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电、能源大数据与能源互联网的未来
(五)未来能源互联网的B2M商业模型展望
个人认为,未来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应该是机器,而不是人,因为从能源生产、输配、控制到末端的能源利用,实际上都是由机器来完成的,人只是局部的参与了运行维护,并且享受能源利用的成果,随着机器智能程度的加深,人对于能源系统的干预可能会越来越少。
而从机器的视角去理解能源互联网,与从人的视角去理解的互联网,可能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场景。
下面我们举个最常见的设备,一台15kW的交流电机,如果从管理的视角去理解,它无非是一台价值3000元左右的低值设备,即使在工业现场,也不会得到太多的关注。但是从机器的视角去理解,虽然这台设备本身价值不高,但是按照每年8000小时的运行时数,每度电0.7元计算,每年的能耗费用是8万元左右,按照10年的寿命计算,全生命周期的能耗是80万,这就是个非常巨大的数字了,虽然付电费的是人,但是消耗能源费用的是设备本身。
从设备视角去理解,则这台耗能设备需要提高运行效率以降低成本,这就涉及到设备的状态监测、故障分析、保养、以及合适的运行控制;而从能源互联网的角度去理解,这台负载设备如果智能化水平提升,还能参与负荷预测、负荷响应、甚至与各类储能设备联合参与运行。
机器智能化水平提升,就需要这类哑终端设备通过适配器,实现与能源网络的能量和信息交换,也就是变成信息物理系统(CPS)的一个信息物理节点。而从降本增效的角度上看,未来随着电价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这样一台年电费8万元以上的设备,是完全具备智能化的可能的。
所以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推论,未来以机器智能为主要目标的微网和能源互联网技术应用,其商业形态将不同于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互联网时代,未来将是B2B(企业对企业)和M2M(机器对机器)互相融合的时代,可以被称作B2M的时代。
也就是在供给侧,由售电公司或者能源服务公司,通过能源大数据平台和能源互联网应用架构,以智能化的企业端服务,提供能源产品(水电热气等),以及各类能源服务产品。在消费侧,则呈现出能源微网+信息物理系统+各类源荷储的智能化设备相互交互的形态。供给侧和消费侧共同构成了能源互联网B2M的商业图景,并且在电力市场化的格局下不断朝着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的方向提升。而这才是真正具有市场意义的能源互联网应用。

责任编辑:大云网
-
碳中和战略|赵英民副部长致辞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赵英民 -
两部门:推广不停电作业技术 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
2020-09-28获得电力,供电可靠性,供电企业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推广不停电作业技术 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
2020-09-28获得电力,供电可靠性,供电企业
-
碳中和战略|赵英民副部长致辞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赵英民 -
深度报告 | 基于分类监管与当量协同的碳市场框架设计方案
2020-07-21碳市场,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场让重庆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并进
2020-07-21碳市场,碳排放,重庆
-
两部门:推广不停电作业技术 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
2020-09-28获得电力,供电可靠性,供电企业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推广不停电作业技术 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
2020-09-28获得电力,供电可靠性,供电企业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统调燃煤电厂节能减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电环保,燃煤电厂,超低排放
-
四川“专线供电”身陷违法困境
2019-12-16专线供电 -
我国能源替代规范法律问题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规范法律 -
区域链结构对于数据中心有什么影响?这个影响是好是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