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I指数跟踪:我国环保产业的分化与并购态势

2018-03-12 14:31:37 鲁政委世界观 作者:汤维祺 鲁政委  点击量: 评论 (0)
摘要:我们在连续两期GPI指数调查中都发现:环保产业出现显著分化,大企业景气度明显高于小企业,且大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投资或并购扩产的意

其次,从产业自身发展规律来看,环保产业也正在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产业结构重组是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规律。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目标不断加码、企业环保标准频频提标、政策补贴集中发力、各地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加紧“补欠账”,使得环保产业利润增长,吸引了大量企业进入。根据腾讯财经2015年的一项研究统计,国内环保企业数量在2005年到2014年之间翻了四番,从不足3千家增长至超过5万家,其中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下的企业超过70%,员工规模50人以下的更是超过90%,形成了“小而散”的格局[3]。与欧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环保产业集中度显著较低。

GPI指数跟踪:我国环保产业的分化与并购态势

GPI指数跟踪:我国环保产业的分化与并购态势

而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欠账”逐渐补齐,环保投入也进入平台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污染治理投资在保持总体增长的同时,与当年GDP的比值在2012年后进入了一个平台期。这意味着环保产业面临从扩张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型,产业内竞争日益激烈。

GPI指数跟踪:我国环保产业的分化与并购态势

再者,从市场需求看,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正在从企业末端治理,向集中治理、公共服务,以及生态保护修复等综合性治理转型。比如污水处理项目已不再是单纯涉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开始延伸到管网建设运营;部分水环境治理项目甚至包含污水处理、水系治理、环境修复等多个相关但完全不同的领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也大多需要同时承担垃圾清运、转运体系的建设和运营。这在客观上提升了项目规模,同时也对企业业务领域和技术能力的综合性、复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拓展业务领域、扩充技术储备,就是成为龙头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手段。

最后,从国际经验看,市场化并购重组是环保产业发展成熟的必由之路,这在国际环保巨头崛起的历程中便可见一斑:美国WastManagementInc.在上世纪70~90年代间完成了近140项收购,成为了北美最大的废物管理公司;而紧随其后的RepublicSrv.Inc.公司在1999~2000年间完成了超过160项收购,一跃成为行业第二;全球知名的法国水务公司苏伊士环境(Suez)也是通过积极的并购,扩大业务规模并使业务遍及全球[4]。
环保产业并购的市场趋势
环保产业并购的目标主要包括:通过同业异地并购实现区域覆盖;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并购打造综合服务能力;迅速获取技术等核心资源;以及通过跨界并购进入新的业务领域等。
不同的目标衍生出不同的并购模式,随着产业发展阶段的演进,并购的模式和结构特征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
1.技术取代规模,成为环保产业并购的第一目标
在环保产业快速增长阶段,企业通过异地并购、同行业并购实现业务规模的增长和地域的扩张。
而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动力从外部扩张向内含式发展转型,技术和管理的竞争成为决定企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此,在细分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小而美”的技术型企业,成为环保产业并购争夺的焦点。而新三板环保企业作为此类企业的重要集聚地,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在2016年的89例环保产业并购事件中,有11项涉及新三板企业,占比12.4%;相比之下2015年109项并购中,当时却仅涉及到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占比只有2.8%[5]。
我国环保产业对技术的追求,在跨国并购中也有所体现。2016年以来,我国环保企业掀起了海外并购的热潮。2016年和2017年我国环保产业海外并购分别发生7起和5起,总规模分别为51.3亿元和98.7亿元[6]。与国内资本市场相比较低的估值,固然是国内环保企业海外并购的原因之一,但海外市场增长缓慢,也构成了双方并购达成的基础。比如2017年1月巴安水务收购DHT100%股权,就明确表示是为掌握其海水淡化技术。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系统化、规模化、精细化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技术竞争成为关键因素;而另一方面,国外企业拥有先进技术,但市场相对饱和,有极强的输出欲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技术为导向的海外并购还将继续深化。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任我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