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排污”还是“循环利用”,该有个说法

2018-08-24 15:13:01 新京报  点击量: 评论 (0)
草原非法排污不单单是生产不规范、治污不力的问题,而是落后产业对偏远地区生态破坏的一个缩影。

草原非法排污不单单是生产不规范、治污不力的问题,而是落后产业对偏远地区生态破坏的一个缩影。

近日,新京报记者对锡林郭勒大草原苏尼特碱业环境污染问题展开了调查,这个锡林郭勒深处的大草场上的污染图景,让人震惊。

蹊跷的是,污染问题就摆在那,当地政府在回应民众举报和回应中央环保督察组过问时却称,苏尼特碱厂生产的废水和高浓度盐水并未向碱湖以外区域进行排放,已实现“循环利用”;对于污水横流草场的问题,当地的解释是“污水管爆裂”。

当地民众屡屡举报的“草原非法排污”,当地有关部门在公告中认为已实现“循环利用”,而“循环利用”一词带有绿色生产的意味,与现场图像比起来,这样的落差未免太大。

针对这些渗坑没有做防渗处理的质疑,该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碱湖底部的黑色淤泥富含有机物,很致密,水最多渗个10多厘米就不再渗下去了。利用原有矿坑溶解矿物质,所以不用做防渗处理。”而根据相关专家的意见,这种说法其实站不住脚,因为“只要没有防渗措施的非正规渗坑,都会渗漏,侵蚀草原”。

而《水污染防治法》和《固体污染防治法》等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化工生产系统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生产流程。所以,苏尼特碱业把污水排入碱湖再用于生产,非但不是所谓的“循环利用”,而是涉嫌非法排污。

把涉嫌非法排污变“循环利用”,这样的“化妆术”是如何出笼的,值得追问。需要追问的不止这些,媒体记者在现场就能发现非法排污的种种疑点和线索,当地环保部门在调查中为何没有发现?所谓的“循环利用”的结论,有没有组织过专业人士进行论证?事实上,是非法排污还是循环利用,不长草的草原和没草吃的牛羊,或许更有发言权。

对于这起涉嫌向草原非法排污案的追问,不应只停留在污染防控和治理的层面。当地的碱矿,经历了几十年的开采,品位较高的结晶天然碱已经基本挖尽,剩下大量的贫矿。而贫矿的开采,产出效率很低,只能用这些碱池作水溶池提取矿物,而这对土壤、水,对整个草原生态系统威胁极大。涉事排污企业这些年采矿的利润,有能力承担环境修复的成本吗?

苏尼特碱业环境污染案并不是个例。在许多地处偏远、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都有这种生态危害严重的落后产业存在。比如,今年7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广西督察时发现,央企中铝下属的广西有色稀土开发有限公司,竟然用焙烧土窑这种最落后工艺进行稀土开采冶炼。此举不仅严重污染了水源、农田,还导致水土大量流失、塌方事故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空前的灾难。

显然,此事不简单是生产不规范,污染治理不力的问题,它其实是落后产业对偏远地区生态破坏的一个缩影。这些落后产业,虽大多已经被国家列入了淘汰之列,却依然在地方保护下顽强生存。如何打破地方壁垒,对这样的产业启动全面的清理,已是迫在眉睫。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任我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