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整改”不该再心存侥幸

2018-06-15 15:17:03 光明日报  点击量: 评论 (0)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江西省南昌市、广东省清远市、江苏省泰兴市等多地因对中央督察组“假整改”“敷衍整改”被生态环境部通报批评。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江西省南昌市、广东省清远市、江苏省泰兴市等多地因对中央督察组“假整改”“敷衍整改”被生态环境部通报批评。5月30日至6月7日,中央环保督察第一批“回头看”的广东省、河南省等10个省份,已全部进驻到位,即将在各地开展为期1个月的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仅十天左右,生态环境部已公布14起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典型案件。

环保督察首批“回头看”仅开展十多天,就发现并通报了14起“虚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的典型案例。有的地方河堤“垃圾堆”绵延数公里,有的地方则是黑臭水体治理数据造假,更有甚者索性颠倒黑白声称民众“举报不实”却公然庇护非法倾倒废渣的行径……凡此种种都再次表明,环保督察、生态保护,从来不是朝夕之功。唯有常抓不懈,方可久久为功。

众所周知,环境污染问题,大多都有着复杂的历史成因。甚至在某些地方,污染者和管理者早已形成了默契的“合作同盟”。有鉴于此,才需要环保督察组的外力介入,来打破那种板结、畸形的利益结构,来清理那些由来已久、显而易见的环境问题。然而,同样需要厘清的是,环保督察“收集线索—交办督促—听取反馈”的工作模式,说到底还是需要地方职能部门的行动支撑。而这,正是杜绝“假整改”的关键。

为什么在被发现问题、转交盯办之后,某些地方还敢铤而走险地“假装整改”“敷衍整改”呢?很显然,这一方面是低估了环保督查的决心和意志,心存侥幸地认为“一次过关”后就可万事大吉;另一方面,或许是地方错综复杂的政商脉络客观上使得整改治理举步维艰。在一些城市,污染大户同时也是纳税大户、明星企业,这些,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棘手。

被披露的所谓“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现象,表面看来是环保部门不作为的锅,可若是深究下去,很可能要归结到一些更深层的原因。比如说,专项财政配套支持的不到位,政绩考核激励存在偏差等。若是不着力解决这些根本性问题,环保督察的制度优越性以及实际效果,很可能会无法全部体现出来。

环保督查“回头看”,既要发现“假装整改”“敷衍整改”,也要发现这背后的消极履职的职能者,更要发现现有环保系统可能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只有由表及里,由事及人,在污染治理中完善制度建设,才能彻底避免治污过程中的猫鼠游戏。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任我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