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云平台的三个门槛和三种趋势

2018-01-04 20:05:04 鱼眼看电改  点击量: 评论 (0)
电改的市场化,带来了云平台发展的机会,目前市面上大大小小的能源云、售电云,没有三百家,至少百十家肯定是有的,看上去似乎功能大同小异

电改的市场化,带来了云平台发展的机会,目前市面上大大小小的能源云、售电云,没有三百家,至少百十家肯定是有的,看上去似乎功能大同小异,界面很多近似,那么围绕电力市场化和能源物联网应用的能源云平台,其门槛和发展趋势是什么?今天我们用一篇短文进行分析。

一、能源云平台的三个门槛

门槛一、业务理解

个人认为能源云平台最大的门槛,在于对行业和业务的理解,能源云从功能的角度,一般会包含购售电、配电设备管理、能效管理、分布式管理、数据采集等一些基本功能。

从软件开发的角度来说,业务功能决定了软件功能,进而决定系统架构,对业务功能的理解和吃透,决定了能源云平台的生命力。比如购售电,本质上分为购电交易和售电管理两个子模块,再细分下去,售电管理其实对应了电网公司信息化体系里的大营销业务系统,又包含了客户管理、业扩、计量、电费等各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都有自己的业务逻辑和业务经验,不理解这些业务,并结合电力市场化的售电政策,是很难开发出真正合适的售电功能的。

至于购电交易模块,那可能更为复杂,因为国内至少没有一家信息化企业是真正意义上开发过电力市场规则下的交易模块的。其他不说,仅负荷预测这个功能,现有所有教科书上所列举的负荷预测方法,都针对的是电网调度,至少是以地区一级的电网负荷规模,进行短中期调度负荷预测的。

面向多数售电公司所签约的几百家企业,几十亿电量的,超短期/短期/中期负荷预测,在理论上都是不完备的。而售电侧负荷预测算法的准确度能否支持现有电力市场正负5%的偏差考核要求呢?目前看肯定是达不到。

所以,对业务的理解,以及业务经验的积累,是多数云平台开发商所需要跨越的第一个门槛,这需要时间和大量人力的沉淀,而且更为糟糕的是,即使以电网公司的业务经验,大部分也不能直接套用到售电侧,因为市场不一样,政策不一样,规则也不一样,仅能做一定的参考。

门槛二、采集通信

采集通信是云平台开发商需要跨越的第二个门槛,这个门槛包括三方面:

第一是表计兼容性,部分云平台开发商只支持自有硬件的采集通信,这是远远不够的,在表计规约和主站规约方面,至少要能支持国网、南网的通用规范,支持各类厂家的表计硬件接入,这是作为第三方云平台的基础功能。

第二是可扩展性,能源云平台要支持各类能源设备物联,不仅仅是关口表,还有二三级管理表计、开关信号、主站遥控信号、各类模拟量信号、甚至水热气表等各类设备接入,还要支持Wifi、以太网、2/3/4G、232、485等各类物理接口,并且适应各种奇葩的现场通信情况,能够实现稳定可靠接入各类设备,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少能源云平台在现场项目上的失败,就是通信问题无法完美解决。

第三是性能,解决几百几千个表计点接入,这在现有的通用软件架构上是容易实现的,但是第三方云平台未来将面对成千上万客户,每个客户几十甚至上百个量测设备的并发接入,也就是云平台要支持到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物联设备实时、无缝、可靠、可信的接入,这就需要妥善规划、构建和测试现有云平台的接入性能问题,要知道,当年国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有的厂家在平台性能问题上是吃了很多亏,走了很多弯路的,甚至不得已更改整个系统的软件架构和采集架构才解决这个问题。

门槛三、数据模型规范

云平台把数据采集回来,不是设计一套数据库表结构,往里堆数据这么简单的,因为要解决三个大数据应用的关键问题,一是多源数据的集成问题,云平台不仅仅接入采集数据,还要和电力市场交易数据、用电采集结算数据、ERP数据、客户合同数据、配电资产数据等非采集数据进行集成;二是数据交换问题,要向外吐数据,还要按照应用者的需求提供结构化数据;三是数据应用的问题,云平台的数据只能是“统一采集、多样应用”,一块表计的数据要支持各类不同的应用,比如交易结算参考、能耗数据对标、需求侧管理分析、电能质量分析、设备故障判断等。

因此,如何构建一个统一的数据模型,支撑多源、异构、多样、海量的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应用,这是能源大数据的应用关键,也是云平台生命力的核心。

至于数据模型怎么构建,篇幅有限就不多展开了,IEC以CIM模型(计算机信息模型)为基础,对业务进行了大量抽象和建模,在电网企业的信息化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个人认为,未来也将在能源云平台中发挥核心作用,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能源云平台是屠龙刀,那么统一数据模型就是少林内功,没有强大的内功支持,屠龙刀到了小孩手里也发挥不了作用。

 

二、能源云平台的三种趋势

趋势一、底层实现能源物联

能源云平台的底层,本质上是一个能源物联的接入平台,其未来的趋势有三方面,一是多能物联,即实现多种能源设备的广域接入,水电热气、源网荷储,在设备对象、采集规范、通信方案等方面都需要支持所有能源设备的实时接入;二是泛在量测,对于任意一个能源设备,量测和管理的信息是泛在,从深度上说,不仅支持一二三级测量,还要支持设备状态、设备台帐、设备运行信息、电量、非电量等全景式测量,从广度上说,深入到田间地头,厂矿内部,深入到设备内部;三是数据融合,多业务的数据融合,多时间维度的融合。

趋势二、实现价值闭环与变现

云平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云平台必须解决价值闭环与变现的问题。至少目前不少售电云存在变现困难的情况:当售电公司都不赚钱的时候,售电云如何实现盈利?

能源云的变现渠道,在电力市场化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方式。在电力市场的初期,应该以零售侧市场化的撮合为核心,比如昨天刚刚获得投资的汇电云联,其变现空间就是依托广东售电市场化以后的零售侧交易,并配合金融服务。当然,在电力市场化步骤较慢的省市,应该更多的着眼于企业配电运维,以及后端的服务市场化机会。

在电力市场的中期,特别是现货市场启动以后,应该以批发交易端现货/期货产品、辅助服务产品,以及零售端的分布式交易,负荷互济,需求响应等为价值闭环的手段,这时大数据在交易上的价值就能得到发挥。

在电力市场的后期,即充分市场化阶段,现货价格高度灵活波动的环境下,变现的渠道就更为丰富,比如个性化的需求响应、灵活负荷、VPP、分布式聚合参与辅助服务等各种细分的交易方式,这时AI+大数据+能源物联的能源互联网各种场景都能得到实现。

趋势三、实现产业生态运营

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寡头化一样,未来能源云平台是否在某些环节也存在寡头化的可能?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云平台的寡头化趋势之一,体现在掌握大量用户的入口以后,向产业链上下游去延伸,形成产业生态化运营。

阿里有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服+菜鸟物流+阿里文化+无数你可能想到的产业环节延伸。那么能源云平台是否也有类似的产业生态呢?

汇电云联来看,至少这个思路也是蕴含在其中的,通过售电数据,掌握交易入口,并且实现能效服务+电力金融。也有别的能源云平台,掌握用户入口以后,向配电运维服务、电能质量、配电资产租赁、节能服务、甚至延伸到微网、储能、需求侧等后续业务。可以说,依托于5.5万亿度这个电力市场化的体量,因为电改而带来的产业生态创新机会,还是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的,而能源云平台的意义,就在于为这个空间搭建了一个舞台。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售电衡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