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2017年重点光伏政策及解读

2017-10-31 16:09:12 OFweek太阳能光伏   点击量: 评论 (0)
根据中电联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1-9月份我国太阳能发电新投产装机为423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增加1977万千瓦。2017年前三季度的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已经远超去年全年的新增装机容量,由此可见光伏行业在今年依然保持
根据中电联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1-9月份我国太阳能发电新投产装机为423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增加1977万千瓦。2017年前三季度的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已经远超去年全年的新增装机容量,由此可见光伏行业在今年依然保持了令人振奋的发展态势。在2017年之末,行业最期待的莫过于接下来补贴政策的变化,然而去年的电价调整政策直到12月底才最终确定,估计今年也不例外。在此之前,不如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2017年国家都发布了哪些重点政策?这些政策都代表了什么?以及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之下,光伏产业将会有怎样的发展?
 
  【汇总】2017年重点光伏政策解析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7年1月17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
 
  《规划》指出,2020年我国能源发展主要目标是: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 10%,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8%以下;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55%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等。
 
  【汇总】2017年重点光伏政策解析
 
  在太阳能领域,应坚持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完善体系。优化太阳能开发布局,优先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扩大“光伏+”多元化利用,促进光伏规模化发展。稳步推进“三北”地区光伏电站建设,积极推动光热发电产业化发展。建立弃光率预警考核机制,有效降低光伏电站弃光率。2020 年,太阳能发电规模达到 1.1 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 6000 万千瓦、光伏电站 4500 万千瓦、光热发电 500 万千瓦,光伏发电力争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
 
  在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等太阳能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地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屋顶、滩涂、湖泊、鱼塘、及农业大棚及相关产业有机结合的新模式,鼓励利用采煤沉陷区废弃土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扩大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分布式利用规模。
 
  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地区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与设施农业发展相结合,推进绿色能源乡村建设。完成 200 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光伏扶贫项目建设。
 
  解读:《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整体来看,从“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8%以下”等能源发展目标可以看出,清洁能源将是“十三五”期间能源供应增量的主体。
 
  在太阳能领域,《规划》重点提出要“光伏+”等多元化利用在农村的发展。其中稳步推进“三北”地区光伏电站建设、在太阳能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地区科学发展规划等要求表明光伏发电需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并优先在资源好的地区发展,但是规划同时也提到需要建立弃光率预警考核机制,以有效降低光伏电站弃光率。
 
  根据近日中电联公布的2017 年1-9 月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达到4231 万千瓦,以此来算,我国累计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已超11973万千瓦。在装机总量上已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国家能源局《能源技术创新 “十三五”规划》
 
  2017年1月,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了《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规划》分析了能源科技发展趋势,以深入推进能源技术革命为宗旨,明确了 2016 年至 2020 年能源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发展目标。
 
  在新能源电力系统技术领域,重点攻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并网和大规模外送技术、大规模供需互动、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分布式供能、智能配电网与微电网等技术,在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储热等储能技术上实现突破,提升电网关键装备和系统的技术水平;掌握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关键技术,开展海洋能、地热能利用试验示范工程建设,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开发利用,支撑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比 15%的战略目标。
 
  在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研究 8MW-10MW 陆/海上风电机组关键技术,建立大型风电场群智能控制系统和运行管理体系;突破高效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发展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持续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经济性和智能化水平;完善大型太阳能热发电站高效集热和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可全天运行的 100MW 级电站商业化运行; 开展复杂条件下水电开发相关技术研究;开展海洋能、地热能利用关键技术及装置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
 
  集中攻关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发电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研制出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突破大型光伏电站设计集成和运行维护关键技术,掌握 GW 级光伏电站集群控制技术。
 
  研究内容:主要开展包括碲化镉、铜铟镓硒薄膜、硅薄膜等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研发、大面积柔性硅基薄膜电池组件的规模化生产工艺研发,以及Ⅲ-Ⅴ族化合物电池、铁电-半导体耦合电池及铁电-半导体耦合/晶体硅叠层电池、钙钛矿电池、染料敏化电池、量子点电池、新型叠层电池、硒化锑电池、铜锌锡硫电池等新型电池的研究和探索,着力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研究多类型分布式光伏系统设计集成技术及示范,开展大型光伏电站及光伏发电站集群的设计、控制、运维及并网技术研究。
 
  解读:能源技术创新 “十三五”规划聚焦于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而在清洁能源当中,太阳能发电技术又作为重中之重来发展,可见太阳能发电技术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作为光伏发电的技术方向之一,部分薄膜发电技术成为了本次规划要集中攻关的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另外,《规划》也体现了对电网技术的重视,以实现大规模清洁能源的消纳,并降低弃光率。
 
      国家能源局《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
 
  2017年2月,为引导全社会绿色消费,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利用,进一步完善风电、光伏发电的补贴机制,国家能源局拟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自愿认购。
 
  建立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体系。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是完善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和创新发展机制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和降低国家财政资金的直接补贴强度,对凝聚社会共识、推动能源转型具有积极意义。鼓励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和个人在全国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认购平台上自愿认购绿色电力证书,作为消费绿色电力的证明。
 
  根据市场认购情况,自2018年起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
 
  解读:2017年7月1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启动绿证认购。近年来,巨额的补贴拖欠使得光伏等新能源企业长期处于资金紧张的状态,不少企业因为补贴拖欠而陷入困境,甚至破产。补贴拖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对于苦等补贴、挣扎在资金短缺困境的企业来说,出售绿证将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公布的数据,截止2017年9月11日,绿证已经售卖了近21000个,其中企业买家共有43家,购买绿证数量为18950个;个人购买绿证人数为1357人,购买数量达到1787个,购买金额将近40万元。
 
  光伏发电列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对农村发展进行了指导。《意见》指出,要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推进光伏发电,逐步扩大农村电力、燃气和清洁型煤供给。
 
  解读:这是光伏发电首次被列入中央一号文件,可见通过光伏扶贫、“光伏+农业”等模式的发展,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得到了推广应用。而伴随着以新一轮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大量新民居及老农居的建设改造为生态和节能产品的应用推广留出了巨大发展空间,光伏产品在农村民居屋顶应用的巨大空间已显现。尤其是最近明确的国家鼓励光伏发电进社区和光伏扶贫政策,为新一轮的光伏应用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国家能源局《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2017年2月,能源局研究制订了《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大力发展太阳能。继续实施光伏发电“领跑者”行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发电成本下降。调整光伏电站发展布局,严格控制弃光严重地区新增规模,对弃光率超过5%的省份暂停安排新建光伏发电规模。稳步推进太阳能热发电首批示范项目。
 
  积极推进光伏、光热发电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安排新开工建设规模2000万千瓦,新增装机规模1800万千瓦。有序推进部分地区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规模2000万千瓦。
 
  精准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总结第一批光伏扶贫工程经验,组织实施第二批光伏扶贫工程。进一步优化光伏扶贫工程布局,优先支持村级扶贫电站建设,对于具备资金和电网接入条件的村级电站,装机规模不受限制。加强并网消纳、费用结算等统筹协调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运营落实到位。年内计划安排光伏扶贫规模800万千瓦,惠及6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村级电站200万千瓦,惠及4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式电站600万千瓦,惠及2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解读: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主要是在能源发展“十三五”的基础上针对各能源产业在2017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做了更详细的规划与指引,对于太阳能产业来说,《意见》明确了2017年的光伏发电规模指标,并强调了光伏扶贫以及光伏领跑者的发展。与此同时,《意见》明确了对于超过5%的省份暂停安排新建光伏发电规模,这对于弃光限电的恶化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
 
  工信部《太阳能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
 
  2017年4月25日,为进一步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大力提升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通知指出,到2020年,我国需初步形成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协调配套的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基本实现光伏产业基础通用标准和重点标准的全覆盖,总体上满足光伏产业发展的需求。
 
  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框架主要包括基础通用、光伏制造设备、光伏材料、光伏电池和组件、光伏部件、光伏发电系统及光伏应用等7大方向、35小类。
 
  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表涵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现有标准、制修订中的标准、拟制修订的标准和待研究的标准,共500项。
 
  基础通用标准主要包括术语、定义、标识、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等,标准项目共29项。光伏制造设备标准主要包括材料加工设备、电池制造设备、组件制造设备和测试设备等,标准项目共57项。光伏材料标准主要包括半导体晶体材料、薄膜半导体材料和衬底、工艺材料、电极材料和封装材料等,标准项目共165项。光伏电池和组件标准主要包括相关的性能要求、测试方法等,标准项目共114项。光伏部件标准主要包括通用部件、独立系统用部件、并网系统用部件等,标准项目共45项。光伏发电系统标准主要包括独立发电系统和并网发电系统等,标准项目共62项。光伏应用标准主要包括光伏建筑、光伏照明等,标准项目共28项。
 
  解读:过于迅猛的发展使得光伏产业各类标准难以跟上市场的脚步。没有标准与规范的约束,行业就难以保持良好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类不符标准的材料、组件、器件流入了市场,使得我国光伏电站的质量问题屡见报道。所以我国光伏行业目前亟需一套权威、覆盖范围广、能够满足行业发展的行业标准体系。工信部发布的这一《太阳能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对于光伏行业来说意义重大。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