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顺了 干劲足了

2018-04-28 10:23:12 人民日报  点击量: 评论 (0)
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

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

“垂改”被一些人称为“听上去美好,改起来烦恼”。作为全国环保垂直管理改革的首个试点省份,河北新体制运行一年,有哪些进展和心得?

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高建民说,“垂改”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制约、地方保护主义和人为干扰弊端、监管盲区盲点,一年来,河北初步建立起了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环境保护管理新体制,有力促进了环境质量改善。

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制约

双向发力、条块结合,环境管理有了新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块为主的环保管理体制。地方政府掌握环保部门的人权和财权,对当地环保部门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上级环保部门,致使一些环境保护政策难以落地。

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改革,破除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上的制约,正是“垂改”的初衷。

在河北省环保厅人事与离退休干部处处长陈建英看来,与以往其他部门的垂直改革不同,河北环保垂改不是简单的“一垂了之”,而是一个双向用力的改革,是条块结合的改革。

省内一个设区市的环保局负责人说,现在通过改革,实行以省环保厅为主的双重管理,通过对领导关系、干部任免、财政供养、隶属关系的调整,有效破除了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模式的弊端。

邢台是河北省环保垂直管理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设区市,市环保局局长司国亮有自己的体会:“最明显的改变是省里的决策部署落地更坚决,环境监管更有力度,环境治理更有成效。”他举例说,在拆除淘汰燃煤锅炉、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推进清洁供暖等方面,当地环保部门工作更高效、更扎实了。

治理措施落实到地上,治理成效反映到天上。2017年,邢台市PM2.5年均浓度为80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50.1%。近日,邢台市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年度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的城市。

有人认为,突破属地监管的制约,是给属地卸了担子。那么属地监管的动力又该如何激发?改革中,河北以明晰责任分工为抓手,强化“块”上责任。

为“垂改”做好配套改革,河北印发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和省政府职能部门责任清单,对造成环境损害的,建立起了终身追究制度。此外,在干部考核上,增加了绿色发展类指标及其权重。

建立环境监察专员制度,是河北“垂改”的一大亮点。

张桂生是河北省环保厅第一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第一任监察专员,他说:“改革中完善了督政体制机制,进一步压实了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现了环境监管从‘查企’到‘查企与督政’相结合的转变。”

截至2017年底,河北各环境监察专员办将969个环境问题移交给党委政府,并提出追责问责建议,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问责清单,2017年全省有1632人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力被问责。

双向发力,条块结合,河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着力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环境执法更加权威高效,监测结果更加真实准确

以往,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的惯性,使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干预环保监测执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普遍存在。

河北在“垂改”中强化环境执法的权威性、独立性。通过改革,全省环境执法队伍全部纳入行政执法序列,将省环境监察执法局更名为省环境综合执法局,专司环境执法;将市环境监察支队更名为市环境执法支队,统筹指挥和使用辖区内环境执法力量。

“省环境综合执法局挂牌后,统筹省、市、县三级环境执法力量,在全省开展异地执法、交叉执法、巡回执法,不仅统一了执法标准、严格了执法尺度,更提升了执法效能。”河北省环境综合执法局常务副局长任立强说,改革让环境执法的腰杆更硬了。

“推开了推不开的大门,跨进了进不去的企业。”通过省级直查、交叉执法等措施,避免了地方干预,查办了一批过去地方环保部门查不动、罚不了的大案要案,为地方环境监管扫除了障碍,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环境难题。

任立强举例说,河北敬业钢铁有限公司是石家庄市平山县的一家大型钢铁企业,是县里的第一利税大户,一段时期,当地环保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对它查不动、罚不了,很是尴尬。在2017—2018年河北省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中,通过省级执法直查和交叉执法,先后8次发现这家企业存在无证排污、污染防治设施缺失、在线监测设施不正常运行等多项环境违法问题。目前,河北省环保厅拟对这家企业的4起环境违法行为依法立案处罚。

“与改革前相比,河北环境行政案件和处罚金额均实现了大幅提升。”任立强说,2017年河北各级环境执法部门共立案行政处罚各类环境违法案件2.2万起,拟处罚款11亿元,分别排在全国第三位和第二位;其中省本级处罚环境违法案件316件,拟处罚金额约2.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0倍和66倍。

如果把环境执法看作是环保部门的“腿”,那么,环境监测就是环保部门的“眼”。破除地方干预,既要“腿”勤,又要“眼”明。

为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河北在“垂改”中重构监测职能,将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上收到省级,将执法监测、应急监测等下沉到市县,推动监测执法协同作业。

“与机构改革同步,将全省原有的14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450个水质考核断面监测事权全部上收到省,有效避免了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对环境监测数据的人为干扰。”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赵军说,河北还在各县域增设了196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使环境监测数据更加全面。

与此同时,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各驻市环境监测中心,对省控站点监测数据进行交叉审核,由过去对颗粒物一项进行比对,逐步增加臭氧、气态污染物的溯源和比对,为环境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着力破除监管盲区盲点

强化基层环境监管职能,乡镇环保所将覆盖全省

“垂改”后,原来县(市、区)环境保护局调整成为市环保局派出分局,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负有更为突出的主体责任,承担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和繁重的整治工作任务。

《中共河北省委2018年工作要点》对这一深化改革的举措明确了具体的目标,即全省乡镇(街道、开发区、高新区等)环保所要实现全覆盖,着力破除监管盲区盲点。

廊坊市是河北省较早设立乡镇环保所的设区市,初步探索出了较为成形的改革模式。

廊坊市文安县左各庄镇是板材产业聚集区,环保所共有9人,负责300多家工业企业。原来在文安县环保局监察中队工作的陈庆田,去年12月1日调到左各庄镇环保所。

“为了督促正在整改的企业停限产到位、整改到位,监管工作非常繁重。”陈庆田到任4个多月,已经开展了多轮次的排查、巡查,发现并移交公安部门4起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的环境违法案件。“环保所的设立,使环境监管的阵线前移了,发现问题、处置问题更及时了。”

陈建英告诉记者,乡镇(街道)位于环境监管的最前沿,过去由于没有执法权,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往往是看得见,管不了。这次深化改革,进一步强化乡镇环保所监管职能,将有力破除这一监管盲区。

据了解,河北省委、省政府目前正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按辖区人口数量来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环保工作人员。乡镇环保所依据授权,可开展环境监管工作。

“下一步,河北将进一步深化环保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探索创新,努力形成新的成果,切实将改革进行到底。”高建民说。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任我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