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3年艰难 昔日光伏巨头终于要实质性重组了!

2018-08-27 17:04:25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点击量: 评论 (0)
一直作为中国光伏领头羊的英利,三年前的两起金额总计24亿元的债务违约事件将英利拖入了债务“泥潭”。此次英利的债务重组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便意味着,深陷债务危机的昔日光伏巨头英利绿色能源,在历经3年的艰难努力后,终于迎来转机。

近日,有消息称,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利”)债务重组即将迎来实质性进展,在银保监会、国家能源局、河北省政府、保定市政府参与、协调和支持下,主要债权人的重组意向基本确定,具体方案也在制定过程中,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付诸实施。

一直作为中国光伏领头羊的英利,三年前的两起金额总计24亿元的债务违约事件将英利拖入了债务“泥潭”。此次英利的债务重组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便意味着,深陷债务危机的昔日光伏巨头英利绿色能源,在历经3年的艰难努力后,终于迎来转机。

在中国市场中,多次成功才能带你走向巅峰,但一次的失败就将你拖向深渊。

踉踉跄跄、举步维艰的英利,债务重组如果能成功,将是一个转折点。在波澜壮阔的光伏发展史上,英利的过往是一段应该被记住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都值得后来者吸取。

从军人到“河北首富”

13岁参军,28岁退伍,两次赴越南参战,出身军旅的苗连生,在复员后,便回乡做起了生意,在做化妆品生意期间,他从对面书店了解到了太阳能光伏技术,并渐渐着迷上了。

这一迷便开启了苗连生的光伏之路。那时候,就连一线城市都没几个人知道“光伏”是什么,光伏教父施正荣也还没回国创业。

1998年,苗连生成立了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利新能源”),主营业务为光伏发电。

苗连生用在化妆品生意上赚的钱做了公司前期运转提供了资金。仅仅一年时间,英利新能源承接了国家第一个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填补了我国不能商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空白。

有了这次突破,苗连生自信起来,开始想把新能源业务快速做大。

2002年,苗连生傍上了一位“大款”——保定市最大国有上市公司之一的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威保变”),天威保变向英利新能源注资3650万元人民币,获得了49%的股份。

2005年,苗连生看准了欧洲国家光伏发电补贴的极大利好,便带领着英利新能源作为光伏电池及组件供应商便顺势崛起,很快跻身国际光伏巨头行列。

2007年6月8日,英利新能源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市值22.66亿美元,在10家海外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中位列第三。春风得意的苗连生出席敲钟仪式时拒绝打领带,理由是“不习惯”。这一年,51岁的他,以137.6亿元人民币资产,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位列“河北首富”。

2009年3月,英利以每千瓦时0.69元(行业成本价为每千瓦时2元)的“吐血价”竞标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这一价格与风电上网电价相差无几,而当时国内光伏企业的成本多是在2.1-2.4元/度之间。依靠价格战拿下市场的英利,2012年组件出货量为2.2吉瓦,卫冕全球第一。

随后,2013年,英利出货量增长40%,达到3.2吉瓦,连续第二年蝉联出货量全球第一,市场份额也有7.4%攀升到10%左右,即全球10块光伏组件中就有一块产自英利。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然而,太过激进之后,英利的命运如同抛物线一般,升至最高时,便开始下降了,虽然此时的英利出货量数额乐观,但是亏损却在生根。

2012年,欧盟启动对华光伏产品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并最终通过决议对原产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严重依赖对欧出口的中国光伏企业遭受致命一击,英利遭受重创,从2011年起连续四年亏损,亏损额高达15亿美元之巨,巨额债务让英利陷入了破产倒闭的边缘。

虽然,在苗连生的带领下,2015年年初,英利还交出了“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宝座,但是随后就爆出“关停工厂”以及“财报问题”,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醒过来的投资者,慌慌张张地跑到纽交所抛盘。

2015年5月19日,英利股价单日暴跌37%,盘中一度跌至接近50%,收报于0.94美元/股,5月29日略微回升至1.01美元/股。

股灾后,英利集团于5月25日组织召全体员工大会。会上,苗连生将一切重大责任归咎于自己,并恳请员工与他以决心突出重围,重回行业之巅。为了显示诚意,他当场宣布“已拿出个人的全部身家帮公司渡难关,与企业共进退”;高官们也纷纷表示愿意降薪甚至“零薪”。

但是局面却无法挽回,2015年10月,英利一笔超10亿元的债务未能按期足额兑付。2016年5月,英利发行总额14亿元的债券也宣告违约。两次事件将英利潜藏已久的债务危机彻底点燃。

尽管英利已经破釜沉舟,为应付到期的短期债务,频频出售电站资产,但市场并没有点赞的意思,其股价长期徘徊在1美元左右,有被迫退市的风险。为了避免退市,2015年12月28日,英利宣布采取“10并1”的并股方案。但是,遭受多次打击的英利,已经没有了当年霸主的威势。风风火火、宁折不弯的苗连生,在2016年年中,也卸任了集团董事长一职。

然而,2018年6月30日,在整个光伏行业所瞩目的“630”这一天,由于市值严重缩水,英利还是被纽约证券交易所摘牌。

未来该如何前进?

而此次债务重组有了进展,对于英利来说,也是在黑暗中看见了一线生机。

据了解,按照目前的思路,金融债务和经营债务是英利本次债务重组将着重解决的两个方面,其中超百亿金融债务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进行调整,而经营性债务的重组则不涉及企业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的权益。

“金融债务从2016年以来就采取了停息挂账,银行保证不抽贷。”英利首席财务官王亦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出售资产、剥离非光伏业务、强化精细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公司的现金流得到改善,并开始产生效益,2016年、2017年非金融债务共减少超过10亿元,这说明英利情况是可控的。

然而,如今英利面临此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的高负债率和债务重组问题压得英利难以前行,“尽管英利每年亏损幅度逐年递减,但与晶澳、阿特斯对比,它的步伐太慢了”,某业内人士表示,“大家干得风风火火,它(英利)却打不起精神来”。

由此可见,以英利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使债务重组有了进展,想要东山再起的难度并不小。

再加上,531新政后,整个光伏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一轮的行业洗牌是不可避免的,大浪淘沙的过程必然会很残酷,大的品牌企业可能可以挺过寒冬,小的品牌可能就此在江湖上消失,整个光伏产业很可能会掀起一场残酷血腥的洗牌。英利在陷入“泥潭”无法自拔的同时,是否又能在挺过“外患”难关?

如若此次战略重组完成,英利的债务危机也或将画上句号。但不管怎样,这总比看着曾经的明星企业就此破产倒闭要好得多。

在国家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包括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有着一个好的历史机遇。在行业向好之时,英利却倒在了春天来临之前。重组之后英利又是否有足够能力完成重生?英利的未来在哪里?太多的问号等着坚韧的英利人来回答。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蒋桂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