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质量渐成太阳能产业新市场营销“手段”

2017-10-17 11:09:27 pv-tech  点击量: 评论 (0)
随着太阳能产业内排名前二十位的组件供应商均拥有多吉瓦级出货量水准,产业所关注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了企业用来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与可靠性进行对比的评估标准上来了。几乎每周都有组件供应商发布市场推广材料
随着太阳能产业内排名前二十位的组件供应商均拥有多吉瓦级出货量水准,产业所关注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了企业用来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与可靠性进行对比的评估标准上来了。
 
几乎每周都有组件供应商发布市场推广材料,称已经过第三方机构测试,取得各类最高或同类最高的等级。这种情况对于每天沉浸在相关组件供应商/制造商的制造业务分析中的产业人士来说十分让人困惑:感到更为迷惑的是那些需要根据极为有限的信息作出组件采购决定的下游企业。
 
确实,目前几乎每个行业展会似乎都设有以“质量”为话题的主题会议或论坛,并拥有不同的与会人员,同时,交谈的内容不可避免地转向从建造角度来说,平衡项目资本支出与项目可行性之间的关系所遇到的困难。
 
在这一令人困惑的背景下,PV-Tech决定筹办PV ModuleTech 2017活动,旨在为相关问题提供明确的知情讨论,并进而通过PV-Tech.org网站向全球太阳能产业来解读真实的现状,并阐述对于大多数太阳能投资项目在选择正确的组件时极为重要的因素。
 
我们距离产业化标准还远吗?
 
在过去几年内,第三方公司在质量问题上的权重不断增加,或许,在考虑到产业规模的增长和促进公共事业项目(与太阳能产业发展初期实施上网电价补贴时代的主要促因,屋顶项目,相比)规模发展的投资商类型后,这一现象并非不显得令人诧异。
 
当太阳能产业达到了资产等级后,所有与零部件选择相关的问题都将升级至完全不同的等级之上,包括组件、组件装配阶段所使用的材料,以及电站设计和维护等,而这种状况目前在公共事业规模太阳能电站上尤为明显。
 
各组件供应商为自身产品使用了多个不同的标签,包括第三方认证、测试与检测、银行可贴现性调研、工厂审计,以及纯粹的学术研究,如在公众领域内传播极广的具有误导性的一线厂商列表等。有些企业将这些不同的标签结合企业,但截止至目前,已然没有受全行业范围认可的标准被明确颁布或成为所有公司为之努力的“黄金”标准。
 
分包与OEM外包仍旧是较大的问题
 
在任何产品质量/银行可贴现性研究中,工厂审计与组件检测均是其中重要的指标,并且存在于大多数第三方机构为组件供应商进行的评估内容中,我们不得不回到一个一直搅扰许多领先晶硅组件供应商的问题上:零部件产品的内部自产。
 
当关键零部件产品(硅片、电池和组件)外包的程度之高,以至于每年都会出现大幅变动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准确地对供应商进行排名?即使把硅片作为耗材原料(硅片绝对不属于这一类别),那么我们仍旧需要面对最基本的组件装配外包这一问题,这一问题让针对销售此类产品的组件供应商进行工厂审计的作法显得多余。
 
因此,我们首先可以说,在生产和材料供应占到其组件产品出货量极大比例的公司里,“质量”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比重。这个关键话题却在过去几年内被忽视了,产业的目光反而更多地放在了年度吉瓦级出货量规模上,此外,众多项目开发商和EPC企业基本上无视此问题,更不要提建成资产收购方的业主和管理方了。
 
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决定依据将出席今年11月7-8日在吉隆坡召开的PV ModuleTech 2017会议的领先组件供应商的数据进行一次新的研究分析。
 
首先,让我们回到去年各家组件供应商的出货量排名上,这一排名是根据各公司在全球、中国市场和非中国市场上的产品出货量这一单独指标进行排列的。
 
除了英利绿色能源与无锡尚德之外(这两家公司目前在中国境外市场上的份额相较于其他中国企业的全球组件品牌来说,数量较少),在图一列出的企业里,还未确认出席此次PV ModuleTech会议的企业为SunPower、SolarWorld和REC Solar。
 
但是,请到八家全球顶尖组件供应商来介绍各自的产品如何能够满足认证机构、测试实验室和独立工程师提出的所有要求,在太阳能产业的任何全球范围大会来说应属首次,并将为所有在11月7-8日期间出席吉隆坡会议的EPC公司和项目开发商提供很多重要的经验。
 
因此,我们首先将“内部自产”数据限制在图一中列出的将在PV ModuleTech上发表演讲的八家顶尖组件供应商。
 
方法论阐述
 
首先,我们需要为晶硅产品和薄膜产品设定对比标准,其中First Solar公司是我们研究组件“质量”的公司中唯一以薄膜技术为基础的公司。
 
最方便的做法是将多晶硅与玻璃等同,然后就基本上能够将薄膜生产线与晶硅价值链上的硅锭/硅片/电池/组件等相对应。
 
还有一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量这件事的方式。在晶硅领域内的薄膜工厂将硅锭/硅片/电池/组件生产全部归到同一个建筑中,并进行100%内部供应/生产,因此,只有成块的多晶硅进入工厂,并最后的成品组件产品离开工厂。最接近这一模式的是REC Solar在Tuas的工厂概念,以及阿达尼(Adani)集团在蒙德拉的中期策略。
 
唯一的主观因素是在使用内部自产/第三方硅锭、硅片、电池和组件所具有的重要性或权重,而不同的人对此的观点也不仅相同。我们在此选择一种简单的方式,并不具备完全确凿性,但可直观地阐述关键问题。
 
硅片供应被认作最不具敏感性,而电池供应的重要性最高,同时,组件产品供应位据其中(尽管在组件制造被完全外包,并仅由最终销售方进行贴牌后销售给EPC企业或安装商的情况下,很难认定所使用的电池是哪家企业的)。
 
因此,我们根据硅片、电池和组件的内部自产“质量”进行排名,然后使用这一权重数字作为最终企业组件产品出货量的一部分。
 
关于一些在图中百分比排名较低的领先企业的关键因素可直接追溯至单独的公司策略,以用来获得市场份额,并向投资商展示年度出货量增长数量,而目前全球不超过二十家组件供应商以绝对优势主导了全球品牌市场的现状也证实了这一点。
 
从上文所提及分析中所得出的结论可用来补充任何第三方的认证流程,相关流程对零部件生产、材料选择、组件测试和其他供应商可贴现性因素的所有可测量因素进行检测。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