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电、能源大数据与能源互联网的未来

2016-11-09 15:18:07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一)能源互联网背后的演化逻辑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大数据具有天然的互联网特性,而互联网特性的颠覆性,并不仅仅在于它拉平了信息鸿沟,诞生了基于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大数据和互联网代表了人

 

(五)未来能源互联网的B2M商业模型展望

  个人认为,未来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应该是机器,而不是人,因为从能源生产、输配、控制到末端的能源利用,实际上都是由机器来完成的,人只是局部的参与了运行维护,并且享受能源利用的成果,随着机器智能程度的加深,人对于能源系统的干预可能会越来越少。

  而从机器的视角去理解能源互联网,与从人的视角去理解的互联网,可能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场景。

  下面我们举个最常见的设备,一台15kW的交流电机,如果从管理的视角去理解,它无非是一台价值3000元左右的低值设备,即使在工业现场,也不会得到太多的关注。但是从机器的视角去理解,虽然这台设备本身价值不高,但是按照每年8000小时的运行时数,每度电0.7元计算,每年的能耗费用是8万元左右,按照10年的寿命计算,全生命周期的能耗是80万,这就是个非常巨大的数字了,虽然付电费的是人,但是消耗能源费用的是设备本身。

售电、能源大数据与能源互联网的未来

  从设备视角去理解,则这台耗能设备需要提高运行效率以降低成本,这就涉及到设备的状态监测、故障分析、保养、以及合适的运行控制;而从能源互联网的角度去理解,这台负载设备如果智能化水平提升,还能参与负荷预测、负荷响应、甚至与各类储能设备联合参与运行。

  机器智能化水平提升,就需要这类哑终端设备通过适配器,实现与能源网络的能量和信息交换,也就是变成信息物理系统(CPS)的一个信息物理节点。而从降本增效的角度上看,未来随着电价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这样一台年电费8万元以上的设备,是完全具备智能化的可能的。

  所以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推论,未来以机器智能为主要目标的微网和能源互联网技术应用,其商业形态将不同于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互联网时代,未来将是B2B(企业对企业)和M2M(机器对机器)互相融合的时代,可以被称作B2M的时代。

售电、能源大数据与能源互联网的未来

  也就是在供给侧,由售电公司或者能源服务公司,通过能源大数据平台和能源互联网应用架构,以智能化的企业端服务,提供能源产品(水电热气等),以及各类能源服务产品。在消费侧,则呈现出能源微网+信息物理系统+各类源荷储的智能化设备相互交互的形态。供给侧和消费侧共同构成了能源互联网B2M的商业图景,并且在力市场化的格局下不断朝着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的方向提升。而这才是真正具有市场意义的能源互联网应用。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大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