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2014-09-15 16:24:59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一、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重点  1、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特点  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公用事业。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60年代,电力行业已经将信息技术应
一、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重点


  1、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特点

  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公用事业。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60年代,电力行业已经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自动化及发电厂、变电站的自动监测等方面。到了80年代以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浪潮开始掀起。经过多年发展,现代电力生产和经营管理都已具备高度网络化、系统化、自动化的特征,以网络、数据库及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渗透到电力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电力企业进入从系统建设阶段向系统整合阶段过渡

图表来源:计世资讯《2011年中国能源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
 

  根据计世资讯的统计,2010年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投资额达到155.7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3.2%,其中2010年智能电网领域的IT投资规模为43.5亿元人民币,比2009年增长30.8%。2011年智能电网领域的IT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60.3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增长38.4%。智能电网的IT投资规模与国家在电网领域的投入有直接的关系,也和智能化部分在电网中所占的比重有关系。随着未来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等建设规划的实施,新兴应用领域的不断出现,以及产品更新换代需求的推动,预计2011-2015年我国电力信息化投资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

  在刚刚结束的“十一五”末期,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已基本完成了如下转变:

  ◆ 从信息资源收集向信息资源应用转变

  通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电力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已经投入不少的资金,引进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备,配备了大型的数据库系统,并按照设备的规模档次、地理分布、信息共享等要求将各种硬件设备进行互联。
可以说,电力企业的“信息高速公路”已基本建成,而下一步应该是考虑用什么样的“车”,以及“车”上载什么样的“货”的问题。电力企业的信息资源数量众多、来源广泛,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利用等过程需要统一、全面的管理。电力企业要以获取的信息为原料,经过共享、集成、开发和再创造,形成满足企业需要的信息产品,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支持。

  ◆ 从生产过程控制向资源经营管控转变

  一直以来,电力企业比较重视信息技术在生产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而忽视在业务管理中的应用。目前,电力信息化已经完成生产经营操作层的运用。下一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从生产成本控制到资源经营管控的转变,以实现集团企业整体管控与经营效益最大化逐渐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共识。

  另一方面,电力企业正呈现集团化、产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集团化运作需要成员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一起协同运作,产业联动和协同使管理难度增加,同时电力企业集团对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智能管理的需求逐渐凸显。这些因素都促使电力信息化的重点从生产经营操作层向资源经营操作层转移。电力企业的集团资源集约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也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 从辅助管理向提升经济效益转变

  电力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资源型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管理好这种资源型企业的必要手段。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以完成指令性生产计划为目标。企业信息化更多作为一种后勤辅助管理,通过提高计划、生产、财务、经营等领域的业务处理效率,达成生产目标。而当前,电力企业信息化越来越以追求经营效益为目标,要求在对大量生产、经营、交易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和控制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分析方法,实现生产经营指标动态监控与分析、经营效益的投入产出比较、报价方案评估选择等功能。也就是说,电力企业信息化逐渐实现了从辅助管理向提升经济效益的转变。

  2、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技术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涉及电网调度、电量管理、配电自动化、企业管理、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这些信息系统大多是各电力企业以自行开发或“外购+定制”的方式进行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各部门或各专业的职能管理需要,既没有从企业整体角度考虑,也没有兼顾集团化的管理需求,形成了集团内部大量的“信息孤岛”,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力企业对电力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也难以有效支撑管理模式的创新落地。因此,如何解决电力企业信息化中的“信息孤岛”问题,迫切需要一套有效的、新的集成方法作为技术基础,以克服传统信息系统集成的缺点。

  ◆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成熟

  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力企业管理网的基础。其所采集的数据是供电企业生产和用电管理的基础数据,因而起着核心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通信网络,存在周期长、耗资巨大,不可能重复建设的特点。所以,为调度自动化系统所建立的通信网必须是企业计算机管理网的通信骨干网。

  2009年9月,国网公司下达了智能电网试点工程项目计划,将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列为第一批试点项目内容。同年12月,国网公司国调中心明确了试点项目9个工程的建设计划,华东公司承担其中调度计划、安全校核和调度管理类应用的研发和测试,以实现华东网调与国调和江苏省调在调度计划、调度管理类应用的纵向贯通,实现调度决策精细化。同时试点调度“大计划”模式,实现华东电网220千伏以上系统发电计划、检修计划的统一安全校核、量化分析和协调优化。

  在华东电网这个世界最大、最复杂的区域电网成功实施该项试点项目,标志着我国调度自动化研发和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突破,为推动调度业务精益化提供了手段,也为调度实现自身的闭环管理创造了条件。

  同时,在调度自动化系统向实用化迈进的过程中,新生事物不断出现。MIS系统和EMS系统又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如何看待和处理SCADA系统与MIS系统、EMS系统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对原已通过实用化验收的调度自动化系统提出了新挑战,同时对那些正在考虑建设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单位提供了一个机遇。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充分考虑MIS系统、EMS系统对调度自动化系统及通道的要求,在系统规划、通道规划、功能配置上实现更全面、更高的起点,从而少走弯路,加速发展。

  ◆ 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电力市场发展的不断完善,建立市场需要的电力营销体系是供电企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业扩报装、电能计量、电量电费以及用电检查等方面的业务处理,管理所有客户的用电信息以及电力营销业务处理信息,是电力营销的信息基础,也是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

  为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原国家电力公司在2002年提出了改革传统供电营销管理模式,实施电力营销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化改造。各省公司供电局响应这种要求,普遍建立了用电管理信息系统;地(市)级供电企业基本实现了业务受理的计算机化。此外,为响应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立供电营销客户服务系统的要求,近年来各地供电部门积极进行了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一批供电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初步建立。

  ◆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逐渐推进

  在电力行业,MIS是电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计算机应用已经普及到电力行业各单位的大多数部门。

  在发电侧,传统的电厂MIS是根据电厂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成的一种树状结构体系。它基本上与电厂的行政管理体系结构相符合。各部门将其生产经营的各种数据通过不同的方式录入计算机(数据库),通过一定的处理,供各类人员查询和统计,把用户的工作转移到计算机上,实现了无纸(或少纸)办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在电网侧,MIS也有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的各级分子公司中,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也初具规模,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指标查询系统,开发了以计划统计管理、人事劳资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监督管理、电力负荷管理、营销管理、燃料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电网实时信息管理等应用系统为主要功能的网络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办公环境网络化和计算机化。

  3、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难点

  计世资讯认为,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成功案例。但反观这些案例却可以发现,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难点之一是不在于信息化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多大差距,而在于应用信息化管理的理念还未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某网省公司看来,国家电网已经推出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系统,已经基本搭建了框架性的内容,信息化手段提高了,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也在灌输。但财务管理贯彻到最基层时,部分领导层面对财务管理的理念还没有及时转变,还是基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有的业务流程的设计也还是基于信息化之前的管理模式。这使得很多基层员工感觉到,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很高,已经到达集约化管理的时代,但工作效率没有提高,重复性工作多。因此,在这样一些网省公司中,要实现电力行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应首先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

  此外, 电力行业信息化的另一大难点在于执行上层战略规划的实施细则的缺失。以南方电网为例,由于建立时间较短,地域包含国内最发达的省和最贫困的省,条件反差太大,导致在做管理融合的信息化时,时常出现上层管理制度和战略规划统一;而基层单位的具体实施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无法真正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连接的目标。

  计世资讯认为,要解决上述电力行业信息化中的发展难点,一是要明确建设目标,使领导层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对企业经营的支撑作用,围绕企业经营战略和战略目标制订信息化战略;二是要明确主次,建设不是目的,而是支撑管理创新变革的手段。企业应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作为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和组织变革的有效工具,将管理创新成果和组织变革的成果固化到信息系统中,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而是帮助实现企业管理目标。

  二、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1、电力行业信息化应用热点

  ◆ 智能电网的推广

  在我国,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这一技术主要保证的是将电能以最经济的方式送往最需要的地方。在智能电网中,需要考虑清洁能源的应用,也需要兼顾安全、成本和效率的平衡。因此,智能电网也为电力信息化提供商带来了更多业务空间及更具前景的业务发展方向。

  目前,智能电网的试点规划阶段已经进入尾声。即将到来的智能电网全面建设阶段也将带来更多的项目开展。根据国网的规划,在智能电网全面建设阶段,智能化投资占电网投资的比重将由规划试点阶段的6.19%进一步提高至11.67%,年均智能化投资额也将由170亿元/年提高至350亿元/年。
 



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图表来源:计世资讯整理
 

  智能电网的建设将会使电力行业信息化需求迅速增加。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在创建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础上,整合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的运行和管理。另外,要实现整个电网中无所不在的“智能”特色,电力和IT产业的协作是必然的。因此,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催生下,中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将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 绿色电力的IT应用

  绿色电力是指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如风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将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转化成电能。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电力,其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排放物,且不需消耗化石燃料,可以节省有限的资源储备。因此,相对于常规的火力发电,这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绿色电力不仅意味着一种电力企业所应该负担的社会责任,也意味着一种实实在在的利益,即降低电力企业的能耗成本。

  中国绿色电力发展过程中,政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鼓励和支持农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其他能源进行农村电源建设,增加农村电力供应。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立了“以电力为中心,以煤炭为基础,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积极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的能源发展战略,并在探讨电力发展一节和论述农村能源时,都强调了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的必要性。另外,2005年初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可再生能源法律的体系框架。国家还采取税收减免、上网优先权、上网价格优惠、贴息贷款和财政补贴等激励性政策,鼓励发电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参与绿色电力计划。

  然而,相对于常规电力,绿色电力的IT应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电力行业中,发电企业的IT应用相对简单于电网企业的IT应用,而绿色电力的IT应用相对于常规的水力发电和风能发电来讲难度进一步降低。例如,水力发电对远程控制能力的要求很高,发电机组旁仅需少人操作。而风能发电的特点是离散,区域面广、单机发电量小,几个风场为一个信息点,其信息网多布局在相对原始的自然环境中,且时常无人监管。这些绿色电力的IT应用特点要求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一方面要具备相关细分领域的突出案例;另一方面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且具备能够适应上述生产环境的快速服务能力,例如:全面的服务网络、兼顾本地化和行业化的服务团队以及快速响应的服务能力等。

  2、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

  ◆ 电力企业对增值服务的采购需求逐步增加

  在电力行业中,信息化服务是指用信息技术与高科技手段为电力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优质解决方案,或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预测与防范。随着企业根据需求来购买服务的意识逐渐提升,服务将逐渐成为电力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的主要营收方式。

  在服务的内容方面,早期是采取以软件采购价格为基数,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的模式。而如今,服务的概念已经逐步扩展,除了信息化产品的采购,还包括了相关的服务产品。以企业管理软件为例,电力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企业复杂的管理需求无法通过单一的、标准化的软件产品一步到位地得到解决,还需要进一步采购相关的增值服务,以确保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因此,针对管理软件的采购范围,除了软件许可证的采购外,还逐步延伸到产品采购前的咨询、流程再造、变革推进等顾问服务,产品实施服务、后续运行维护服务等领域。而此类服务的采购成本,通常是根据服务方案内容和工作量不同而有着较大差异。

  ◆ 电力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大力推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道路。在电力行业中,工业化的典型代表是电力自动化,主要包括涉及电力工业各环节控制的调度自动化、变电站及保护自动化、配网自动化、计量计费自动化、电力市场自动化等。而电力行业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长期以来是相对独立、各自推进的。机构设置上,自动化一般归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管理,信息化一般归信息部门管理;同时根据电监会二次安全系统防护“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分别被部署在信息网络的不同区域,并且实行物理隔离。这些一方面造成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管理信息化滞后于生产自动化;另一方面生产自动化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彼此不能有效互通,不能实现管控一体化,数据信息不能集成共享,不利于实现企业的综合管理。

  随着电力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化考虑的重点已不是面向某方面应用(如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或生产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而是要站在更高层面上思考信息化如何为企业的集约化管理服务、如何为提高客户用电满意度服务、如何为实现资产优化运行服务。要实现这些应用和服务,并不是单个管理系统能够解决,甚至不是管理信息化能够解决的,需要集成企业各领域的数据信息。但目前自动化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相互分离状态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天花板”,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是实现电力工业“两化融合”的必经之路,也是“十二五”电力信息化的主要方向。

  以国家电网SG-ERP项目为例,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SG-ERP”规划项目。该项目是在国家电网“SG186工程”系统上结合新的需求来建设的,重点是集成,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分析和决策。“SG-ERP”有15项重点工作,分三大类:平台集中、应用融合、安全实用。“SG-ERP”作为信息化建设工程,将业务融合作为首要出发点,着眼于打破先前电力自动化和电力信息化相对独立、各自发展的局面,已经将信息化建设延伸到了电力生产核心业务中。“SG-ERP”解决方案产生了对IT的大量需求,包括将信息化管理的网络延伸到输变电设备系统;提升信息化管理网络的带宽和可靠性;提升数据中心容灾能力、存储能力、处理能力等。两化融合完成后,则可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管理,通过分析实时传回的数据来为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 多家产品整合构建最适合企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电力行业中,由多家厂商的产品整合构建最适合企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已逐渐成为趋势。例如,华能集团的人力资源系统、EAM系统和财务系统分别采用了不同厂商的解决方案,又由第三方的服务提供商来统一实施。

  相对于由一家厂商提供解决方案,由多家厂商的产品整合构建一体化方案的前提是需事先设计好整体架构的蓝图,预计出要保留的通道宽度。其中,既要求电力企业具有购买多家厂商产品的实力,也要求提供商能够做到有诚意、有能力。
一方面,“有诚意”意味着服务商要具备良好的口碑。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存在着多家服务商共存的局面,只有良好口碑的“长工”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下来。如果在项目中仅仅盘算自己的利益,则很难在市场中立足。口碑不仅覆盖项目实施前的服务态度,更是覆盖项目实施后的维护责任心。

  另一方面,“有能力”意味着供应商需要有能力提供及时的服务响应。由于电力设备布局分散,电力集团的成员企业规模大且分布广,需要提供商具有良好的远程服务能力、丰富的管理信息化经验,以及良好的业务运营标准。同时,供应商还需要具备为电力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能力。例如:为确保电力工业安全,能够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满足客户日益高涨的需求,具备提供包括咨询、设计、产品、实施、集成、管理变革以及有项目(群)管理在内的全面服务能力。

  ◆ 典型案例
  
  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经营区域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国土面积的88%,供电人口超过10亿人,管理员工超过150万人。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在顺利实现了“SG186工程”各项目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深化“四化”工作和推进“两个转变”,启动了财务集约化管理建设工作。该项工作目标是为了增强国网公司的集团财务管控能力、财务资源的集团化和集约化运作能力,提高财务的决策支持能力。其主要的管理需求包括“六统一”和“五集中”。“六统一”是指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信息标准、成本标准、业务流程和组织体系六方面的统一。“五集中”包括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资本集中运作、预算集约调控和风险在线监控。

  为了推动财务集约化管理建设,国家电网公司采用了远光公司的GRIS财务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电网公司下属近50家单位(网省公司、产业单位等)实施了集团账务、集团报表、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产权管理、评价稽核、电价管理、综合管理八大模块,如期实现了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
 



国家电网财务集约化管理系统业务框架图

图表来源:远光软件《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成功案例》

  关键应用包括:

  ◆ 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化

  为了实现“六统一”的目标,远光公司成立了标准化项目组,协助国家电网公司梳理财务管理的组织、流程等各项财务业务管理规范,制定发布了覆盖电网、金融、产业各板块的会计科目1670个、预算科目2258个,资产记录、银行账户等主数据标准61类,信息集成标准12个,并依托远光公司的集团管控平台统一发布执行,推动了国网“六统一”目标的实现。

  ◆ 会计集中核算管理

  为了实现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目标,国家电网公司依托远光公司的集团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总部和网省公司的两级数据中心,实现了覆盖下属4284个会计主体的账务集中部署,进而实现集团“一本账”管理。截至2010年底,两级数据中心的日交换数据量达到5.6G,实现了财务数据跨组织跨地域的大集中,提高了财务信息共享及反馈能力。

  在账务集中部署基础上,通过制定业务协同规则、模板,把财务管理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集成,关联交易协同处理、内部合并抵销处理,实现了由账到表的集团报表“一键式”生成,提高了报表编制效率和质量,提高了核算信息反映能力。同时,集团可以由报表穿透查询下级单位的账、证、表,并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查询分析,提高了财务决策支持能力,加强了财务监督。
截至2010年底,国家电网公司主业单位凭证集成率达到90%,跨单位集团对账处理67万余笔,集团内抵销凭证自动生成率近90%。根据国网统一部署,所有二级单位从2010年底前开始全面应用一键式报表功能试编财务快报,决算审核后总部基本可出具2010年任意单位或单位组合的合并报表。

  ◆ 资金集中管理

  为了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 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了远光公司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账户管理、资金预算、资金监控、资金支付、融资管理等。截至2010年底,在系统内登记的银行账户达1.5万多个,其中已完成支付授权的银行账户近50%,所属25家网省公司纳入统一的资金监控系统,融资计划、安全备付开始通过资金管理系统进行在线报送,资金集中率达到99%,基本实现了规范账户管理、优化资金归集、统一结算、集中支付、强化融资管控、降低资金成本的目标。

  ◆ 资本集中运作

  为了实现资本集中运作的管理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了远光公司的产权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功能包括产权管理、担保管理、评估管理、账销案存管理等。截至2010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实现了各类产权业务在线审批,产权业务数据实时更新,连续2年实现产权年度会审在线审核,累计登记担保事项1395笔,完成了220KV以上资产清查,实施重要组成设备价值拆分,资产和设备卡片逐步联动,有效实现了价值与实物的一体化
管理。

  ◆ 预算集约调控

  为了实现预算集约调控的管理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了远光公司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功能包括预算体系管理、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查询与分析等。截至2010年底,国网制定预算科目2200多个,建立了标准成本定额体系,并全部嵌入系统,建立了两下两上预算编制模式,强化了预算目标预控;实现了30家网省公司、12家产业单位、8家金融单位预算编制功能向业务部门的延伸,加强了财务预算对业务预算的引导作用;91%的二级单位已将预算编制功能覆盖至下属超过80%的单位,应用预算编制功能的责任中心约达16650个;30家网省公司、12家产业单位启用了现金流量预算功能。基本实现了预算目标预控、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的目标。

  ◆ 风险在线监控

  为了实现风险在线监控的管理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了远光公司的评价稽核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功能包括财务评价、同业对标、风险管理、财务稽核等。截至2010年底,国网梳理并嵌入系统218项稽核规则、298个对标指标,实现了统一财务稽核规则、在线稽核、风险在线监控的目标,促进了财务对经营活动的过程监督,提高了财务风险预防能力。

  ◆ 电价管理

  国家电网公司为了加强电价管理,严格执行电价政策,争取电价政策优惠,实施了远光公司的电价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功能包括上网侧电价管理、销售侧电价管理、电价预算管理等。截止到2011年5月底,31497个上网机组的792976笔交易信息实现在线处理,系统已经记录了1.1亿个用户的全年应收电费信息。2010年度和2011年度的电价预算进行在线编制,促进了电价信息的集中管理,提高了电价信息决策支持能力。

  ◆ 业务集成

  为了建立一体化的财务工作平台,国家电网公司联合远光公司制定了12个集成标准,开发了138个接口。2010年,通过集成生成的会计凭证达到2894万张,基本实现了财务与基建、生产、物资、人资等业务的集成应用,促进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财务信息平台的实现。

  当然, 除了远光, 国家电网在其“SG186工程”项目中还与其他厂商有着合作。例如,国家电网通过与SAP合作进行业务疏导,使得其下属企业业务流程和应用系统更加统一、规范、透明,资源利用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上述实施,国网细化了流程控制节点,进而辅助了精细化管控决策。同时,也优化了各类资源纵向部署,提高了集约化规模效益。

  三、智能电网将成为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的必争之地

  1、2011年智能电网的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输电侧

  智能电网所包含的重要元素如特高压、清洁能源等,早已是电力投资建设的重点。智能电网的投资在继续加强这些原有投资热点的基础上,将会新增一部分电网自动化和智能用电方面的投资,使智能电网的投资将更多地集中在输电侧。根据目前电网的投资和建设进展,在智能电网总的投资结构中,输电侧的投资规模将会占到近一半。

  从输电侧的重点系统来看,输电网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一体化调度系统将会是投资重点。在2010-2015年的全面建设阶段,在特高压骨干电网初现规模的基础上,电网自动化的市场将启动,输电网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一体化调度系统将会是市场热点。从输电侧重点产品看,二次设备将出现巨大市场,变压器产品、传感器和存储产品都将存在很大的市场机会。作为输电侧主要设备的变压器产品将面临旺盛需求;智能电网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加装传感器,以满足数据传输和设备间的交互;同时智能电网需要解决能量的大规模、快速、低损耗、安全的存储,能量存储成为智能电网的重要需求。

  在用电侧,智能电网的重点系统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一部分投资将用于用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和数据采集终端的投资,另一部分将用于智能电表的投资。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对智能电表的需求将会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在2016-2020年的引领提升阶段,特高压骨干电网已形成规模,输电网智能化工作已初见成效,智能配电网建设快速发展,此时用户侧的智能用电的条件已经具备,智能电表将大面积普及。

  在发电侧,智能电网将实现对电厂更为直接的调度,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发电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政策管制、设备成本等方面的减排压力。发电企业除了积极采用清洁煤、电除尘技术,重点考虑的是用信息化手段对电厂进行运行优化、设备状态检修和远程诊断。由于智能电网将会减缓装机容量发展速度,在装机量增幅不大的情况下,发电集团的电源点优化布局就显得更为重要,抓住大水电、大煤电,突出核电,将是建设的重点方向。

  总之,在智能电网的整个建设阶段,特高压始终是主旋律,中期的投资重点是电网自动化,长期的投资重点是智能电表,而输电侧在电力系统各领域中的投资机会最为可观。

  2、智能电网对IT智能设备和相关软件具有强烈需求,成为中外IT巨头争夺的焦点

  根据国家电网的计划,2011年是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的开局之年。一方面,智能电网的各类试点将承接上年继续全面铺开;另一方面,智能电网的各项标准也将密集出台。随着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电网智能化投资将逐年增长,各种标准有望进一步完善,典型设计有望出台,预计智能变电、智能配网、智能调度和通信信息的投资同比将有大幅度增长。

  在软件方面,计世资讯认为,软件公司可以从3个方面对电力行业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第一,是如何获取信息和数据。智能电网时代信息来源渠道多种多样,包括智能电表、智能开关等等。第二,是当电力企业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之后,如何使用和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这就需要非常强大的数据库,能做到几乎是实时数据的查找和分析。第三,是如何加工处理和进一步分析这些数据,从数据中提炼出价值可供企业决策者参考。
 



2011年信息化供应商在智能电网不同发展领域的市场机会

图表来源:计世资讯《2011年中国能源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
 

  甲骨文、IBM和SAP等软件巨头在数据分析上都有自己的产品。在智能电网领域,这些企业也在积极跟进,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例如2010年7月,甲骨文公司推出了Oracle公用事业网络管理系统1.10.0版本,对智能电网提供了新的增强功能,包括提供必要的运营架构,使电网的智能开关、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SCADA)能更紧密地集成在一起,并可自动恢复客户电力,通过减少持续断电来提高客户满意度并满足关键业绩指标等。

  而另一IT巨头IBM除了成功参与了上海世博会期间国家电网企业馆的建设外,也于近日首次在国内发布了“智慧的电力”战略以及系列解决方案。该“智慧的电力”战略主要是解决诸如新能源接入,按需供电和智能用电等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类难题,为中国电力产业实现清洁发电、高效输电、动态配电和合理用电提供更全面的系统支持。

  在国内企业中,远光软件也将智能电网作为公司的战略重点,其大量人员投入到了智能电网的前期开发当中,其中仅为国网总部服务的项目人员就有300多人。其开发的集团资源财务集约化管理系统和智能决策分析系统等可成熟地应用于电力信息获取及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公司在设备资产管理、营销管理、信息采集等方面具有较多的技术储备,可以为智能电网发挥作用。
此外,国电南瑞也将智能电网作为两大业务规模扩大方向之一。作为国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研发制造平台之一,公司已经开展了智能电表业务以及汽车充电站业务的定向开发,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从智能电网对IT智能设备和相关软件具有的强烈需求来看,要实现整个电网中无所不在的“智能”特色,电力和IT 产业的协作是必然。在国家电网智能电网计划中,大约有60-80%的投资将用于实现远程控制、交互智能等非传统项目,这些都需要IT的支撑。由于智能电网对IT智能设备和相关软件的强烈需求,智能电网将成为中外IT巨头争夺的焦点。由于智能电网对于数据分析以及管控的需求大为增加,业务涉及电网业务层面的IT行业方案解决商受到的推动将较为直接和明显。而对于电网企业来讲,在开展智能电网建设之际,如何选择一家优秀的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也就成为一件头等大事。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