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搞环保 “债台高筑”难融资

2019-01-04 11:33:11 环保创业邦 作者:刘晓星  点击量: 评论 (0)
当下,“输血”和“造血”要双管齐下,方能解决环保企业融资难题。一方面,需要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探索新的绿色金融模式;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充分披露环境信息,这不仅有助于资本市场对行业改观,也能改善目前融资难的局面。

近段时间,随着东方园林发债失败,神雾环保、盛运环保、凯迪生态等多家环保上市公司债券违约,环保企业普遍反映资本市场遇冷。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去杠杆”的大背景下,环保行业就接连遭遇融资渠道萎缩、资金成本急升、信用风险剧增等冲击,环保行业融资难这一瓶颈问题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当下,“输血”和“造血”要双管齐下,方能解决环保企业融资难题。一方面,需要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探索新的绿色金融模式;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充分披露环境信息,这不仅有助于资本市场对行业改观,也能改善目前融资难的局面。

环保行业债务危机原因何在?

方正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环保上市公司整体收入增速24.83%,净利润增速9.66%,均有所放缓;整体毛利率27.78%,较去年同期下降0.10个百分点。

方正证券分析师郭丽丽分析认为,“近两年环保企业受PPP影响,依靠融资拓展业务,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加速攀升,2018年中报显示行业资产负债率达到历史新高55.05%,同比提高3.18个百分点”。

而东方证券方面给出的分析认为,环保行业自2017年以来基本面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行业整体毛利率基本维持稳定的情况下,净利率下降主要原因是融资困难导致企业财务成本上升,同时PPP清库和地方政府去杠杆使得环保项目落地变慢,环保行业景气度下降。

东方证券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截至2018年6月底,环保行业整体负债率已达56.1%。此外从相对值看,应收账款/营业收入的比值在2018年6月底达到45.3%,创历史新高。

环境商会不久前也联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委会成立课题组,研究形成《建议采取紧急措施帮助绿色环保企业渡过难关》的报告,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等渠道递交至国务院。

课题组调研发现,早在去年底,因受国家严控地方PPP项目融资、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宏观去杠杆等影响,环保行业就已出现“融资难”苗头。再到今年初,环保股平均跌幅接近35%,跌幅大于所有其它行业,企业上市融资或再融资渠道基本关闭。

“大型民营环保企业的融资成本普遍上升3个百分点以上,中小型绿色环保企业完全融不到钱。”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政策专家骆建华坦言。有企业甚至表示,如今已不是融资难和贵的问题,因融资渠道关闭,企业正面临“能否继续生存”的挑战。

是什么让环保企业的负债持续处于历史高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一轮去杠杆导致融资环境全面收紧,环保企业资产负债率走高。

去年下半年,新一轮去杠杆启动。尤其是今年以来,环保上市公司明显感受到去杠杆带来的影响,各类融资渠道受阻,使得一些公司成为此轮债务危机的“主角”,接连爆发信用风险。

有证券机构分析认为,上一轮违约风险集中爆发是在2016年上半年,主因是企业盈利恶化导致内部现金流下滑;而今年企业信用风险再次升温,主要驱动因素为再融资压力导致的外部现金流萎缩,直接原因是去杠杆导致货币政策收缩,融资环境全面收紧。

不仅如此,最近两年PPP板块产生的大量新增负债也证明了这一点。

“债台高筑”背后带来哪些反思?

诚然,去杠杆导致融资环境全面收紧,环保企业资产负债率走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企业债台高筑的背后是长期存在的资金错配和期限错配问题。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主任马骏认为,虽然总体来看,环保产业处于健康发展的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金融风险,比如资产负债率正在走高。一些企业债务违约的原因从短期看,与政策调整有关,但也跟自身风险防控措施不到位相关。

记者采访的一些专家表达了同样一个观点:从环保企业自身角度来说,长期以来,环保企业主要是出现了资金错配和期限错配的问题。比如,把短期的借贷拿来做长期的投资。前两年环保市场好,投资旺盛,这些问题被忽略。现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企业的资金储备影响很大,需要企业做好充足准备,否则就会走入高资产负债率的困境。

对于这一问题,金州集团董事长蒋超表示,PPP模式就产生了期限不匹配等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PPP模式杠杆率较高,前两年有的项目中,社会资本只用了3%~5%的资本金,就撬动了整个项目。而现在,有的项目连30%~35%甚至50%的融资比例,都无法实现融资。

正是由于去杠杆和项目规范,目前的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等对PPP模式失去了投资动力,也影响了参与其中的环保企业。

业内专家认为,一度备受追捧的环保行业步步陷入危机,出现融资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客观因素影响,例如:因政府大规模调整PPP政策,大批环保类PPP项目被叫停,直接导致参与项目的企业无法继续融资;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包括环保在内,以民营为主的行业融资成本飙升等。同时,也要正视行业自身隐患,如一些环保企业过度抢占PPP项目,通过非标金融工具开展了大量债务融资,无形中提高了负债率;环保行业中小企业居多,财务实力普遍较弱,金融环境一旦收紧容易陷入危机等。

融资难的坎要怎么跨?

我国环保产业已成为万亿级产业,来自生态环境部的数据表明,2016年全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15万亿元;2017年环保产业收入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再创新高;2018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约为2794亿元,同比增长15%。

当前,环保行业正在经历价值重估,进入更加注重资产质量的阶段。各个子领域的龙头公司在技术、产业链布局、系统集成和融资能力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市场集中度将继续提升,小公司脱颖而出的难度加大。

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认为,去杠杆对民营高科技上市公司造成的影响最大。因为科技型企业普遍缺乏抵押品,去杠杆后能找到什么样新的融资模式成为环保企业关心的问题。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则表示,去杠杆不能“一刀切”,希望对于坚守环境企业价值本质,在发展中追求品质和创新并拥有较高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的企业,金融机构能够区别对待。

绿色金融一直是国家倡导的,其在环保行业内也发挥着一定作用。现在环保行业面临融资困境,不少企业还是寄希望于绿色金融,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使其更好地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一些环保企业看来,目前的一些绿色金融产品并不实用,申请过程程序复杂,不能解企业燃眉之急。甚至有的机构在完成一两个绿色金融项目后,就拿来作为自我宣传的噱头,并没有真正将绿色金融产品持续推广下去。

而曾经尝过绿色金融甜头的企业给出的解释却是,绿色金融对环保行业来说仍不充分,需要配套体系。

目前我国环保企业的发展前景好,企业所需的资金量较大,但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环保企业的融资在很大程度上依旧是通过政府的资金投入来维持,而对于民间资本融资的需求度较低。这种状况的出现导致其融资渠道过于单一,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严重限制了环保企业的发展空间。

在日前召开的2018中国国际绿色发展大会上,国务院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在演讲中同样指出,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政策体系引导风投资金等社会资本投资绿色创新,是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环境投资方面仍存在较大资金缺口,不通畅的融资渠道会严重阻碍环保企业的发展。但同时,环保企业向银行直接信贷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和环保企业的行业特征存在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下的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的信贷皆集中偏向于高收益行业或大型企业。

房屋和土地是企业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的主要抵押物,但绝大部分环保企业,尤其是从事市政公共事业的环保企业,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资产与金融机构所要求的抵押条件不相符,环保企业无法通过这一途径获取所需资金。而环保项目特别是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往往存在周期长、效益低、技术复杂、不确定性高等特征,因此环保企业,尤其是涉及非政府性质项目的企业,也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虽然国家已经出台多个指导文件或优惠政策,但银行向非政府性质环保企业放贷意愿仍然不高,该渠道面向环保企业的资金规模非常有限。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马骏表示,绿色金融体系至少应达到3个目标:一是提高回报率,绿色项目有一定的外部性而回报率不足,政府就应想办法弥补,达到能接受的回报率;二是降低污染项目的回报率,让这些项目不赚钱,污染企业退出;三是提高消费者的绿色偏好,全社会都应激励绿色投资,如同样价格,公众愿意购买清洁产品,环保企业利润增加,就会有资金进入。

面对环保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的地方已在推出新的绿色金融产品。比如,江苏省财政厅联合生态环境厅与商业银行合作推出了绿色金融产品 “环保贷”,以财政风险补偿资金池为增信手段,为当地环保企业开展污染防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及环保产业发展等提供贷款。当发生偿贷风险时,由资金池和银行按照差别化风险分担比例共同承担,以解决环保企业贷款难、利率上浮较大等问题。

跨过债务危机还需“强身健体”

“环保行业发展受限,一说起来就是‘缺资金’。我们去一些地区、园区调研后却发现,环保企业普遍采用传统的金融模式融资,对市场兴起的绿色金融工具并不了解,金融和实体行业之间长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日前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举办的“2018中国绿色创新大会”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院长史英哲指出。

解决融资难题,一方面,需要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探索新的绿色金融模式。目前,我国环保企业融资需求量大,而企业融资效率却较低。政府部门应加速建设积极合理的融资市场的进程,建立健全融资机制体系,把合理有效的财税政策作为支持环保企业融资的有效手段,积极开拓满足环保企业需求的新型融资渠道,多方面提高环保企业的融资效率。

而环保企业也应从企业的实情出发,灵活采用符合企业行业特征及资金需求的融资手段,不局限于某一种融资手段,多渠道融资,以此规避企业因获得暂时的高效融资而失去长久的社会与环境效率。要通过合理运用金融融资手段,增加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等,促进环保企业的发展;同时,综合考虑环保融资对象的收益率、风险和周期因素,实现环保企业融资效率的最大化。

“不得不承认,过去环保企业的融资视野普遍‘短视’。如讲到绿色金融,很多环保企业首先问,贴息能给多少个点?能给多少补偿或优惠?长此以往,有可能极大干扰市场价值要素,这并非真正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史英哲建议,企业需打破眼前局限,吸收更新、更丰富的融资方式,如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碳金融等“后发力量”。

另一方面,环保企业自身也须努力,比如环保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充分,有助于资本市场对行业改观,也能改善目前融资难的局面。

对此,马骏建议:第一,环保企业要关注尤其要预判各种政策的变化,如地方政府融资政策的变化,以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尤其是债务风险管理。第二,企业要重点研究、跟进绿色金融发展态势,包括利用绿色债券、绿色资产债券化、绿色基金等多元化的方式来扩大融资,尤其是要更多地利用股权融资渠道。第三,环保上市公司要做好信息披露。

去杠杆影响下,企业期待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也在进行模式和技术创新。

环保产业的发展充分说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如我国燃煤电厂经历1997年、2003年、2011年3次烟气治理技术升级,排放标准显著提高,特别是2016年大规模超低排放改造后,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大幅降低,仅为1997年前的5%、2.9%和4.5%。

不断加严的环境标准以技术作为支撑,环保企业要加强技术研发。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方莉在2018中国绿色创新大会上表示,未来的创新不光要看到中国的发展,也要关注环境技术创新的趋势。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应该把握一些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方莉认为,国际环境科技趋势已经从单向治理,向综合防控、绿色发展方面延伸,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环境技术发展和其他领域的技术发展不断融合,带动了环保产业的大发展。比如在分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信息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方面都不断深入扩展,发达国家在这些领域就突破了一些新的生态环保改善的关键技术。

其次,环境科技的范围不断向保护人群健康、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方面拓展。目前发达国家基本解决了常规污染问题,随着公众对环境质量要求日趋严格,复合型污染防治、生态安全等成为环境领域的重要研究领域。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抗生素等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技术研究。最后,环境科学技术更加注重复合型、系统型问题,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从单要素向多要素综合研究,从局部地区向区域尺度和全球尺度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转变的趋势。

“环境技术市场是一个政策引领型市场。我国在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严格环境保护的执法,以及环境经济政策、社会共融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举措,这也为环境技术创新和环境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非常重要的机遇。”方莉说。

对此,清新环境总裁张根华以切身经历提醒业内同行,“尤其作为民企,要清楚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比如环保民企更精通技术、运营、服务等方面,但的确容易陷入投资、回款等风险。有时,不是我们不想做项目,而是在复杂背景下必须谨慎考虑”。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仁德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