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领域资本潜行与野望:解码蚂蚁金服如何入局
解码蚂蚁金服、银行如何入局“碳排放”交易 碳金融领域资本的潜行与野望
本报记者辛继召深圳报道
虽然个人投资碳排放权交易仍待时日,但是敏锐的机构已经先行布局。
今年1月和8月,蚂蚁金服接连投资入股两家从事碳排放权等环境资产交易的机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此前,蚂蚁金服还开发了“蚂蚁森林”项目,并将“碳账户”作为支付宝三大账户之一(其他二者为资金账户、信用账户),用于度量碳减排量。
目前,国内碳金融市场上,尚无个人投资者真正参与。“目前个人碳金融业务还没有开展,碳金融服务的还是企业。”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葛兴安说。
国内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仍不活跃,有多项原因。“碳交易主体以法人为主,个体参与程度极低。”一位华南碳交易所负责人表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每个市场都是单独而封闭的市场,全国统一的碳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
另有华南碳金融业内人士表示,蚂蚁金服等金融机构也很早就盯着碳交易业务。从碳金融来说,将碳交易拆分,降低投资门槛,卖给个人碳投资者。但这都需要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
国内碳排放交易规模很小,统一的碳市场仍未建立。“碳排放行业,应该是国内平均学历最高的行业,但居然没有公司实现盈利。”一位碳排放交易机构人士感叹,理论上,中国会是世界主要的碳排放交易市场,高于石油交易价值。
蚂蚁金服的野望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方案中仅纳入了电力行业,初期交易产品为配额现货。
仅1个多月后,即是今年1月31日,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正式增资扩股,引入蚂蚁金服旗下全资公司上海云鑫创业投资为战略投资者。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由中国石油、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于2008年共同出资建立,是天津开展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试点工作的交易机构。根据增资协议,该交易所注册资本将由1亿元增至1.78亿元。
而后,8月16日,蚂蚁金服、北京汽车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入股北京环境交易所。原股东北京产权交易所也参与了本轮增资扩股,并继续作为第一大股东。北京环境交易所2008年设立,主要从事碳排放权等各类环境权益交易,包括环境权益交易服务、绿色公共服务、绿色投融资服务和低碳发展咨询等。本轮增资扩股后,北京环境交易所注册资本由3亿元增至5亿元。
此前,2011年10月份,国家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其中,深圳是全国首个碳交易市场。
对于投资目的,蚂蚁金服回应21世纪经济报记者查询时表示,未来,环交所与蚂蚁金服双方共同开发绿色普惠金融市场,不断拓宽应用场景,推动实现绿色低碳量化,联合开发个人及小微企业的碳中和服务。
北京产权交易所称,此次增资扩股是为更好参与中国环境权益市场建设、提升绿色量化定价专业能力。
考察蚂蚁金服在碳金融上的布局发现,实际上,蚂蚁金服2016年8月推出个人碳市场产品蚂蚁森林,个人碳账户计算方法学由北京环境交易所提供支持。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此前表示,产品初期通过公益基金会购买个人碳账户所积累“绿色能量”的办法,将其转化为植树行为,未来将参照国际上一直通行的自愿减排(VER)交易机制开展VER减排项目交易。下一步,如果个人碳减排活动能够形成国家认可的方法学并纳入中国自愿减排项目(CCER)类型,将能成为以后个人参与碳交易的“碳户头”,参与未来碳市场的买卖与投资。
银行布局的碳金融环节
但是,个人“碳账户”参与碳市场的买卖与投资,仍处于设想之中,无法落地。目前,碳金融市场,更多是机构业务。
究其原因,“国内碳交易市场还不是资本市场,在市场定位上,是中长期碳排放的政策安排。交易方式也是现货交易”。一位华南碳排放人士表示。
当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参与者,仍仅限于企业、交易所、商业银行等机构。碳金融产品也多为企业融资。例如,深圳已试点碳金融市场,碳资产质押融资、跨境碳金融交易产品、碳债券以及绿色结构性存款产品。
除蚂蚁金服等互联网机构入股碳交易市场外,商业银行则从结算、融资、中介、资产管理的碳金融切入。
一位银行绿色金融人士表示,银行参与的碳金融模式主要是代理开户和结算,企业可以对碳资产进行质押融资,但是由于国内碳市场规模有限,这一业务交易量非常小。
如,兴业银行已与7个国家级碳金融试点和福建、四川省碳交易平台的合作,包括购/售碳代理、碳交易保函、碳资产质押授信等碳金融业务。一是,在上海、广东、天津、湖北、深圳等重点区域,成为碳交易市场的主要清算银行,完成交易系统开户与结算对接。
二是,开展碳资产质押融资、绿色结构性存款等,为企业解决碳资产融资、变现等需求;对于碳资产保值、增值诉求,开展碳资产售出回购、买入返售等碳资产管理。三是,探索成立碳市场引导基金、担保基金等,以平抑碳市场波动。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国内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没有培育起来。原来碳排放交易是分割市场,标准很难统一,规模也很难上去。打好污染防治等是中央制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碳排放权未来应有支持政策。在此基础上,碳排放权的衍生产品,银行基于排放权的信贷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碳金融强监管规划
碳金融为何启动难。究其原因,一是在金融强监管下,监管机构对碳金融发展也处于谨慎态度。
此前,2017年10月,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负责人李高表示,坚持将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在碳交易系统运行过程中避免过多投机、避免出现过多的金融衍生产品。
此后,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国家发改委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划转至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也需要时间理解管理碳市场,环境污染治理已经很不容易了,温室气体更不容易。”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门总监翟永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发改委数据,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省市纳入交易的有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截至2017年9月累计配额成交量达到1.9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45亿元。试点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呈现了双降趋势。
翟永平表示,碳交易市场“软启动”,需要制度和系统配套跟上,真正的市场货币交易尚需时日。
2017年末,发改委宣布,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电力行业)》,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有关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全国碳市场建设正式启动。
在碳行业产业链,全国七个试点地区的碳交易结构各有差异,最大的碳市场依次是湖北、广东和上海。其中,湖北碳市场是以远期配额交易为主,上海碳市场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正逐步取代配额成为主要交易标的。全国仅广东碳市场的一级市场初具规模。
碳交易市场中,背后的股东主要为当地政府部门或能源行业企业。如,从事深圳市国资委资本运作的平台公司——深圳远致投资2013年成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第一大股东,持股20%。中广核风电、华银电力两大能源公司各自拥有15%股份,并列第二大股东。
翟永平说,欧盟碳交易市场8月价格达到18欧元/吨,创下10年来的最高水平。但是很难涨到30欧元/吨,难以实质推动低碳转型。民营资本对碳排放交易有期待应该是好事,但需配套规范、透明的监管制度。
责任编辑:继电保护
-
碳中和战略|赵英民副部长致辞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赵英民 -
两部门:推广不停电作业技术 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
2020-09-28获得电力,供电可靠性,供电企业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推广不停电作业技术 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
2020-09-28获得电力,供电可靠性,供电企业
-
碳中和战略|赵英民副部长致辞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赵英民 -
深度报告 | 基于分类监管与当量协同的碳市场框架设计方案
2020-07-21碳市场,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场让重庆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并进
2020-07-21碳市场,碳排放,重庆
-
两部门:推广不停电作业技术 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
2020-09-28获得电力,供电可靠性,供电企业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推广不停电作业技术 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
2020-09-28获得电力,供电可靠性,供电企业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统调燃煤电厂节能减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电环保,燃煤电厂,超低排放
-
四川“专线供电”身陷违法困境
2019-12-16专线供电 -
我国能源替代规范法律问题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规范法律 -
区域链结构对于数据中心有什么影响?这个影响是好是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