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间重构中寻找绿色商机

2018-04-28 11:07:18 中国环境报  点击量: 评论 (0)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也不断提升,这就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商机。这也促使企业有必要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的领域进行全新思考。

众所周知,过去,企业更关注的是自身利益,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在内的社会责任很容易被忽视。但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一举一动都会暴露在社会公众面前。如果一家企业只顾自身利益而不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其商业价值势必会受到影响,反之则会给企业加分。2017年“双十一”期间,一家专营包装的企业,注重包装材质的可回收可降解,将资源回收和环境友好放在首位,受到了客户的点赞。客户认为,与绿色企业合作能够增强其品牌影响力,于是主动订购这家企业的包装产品。由此可见,重视环保社会责任的企业很容易收获商业价值。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作为实现美好生活的一种途径,涉及的范围和人群最多也最广泛。而企业实现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一个有效的抓手就是空间重构,包括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企业应将产品的器物观念转变为体验观念。以居民社区为例,居民越来越注重小区绿化、出入交通便利性等体验内容。而绿色生活之所以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社会价值,就在于民众对生态环境的体验反馈是即时的,也是最真实的,是企业最希望获取的需求信息。这便是经济学中提及的潜在需求。

为了更好地挖掘这类需求,实现企业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双赢,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下,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通过打造绿色公共空间,创新商业价值模式。居民通过对生活空间、游憩空间等的直观感知,激发追求优美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上海市2035的远景规划为例,其中针对居民生活提出了“15分钟生活圈”,即在居住区周围15分钟出行半径的范围内规划绿道、公园、自然景观带等。这就是从空间要素发力,让居民一出门就被绿色的环境所包围。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对原有空间进行重构。这种空间重构工作为企业打开了崭新的市场空间,政府也乐于引入社会化运作,将富有生活气息的绿色产品或服务引进,让这些空间承载绿色功能,具体包括空间外观设计、日常运营、大型活动承办等,而企业也在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

其次,通过空间重构,挖掘和量化居民需求的数据信息。在对空间重构的过程中,企业若要量化其社会价值收益,还应转化为货币化核算。但是,由于面对的客户是居民,多元化是主要特点,而如何建立一项即时反馈机制至关重要。例如,在形成空间规划建设的立项环节,应充分尊重居民需求,让居民能够将不满、意见或建议反馈出来,甚至让居民加入策划团队及时对方案提出意见,让群众个性化的绿色需求在空间重构中得到充分释放,企业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居民需求并数据化。再如,可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让企业介入“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让居民对周围环境有更加清楚的认知;另一方面,企业能够捕捉人群感观的相关数据,而这些数据又能够帮助企业描摹出某一特定区域人群的个性需求,从而挖掘出地区化的商业需求,衍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双赢。

第三,在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凝聚居民共识,让企业的商业模式具有社会化。社会化商业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在公共空间内让居民有“代入感”,让他们觉得打造绿色品质社区是自己的事情,激发居民的自觉性和成就感。比如,上海部分小区已引入“社区花园”模式,将闲置土地进行分块租赁,或分配给小区家庭作为园艺场地,强调社区民众自主的共建共享,而这一活动就是由一家企业开展和管理的。这种操作方法的好处在于选取园艺作为带动居民参与的切入口,将社区花园作为空间载体,引领居民参与。而且,在社区花园的建设中,居民之间由陌生到逐渐熟悉,相互间建立了信任关系,共同维护社区花园。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任我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