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水平模糊评价模型的研究
一、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化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化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企业信息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关键性带动力量,越是市场化程度高、全球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越重视信息化带来的效益,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也越发显著。如何衡量本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的管理者,成了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研究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模型,旨在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可以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科学、准确、易于操作的分析工具。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理论提出了一个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于衡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达到了何种水平,找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瓶颈以及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等,具有现实意义。
二、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构建企业信息化的评价模型,首先应对“企业信息化”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只有在企业信息化的内涵清晰、外延明确的前提下,才能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进行正确认识和评价。否则,将因随意性与盲目性而带来研究的偏差。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是:以企业业务流程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信息技术控制和集成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息资源,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反映速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先进的管理理念,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及时地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层人员提供准确的、有效的信息,以便对市场做出的迅速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其他企业协作的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确认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充分挖掘和开发企业的信息潜能,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敏捷性及综合社会竞争能力,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
三、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化的目标,其动态性表现在:一方面信息技术本身在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信息化的目标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让企业认识到自身信息化水平,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衡量信息化的现状,找出其中的不足,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改善的手段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科学的依据,全面高效的实现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
(2)全面性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如实而全面反映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因为企业信息化所涉及到的不仅包含有物质方面的东西,而且包含有诸如人员的素质、企业文化等精神方面的因素,其目的既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要包括提高社会效益。
(3)科学性
必须以信息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理论为依据,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借鉴已公布的国家信息化指标和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信息化测度的理论和方法,如波拉特方法和信息指数化方法,提出本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4)客观性
由于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着决策,因此需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其中定量分析是准确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关键。
(5)简约性
尽量设计简约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联系要强。
(6)前瞻性
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即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以便于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进行连续评价。
(7)动态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相应的指标体系也应具有动态性,以便准确地反映出信息化水平的实际状况。
(8)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体系的实践性指标,评估体系的建设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工作,需要从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提炼决策支持信息,没有可操作性就丧失了研究的意义,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始终围绕能够实际获得应用这一目标进行。
四、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的组成
为了对企业信息化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我们提出了包括信息设备及软件系统装备程度、利用程度、信息使用者水平、企业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经济效益等五项内容的定量和定性两部分指标。其中定量指标部分包括如下考察项目:
(1)信息设备及软件装备程度的评价指标
信息设备及软件装备程度主要通过当年企业用于信息设备及软件的投资总费用与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费用之比——信息设备及软件装备率来反映。其中信息设备及软件投资总费用包括电话机购置及装机费、传真机购置费、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购置费、企业内部网建设费、企业上网投建费、企业购买信息化软件费用等。计算公式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某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单项设备及软件的装备率指标作为补充。单项设备及软件的装备率为该信息设备及软件的投资费用与信息设备及软件的投资总费用之比。
(2)信息设备及软件利用程度的评价指标
信息设备及软件装备程度的评价指标只是反映了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好的装备,并不等于信息化水平就高,因为信息化能否带来效益关键还要看其利用情况。因此,信息化水平还需要通过信息设备及软件的利用程度指标来评价。该指标主要通过当年单项信息设备及软件的使用和维护费用与当年企业管理费用之比——信息设备及软件单项利用率的加权之和来反映。其中信息设备及软件的使用和维护费用包括使用邮政和订阅报刊费用、电话和传真机使用维护费用、使用维护计算机和企业内部网的费用、企业电子信箱使用费、使用Internet的费用(包括企业网页(站)维护费等)以及多媒体的使用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因为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企业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即企业所有员工,所以企业员工知识水平对企业信息化评价有重大意义。员工知识水平的指标由企业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员工人数与企业员工总数之比来反映。计算公式如下: (4)信息化直接效益的评价指标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能最终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由于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时间一般较长,少则一、二年,多则十几年,为了能科学的反映现代社会的资金时间价值,本文采用的是企业信息化的直接现值经济效益,即企业信息化的现值利润与现值成本之间的比值: 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的定性指标部分包括如下考察项目:
(1)信息化环境的评价指标
企业信息化环境是影响和制约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企业角度分析,企业信息环境可分为两个方面,即企业信息化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企业信息意识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外部环境涉及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国内外信息技术水平、企业所处地区信息化程度、信息服务体系、公共信息资源量和国家地方政府有关的政策法规等。由此我们设计了如下指标:
内部环境指标:
企业领导重视程度
信息主管(CIO)能力
员工信息意识
管理水平
外部环境指标:
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技术水平
计算机硬软件价格
企业所处地区信息化程度
信息服务体系
公共信息资源量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
(2)企业信息化间接效益的评价指标
企业信息化除了产生直接效益外,还可以带来间接效益。
企业信息化间接效益评价指标包括:
对企业形象的影响
对国家地区信息化的贡献
五、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综合模糊评价模型
上面涉及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所涉及的往往是非结构化的,很难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加以准确描述,模糊评价方法的思想就是利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隶属度来将模糊信息定量化,合理地选择因素域值,再利用传统数学方法对多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从而科学地得出评价结论,其优点在于不会忽略评价因素在程度上的差异,能够比较实际地反映出企业信息化的整体状态。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过程如下: 合取运算取M(·,+),这种合取方式对所有因素权重大小均衡兼顾,比较适合要求整体指标的情况。根据B的计算结果,按照最大隶属原则,确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等级。
六、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企业信息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提出了一种企业信息化水平模型评价方法。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包括定量和定性两大部分,其中定量指标部分包括信息设备及软件系统装备程度、利用程度、信息使用者水平、企业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经济效益等可测参数;难以直接测量的因素则采用定性分析计量的方法,建立一个综合模糊评价模型,从而把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企业信息化环境、信息化的间接效益等因素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量化表述,形成一种客观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该评价体系可以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帮助企业管理者准确的了解本企业目前的信息化水平,消除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瓶颈,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支持。企业信息化势在必行,深入探讨信息化内涵,正确引导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实施信息化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
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化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企业信息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关键性带动力量,越是市场化程度高、全球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越重视信息化带来的效益,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也越发显著。如何衡量本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的管理者,成了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研究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模型,旨在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可以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科学、准确、易于操作的分析工具。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理论提出了一个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于衡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达到了何种水平,找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瓶颈以及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等,具有现实意义。
二、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构建企业信息化的评价模型,首先应对“企业信息化”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只有在企业信息化的内涵清晰、外延明确的前提下,才能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进行正确认识和评价。否则,将因随意性与盲目性而带来研究的偏差。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是:以企业业务流程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信息技术控制和集成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息资源,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反映速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先进的管理理念,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及时地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层人员提供准确的、有效的信息,以便对市场做出的迅速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其他企业协作的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确认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充分挖掘和开发企业的信息潜能,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敏捷性及综合社会竞争能力,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
三、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化的目标,其动态性表现在:一方面信息技术本身在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信息化的目标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让企业认识到自身信息化水平,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衡量信息化的现状,找出其中的不足,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改善的手段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科学的依据,全面高效的实现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
(2)全面性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如实而全面反映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因为企业信息化所涉及到的不仅包含有物质方面的东西,而且包含有诸如人员的素质、企业文化等精神方面的因素,其目的既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要包括提高社会效益。
(3)科学性
必须以信息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理论为依据,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借鉴已公布的国家信息化指标和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信息化测度的理论和方法,如波拉特方法和信息指数化方法,提出本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4)客观性
由于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着决策,因此需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其中定量分析是准确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关键。
(5)简约性
尽量设计简约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联系要强。
(6)前瞻性
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即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以便于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进行连续评价。
(7)动态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相应的指标体系也应具有动态性,以便准确地反映出信息化水平的实际状况。
(8)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体系的实践性指标,评估体系的建设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工作,需要从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提炼决策支持信息,没有可操作性就丧失了研究的意义,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始终围绕能够实际获得应用这一目标进行。
四、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的组成
为了对企业信息化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我们提出了包括信息设备及软件系统装备程度、利用程度、信息使用者水平、企业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经济效益等五项内容的定量和定性两部分指标。其中定量指标部分包括如下考察项目:
(1)信息设备及软件装备程度的评价指标
信息设备及软件装备程度主要通过当年企业用于信息设备及软件的投资总费用与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费用之比——信息设备及软件装备率来反映。其中信息设备及软件投资总费用包括电话机购置及装机费、传真机购置费、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购置费、企业内部网建设费、企业上网投建费、企业购买信息化软件费用等。计算公式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某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单项设备及软件的装备率指标作为补充。单项设备及软件的装备率为该信息设备及软件的投资费用与信息设备及软件的投资总费用之比。
(2)信息设备及软件利用程度的评价指标
信息设备及软件装备程度的评价指标只是反映了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好的装备,并不等于信息化水平就高,因为信息化能否带来效益关键还要看其利用情况。因此,信息化水平还需要通过信息设备及软件的利用程度指标来评价。该指标主要通过当年单项信息设备及软件的使用和维护费用与当年企业管理费用之比——信息设备及软件单项利用率的加权之和来反映。其中信息设备及软件的使用和维护费用包括使用邮政和订阅报刊费用、电话和传真机使用维护费用、使用维护计算机和企业内部网的费用、企业电子信箱使用费、使用Internet的费用(包括企业网页(站)维护费等)以及多媒体的使用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注:资料来自—梁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因为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企业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即企业所有员工,所以企业员工知识水平对企业信息化评价有重大意义。员工知识水平的指标由企业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员工人数与企业员工总数之比来反映。计算公式如下: (4)信息化直接效益的评价指标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能最终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由于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时间一般较长,少则一、二年,多则十几年,为了能科学的反映现代社会的资金时间价值,本文采用的是企业信息化的直接现值经济效益,即企业信息化的现值利润与现值成本之间的比值: 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的定性指标部分包括如下考察项目:
(1)信息化环境的评价指标
企业信息化环境是影响和制约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企业角度分析,企业信息环境可分为两个方面,即企业信息化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企业信息意识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外部环境涉及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国内外信息技术水平、企业所处地区信息化程度、信息服务体系、公共信息资源量和国家地方政府有关的政策法规等。由此我们设计了如下指标:
内部环境指标:
企业领导重视程度
信息主管(CIO)能力
员工信息意识
管理水平
外部环境指标:
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技术水平
计算机硬软件价格
企业所处地区信息化程度
信息服务体系
公共信息资源量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
(2)企业信息化间接效益的评价指标
企业信息化除了产生直接效益外,还可以带来间接效益。
企业信息化间接效益评价指标包括:
对企业形象的影响
对国家地区信息化的贡献
五、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综合模糊评价模型
上面涉及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所涉及的往往是非结构化的,很难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加以准确描述,模糊评价方法的思想就是利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隶属度来将模糊信息定量化,合理地选择因素域值,再利用传统数学方法对多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从而科学地得出评价结论,其优点在于不会忽略评价因素在程度上的差异,能够比较实际地反映出企业信息化的整体状态。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过程如下: 合取运算取M(·,+),这种合取方式对所有因素权重大小均衡兼顾,比较适合要求整体指标的情况。根据B的计算结果,按照最大隶属原则,确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等级。
六、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企业信息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提出了一种企业信息化水平模型评价方法。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包括定量和定性两大部分,其中定量指标部分包括信息设备及软件系统装备程度、利用程度、信息使用者水平、企业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经济效益等可测参数;难以直接测量的因素则采用定性分析计量的方法,建立一个综合模糊评价模型,从而把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企业信息化环境、信息化的间接效益等因素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量化表述,形成一种客观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该评价体系可以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帮助企业管理者准确的了解本企业目前的信息化水平,消除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瓶颈,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支持。企业信息化势在必行,深入探讨信息化内涵,正确引导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实施信息化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碳中和战略|赵英民副部长致辞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赵英民 -
两部门:推广不停电作业技术 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
2020-09-28获得电力,供电可靠性,供电企业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推广不停电作业技术 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
2020-09-28获得电力,供电可靠性,供电企业
-
碳中和战略|赵英民副部长致辞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赵英民 -
深度报告 | 基于分类监管与当量协同的碳市场框架设计方案
2020-07-21碳市场,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场让重庆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并进
2020-07-21碳市场,碳排放,重庆
-
两部门:推广不停电作业技术 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
2020-09-28获得电力,供电可靠性,供电企业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推广不停电作业技术 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
2020-09-28获得电力,供电可靠性,供电企业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统调燃煤电厂节能减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电环保,燃煤电厂,超低排放
-
四川“专线供电”身陷违法困境
2019-12-16专线供电 -
我国能源替代规范法律问题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规范法律 -
区域链结构对于数据中心有什么影响?这个影响是好是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