向大自然学习信息管理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最耀眼的明星当属菲尔普斯。这位穿着仿鲨鱼皮的泳人抢走了八枚金牌,那身仿鲨鱼皮泳装功不可没。大自然种种造物大多具有最优化的模型,以适应环境来生存和进化。同样,通过提出问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最耀眼的明星当属菲尔普斯。这位穿着仿鲨鱼皮的泳人抢走了八枚金牌,那身仿鲨鱼皮泳装功不可没。大自然种种造物大多具有最优化的模型,以适应环境来生存和进化。同样,通过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变换约束条件、寻找最优解、验证解等步骤构建企业信息化,对信息本身以及相关人的管理应该更趋向大自然。
信息基本构成的再认识
2008年美国艺电旗下工作室Maxis发布了《Spore生物创造器》。这一全球瞩目的突破性游戏《Spore》采用了全新的理念,提供基本元素—孢子,让玩家从这一单细胞形态生命创造及演化生命、培植部落、建立文明,甚至于塑造整个世界,从而训练玩家对孢子生存、进化过程中衍生的种种情况的管理能力。
从信息论观点看,孢子是遗传信息和代谢信息的传递系统。信息作为物质的一个内在属性,从宇宙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存在着,只不过人类只将自己可获取、可理解的极其少量部分数据赋予一定含义后称之为信息。正像美国管理科学家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D a venport) 1997年在《信息生态学》一书中所指出的:信息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赋予一定真实意义的数据;而知识则是从多方来源获取的信息的综合。
万物之间信息的产生、传递、利用并不是唯有人类才能感知,也并非只有生命体才可以感知。同时信息的存在方式、表达方式、作用机理并不一定以人类的标准存在。抽象来看,有机体、无机体,生命、非生命,它们之间在信息层面上理解没有什么差别。假如将信息视为一种生命体,单一的信息就如同一个孢子,并如孢子般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而进化。而单个的孢子成长为个体构建出一个生态环境,如同单一数据组合为信息,融合成知识,转变为思想的过程。
把信息与孢子类比,正是基于信息的普遍存在性、易于传播性、载体多样性、容易复制性等等类似孢子的特征属性,因此将企业信息最小元素定义为信息孢子恰如其分。
与孢子生存所在的由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所组成的三环系统相比,信息多了三个环节,即传递环节、反馈环节、存储环节,其中传递与反馈存在于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存储者两两相互之间,并反映了相互间作用于反作用的关系,因而它应当具有四个环结点和六种关系。
两点成线,三点成面,自然界中最小的立体结构当属四面体。四面体的架构特征与信息孢子的特点不谋而合。如此以来,以四面体之四顶点,表示信息孢子的各环结点;以三四面体之六条边,标示六种关系,这样正好构建出信息孢子的结构模型。这可能有些牵强,为了迎合四面体么?也许不是这样。
信息孢子的优化就要使得模型体积的最适宜性,从而达到最高价值。各个顶点的优化,代表信息生命各环节的优化,速度、容量、安全、有效、认证、代价、效益等等问题都可以从各面讨论,与此相关的优化解决方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绝大部分。之所以说可以解决绝大部分,原因在于,信息孢子划分的越小,其中人的影响就越小,越能反映业务的本质,有助于今后企业信息环境优化以及信息管理环境优化。
信息孢子的生存环境
自然存在的万物一定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以人类意志强行干涉自然的行为,最终遭受惩罚的是人类自己。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密切相关,各种生物都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如水生或陆生。
正像《Spore》游戏让玩家凭借自由想象,用孢子创造全新的生态世界一样,企业涵盖的信息全集亦由这样无数信息孢子通过结合、联合、融合形成错综复杂的逻辑关系体。而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如同用这些四面体构筑蜂巢。蜂群的分工相当于企业的分工,除了蜂群自组织的组织架构是企业学不来之外。
信息本身作为客观存在,必然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数据一信息一知识-思想链条中,数据作为对客观事物的观测结果,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获取、传递和存储。信息孢子的生存、进化也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即在人类生活社会中生存、进化的环境,而企业正是企业信息的生态环境。另外,正如孢子在不同环境中表现不同活性,或存活,或蛰伏,或死亡,企业间的信息孢子群不一定具备可互换性,企业的消亡同样也并不意味着信息孢子的消亡,它们会成为正面知识或反面教材积累于人类知识宝库,其剩余价值也将在不同领域不同时代被利用。
信息孢子的生存环境可以无疆界。然而所讨论是为人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无疆界不便于讨论某个信息孢子赖以生存的系统。因此某个企业或组织的信息孢子,界定于企业边界及其相关联的外部部分区域。
从企业的高层到普通员工,都同时扮演着信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存储者的角色,相互之间始终传递、反馈着无数信息。不同的职位与职责决定了他们在各个环节中贡献的时间、精力、知识、思想等不同。企业信息管理在数据-信息-知识-思想管理的转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始终是人。
员工最重要的是怎样为企业带来价值,怎样共同实现企业的目标。暂时抛开企业的制度、岗位说明书、考核等等不谈,那么究竟哪些是衡量一名员工是否有价值的关键因素?这关系到信息孢子能否生存的问题。
宇宙间一切的物质都可归结为诞生、生存、发展、灭亡几个阶段。宇宙的能量守恒,意味着每个个体的发展势必要从环境中吸收能量。也就是说,作为企业,作为企业的员工,同样要获取所处环境的能量,而它们又是信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传递者、反馈者、存储者,也必然与信息孢子群交换着能量。“以人为本”并非让人自由发展,说到底,人只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资料之一。在消耗最少能量产生最大价值的约束条件下,将人作为生产元素,自然会产生对人的素质、能力、知识、分工、责任等的单一性要求。从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中不难发现,员工的能力、素质、学习、知识四要素是员工其余外在表现的核心内容,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假如将这四种元素抽取出来作为一个抽象的人,定义其为元素人,那么考虑其对信息孢子的相互作用就容易得多。
仿照信息孢子模型,可用四面体的结构描述元素人的结构模型。以四面体之四顶点,表示元素人的四要素;以三四面体之六条边,表示四要素之间既相互制衡又相互促进的六种关系。
重新认识企业信息管理
最近温州商户们兴起了前店后网的经营模式,数十年前的家族手工作坊而今开始实施疑似SaaS新概念,以此扩大供货范围,增加订单,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服务。此举堪比某些大型企业。信息大环境改变着信息管理环境,从而改变着企业的行为模式。充分说明每个希望做强做大希望发展的企业必然迟早被打上信息时代的烙印。
人类对待客观事物从来都以价值为导向,信息也不例外。如果信息不能给人类带来使用价值,那么信息也将毫无意义。人类创造信息技术的目的,也正是将信息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企业的信息伴随着其创立、发展、衰退过程而多维度、多方向、多形态演变着,它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紧密关联,伴随企业各个阶段协同进化着。普遍认为,企业信息环境诸要素中,核心是人的要素,外在的是信息技术、信息自身要素、社会要素(如社会、政治、经济及政策法律等)等。这些要素的均衡,才能保证信息环境如生态环境般和谐以利于信息的产生、传递、消费、存储,从而真正使信息为企业带来价值。
不可否认,企业外部环境无法自主控制,企业营造并维护着信息生存的微环境,使得信息孢子能够从简单的设计和维护,逐渐进化为自主组合的信息生态系统,比如网络环境、流程再造、业务协同、系统整合、安全防护等等。很多企业似乎对此已经很满足。然而,正如诸多信息化专家们所论述的,在企业信息环境中,存在着信息污染、信息超载、信息失衡、信息犯罪、信息崇拜、信息独裁等等问题,难以实现数据、信息、知识和思想的自由流动,难以达到信息平衡从而达到整个企业大系统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几十年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基础建设环境,还是信息管理的管理,都是在这样一种核心思想的指引下。信息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投入的动力。而这种恶化,根本原因出在人身上,人要为信息环境以及信息管理环境的不适宜负责。
企业信息化建设通常只看重技术的先进性而忽略员工与信息的关系。大部分员工很难主动地获取和研究数据、信息、知识,而高级管理人员并未从中获得预期的效益,这正是企业管理信息化长期以来未取得预期效益的原因。同时也是大多数企业高层对信息化的认识停留在“信息化不过锦上添花水平”的原因。不难发现,对于信息孢子的优化,应当从人的优化开始。对人优化的方法就是让其模型的体积最大化,相当于让企业更少的投入能量,而每个个体创造的价值更大。具体优化的方法,可在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中找到入培训、意识、激励、资质等等诸多方法。
然而, 简单从制度、技术、政策、素质等方面寻找一个对人的优化条件,可能会更多来自于人的主观性,来自于人想象的效果。人们通常的管理无外乎类似平衡记分卡,绩效考核、法律、行为约束等等以告诫、惩罚、威吓为主的方法策略,而优化,表面上对外宣称经过了科学论证实践检验。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类似于外来和尚好念经的责任转移潜意识,使业务优化、流程优化、人员优化、资源优化的过程自始至终不过是某个人意志的傀儡。
作为信息管理环境,除了在微观视角下对信息环境予以管理优化之外,更大课题在于对事物间协同共存的关系有序性管理并使之达到平衡与和谐。信息管理环境关注更多的应该是企业的战略、核心业务、政策法规、人力资源。可以这样说,讨论企业信息管理环境,势必要将其作为有机整体研究其整体功能,考虑其中普遍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协调其内部诸要素与外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信息孢子和元素人的析构,可以找到信息成本效益最大化的基本要素;通过对信息孢子、元素人的优化,可以实现信息环境、管理环境优化;通过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可以发现真正的需求价值。析构、平衡、制约、协调,或许正是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向大自然学习的。否则,企业要么被时代抛弃,要么苟且偷生,即便全球经济危机压力的今天,企图重演一部信息化前传已无可能了吧?!
信息基本构成的再认识
2008年美国艺电旗下工作室Maxis发布了《Spore生物创造器》。这一全球瞩目的突破性游戏《Spore》采用了全新的理念,提供基本元素—孢子,让玩家从这一单细胞形态生命创造及演化生命、培植部落、建立文明,甚至于塑造整个世界,从而训练玩家对孢子生存、进化过程中衍生的种种情况的管理能力。
从信息论观点看,孢子是遗传信息和代谢信息的传递系统。信息作为物质的一个内在属性,从宇宙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存在着,只不过人类只将自己可获取、可理解的极其少量部分数据赋予一定含义后称之为信息。正像美国管理科学家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D a venport) 1997年在《信息生态学》一书中所指出的:信息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赋予一定真实意义的数据;而知识则是从多方来源获取的信息的综合。
万物之间信息的产生、传递、利用并不是唯有人类才能感知,也并非只有生命体才可以感知。同时信息的存在方式、表达方式、作用机理并不一定以人类的标准存在。抽象来看,有机体、无机体,生命、非生命,它们之间在信息层面上理解没有什么差别。假如将信息视为一种生命体,单一的信息就如同一个孢子,并如孢子般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而进化。而单个的孢子成长为个体构建出一个生态环境,如同单一数据组合为信息,融合成知识,转变为思想的过程。
把信息与孢子类比,正是基于信息的普遍存在性、易于传播性、载体多样性、容易复制性等等类似孢子的特征属性,因此将企业信息最小元素定义为信息孢子恰如其分。
与孢子生存所在的由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所组成的三环系统相比,信息多了三个环节,即传递环节、反馈环节、存储环节,其中传递与反馈存在于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存储者两两相互之间,并反映了相互间作用于反作用的关系,因而它应当具有四个环结点和六种关系。
两点成线,三点成面,自然界中最小的立体结构当属四面体。四面体的架构特征与信息孢子的特点不谋而合。如此以来,以四面体之四顶点,表示信息孢子的各环结点;以三四面体之六条边,标示六种关系,这样正好构建出信息孢子的结构模型。这可能有些牵强,为了迎合四面体么?也许不是这样。
信息孢子的优化就要使得模型体积的最适宜性,从而达到最高价值。各个顶点的优化,代表信息生命各环节的优化,速度、容量、安全、有效、认证、代价、效益等等问题都可以从各面讨论,与此相关的优化解决方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绝大部分。之所以说可以解决绝大部分,原因在于,信息孢子划分的越小,其中人的影响就越小,越能反映业务的本质,有助于今后企业信息环境优化以及信息管理环境优化。
信息孢子的生存环境
自然存在的万物一定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以人类意志强行干涉自然的行为,最终遭受惩罚的是人类自己。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密切相关,各种生物都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如水生或陆生。
正像《Spore》游戏让玩家凭借自由想象,用孢子创造全新的生态世界一样,企业涵盖的信息全集亦由这样无数信息孢子通过结合、联合、融合形成错综复杂的逻辑关系体。而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如同用这些四面体构筑蜂巢。蜂群的分工相当于企业的分工,除了蜂群自组织的组织架构是企业学不来之外。
信息本身作为客观存在,必然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数据一信息一知识-思想链条中,数据作为对客观事物的观测结果,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获取、传递和存储。信息孢子的生存、进化也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即在人类生活社会中生存、进化的环境,而企业正是企业信息的生态环境。另外,正如孢子在不同环境中表现不同活性,或存活,或蛰伏,或死亡,企业间的信息孢子群不一定具备可互换性,企业的消亡同样也并不意味着信息孢子的消亡,它们会成为正面知识或反面教材积累于人类知识宝库,其剩余价值也将在不同领域不同时代被利用。
信息孢子的生存环境可以无疆界。然而所讨论是为人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无疆界不便于讨论某个信息孢子赖以生存的系统。因此某个企业或组织的信息孢子,界定于企业边界及其相关联的外部部分区域。
从企业的高层到普通员工,都同时扮演着信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存储者的角色,相互之间始终传递、反馈着无数信息。不同的职位与职责决定了他们在各个环节中贡献的时间、精力、知识、思想等不同。企业信息管理在数据-信息-知识-思想管理的转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始终是人。
员工最重要的是怎样为企业带来价值,怎样共同实现企业的目标。暂时抛开企业的制度、岗位说明书、考核等等不谈,那么究竟哪些是衡量一名员工是否有价值的关键因素?这关系到信息孢子能否生存的问题。
宇宙间一切的物质都可归结为诞生、生存、发展、灭亡几个阶段。宇宙的能量守恒,意味着每个个体的发展势必要从环境中吸收能量。也就是说,作为企业,作为企业的员工,同样要获取所处环境的能量,而它们又是信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传递者、反馈者、存储者,也必然与信息孢子群交换着能量。“以人为本”并非让人自由发展,说到底,人只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资料之一。在消耗最少能量产生最大价值的约束条件下,将人作为生产元素,自然会产生对人的素质、能力、知识、分工、责任等的单一性要求。从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中不难发现,员工的能力、素质、学习、知识四要素是员工其余外在表现的核心内容,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假如将这四种元素抽取出来作为一个抽象的人,定义其为元素人,那么考虑其对信息孢子的相互作用就容易得多。
仿照信息孢子模型,可用四面体的结构描述元素人的结构模型。以四面体之四顶点,表示元素人的四要素;以三四面体之六条边,表示四要素之间既相互制衡又相互促进的六种关系。
信息孢子模型 | 元素人模型 | 信息环境球体模型 |
重新认识企业信息管理
最近温州商户们兴起了前店后网的经营模式,数十年前的家族手工作坊而今开始实施疑似SaaS新概念,以此扩大供货范围,增加订单,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服务。此举堪比某些大型企业。信息大环境改变着信息管理环境,从而改变着企业的行为模式。充分说明每个希望做强做大希望发展的企业必然迟早被打上信息时代的烙印。
人类对待客观事物从来都以价值为导向,信息也不例外。如果信息不能给人类带来使用价值,那么信息也将毫无意义。人类创造信息技术的目的,也正是将信息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企业的信息伴随着其创立、发展、衰退过程而多维度、多方向、多形态演变着,它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紧密关联,伴随企业各个阶段协同进化着。普遍认为,企业信息环境诸要素中,核心是人的要素,外在的是信息技术、信息自身要素、社会要素(如社会、政治、经济及政策法律等)等。这些要素的均衡,才能保证信息环境如生态环境般和谐以利于信息的产生、传递、消费、存储,从而真正使信息为企业带来价值。
不可否认,企业外部环境无法自主控制,企业营造并维护着信息生存的微环境,使得信息孢子能够从简单的设计和维护,逐渐进化为自主组合的信息生态系统,比如网络环境、流程再造、业务协同、系统整合、安全防护等等。很多企业似乎对此已经很满足。然而,正如诸多信息化专家们所论述的,在企业信息环境中,存在着信息污染、信息超载、信息失衡、信息犯罪、信息崇拜、信息独裁等等问题,难以实现数据、信息、知识和思想的自由流动,难以达到信息平衡从而达到整个企业大系统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几十年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基础建设环境,还是信息管理的管理,都是在这样一种核心思想的指引下。信息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投入的动力。而这种恶化,根本原因出在人身上,人要为信息环境以及信息管理环境的不适宜负责。
企业信息化建设通常只看重技术的先进性而忽略员工与信息的关系。大部分员工很难主动地获取和研究数据、信息、知识,而高级管理人员并未从中获得预期的效益,这正是企业管理信息化长期以来未取得预期效益的原因。同时也是大多数企业高层对信息化的认识停留在“信息化不过锦上添花水平”的原因。不难发现,对于信息孢子的优化,应当从人的优化开始。对人优化的方法就是让其模型的体积最大化,相当于让企业更少的投入能量,而每个个体创造的价值更大。具体优化的方法,可在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中找到入培训、意识、激励、资质等等诸多方法。
然而, 简单从制度、技术、政策、素质等方面寻找一个对人的优化条件,可能会更多来自于人的主观性,来自于人想象的效果。人们通常的管理无外乎类似平衡记分卡,绩效考核、法律、行为约束等等以告诫、惩罚、威吓为主的方法策略,而优化,表面上对外宣称经过了科学论证实践检验。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类似于外来和尚好念经的责任转移潜意识,使业务优化、流程优化、人员优化、资源优化的过程自始至终不过是某个人意志的傀儡。
作为信息管理环境,除了在微观视角下对信息环境予以管理优化之外,更大课题在于对事物间协同共存的关系有序性管理并使之达到平衡与和谐。信息管理环境关注更多的应该是企业的战略、核心业务、政策法规、人力资源。可以这样说,讨论企业信息管理环境,势必要将其作为有机整体研究其整体功能,考虑其中普遍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协调其内部诸要素与外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信息孢子和元素人的析构,可以找到信息成本效益最大化的基本要素;通过对信息孢子、元素人的优化,可以实现信息环境、管理环境优化;通过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可以发现真正的需求价值。析构、平衡、制约、协调,或许正是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向大自然学习的。否则,企业要么被时代抛弃,要么苟且偷生,即便全球经济危机压力的今天,企图重演一部信息化前传已无可能了吧?!
责任编辑:何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曹志刚:我们期待风电成为中国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风电,能源,主力能源 -
张钧:未来配电网内涵特征与发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电网,智能配电网,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 -
习近平:持续增强电力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
2020-11-02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
-
曹志刚:我们期待风电成为中国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风电,能源,主力能源 -
张钧:未来配电网内涵特征与发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电网,智能配电网,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 -
杜祥琬:创新观念,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0-09-28能源,创新,观点
-
PPT丨王继业:电力系统储能发展与挑战
2020-10-14储能,电力储能,储能应用 -
奋斗姿态书写人生底色 银隆储能“小哥哥”的职场进击姿势
2020-10-12银隆新能源,储能,新能源汽车 -
邹骥:通过发展清洁能源 提高中国公信力
2020-06-28邹骥,清洁能源,绿色低碳能源
-
习近平:持续增强电力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
2020-11-02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 -
重磅 | 发改委发文7月起电价降5%
2020-06-29国家发改委,企业,用电成本,电费 -
李克强:放宽配售电业务市场准入 推动建立市场决定能源价格机制
2019-10-12配售电业务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