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竖起贸易壁垒背景下看中国光伏快速崛起

2017-10-16 15:08:19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点击量: 评论 (0)
中国光伏制造业发展10年之后,进入新的成长周期,也面临来自各方的掣肘。美国东部时间9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光伏电池及组件全球保障措施调查(201调查)做出损害裁决,美方认定进口光伏产品大量增加是造成
中国光伏制造业发展10年之后,进入新的成长周期,也面临来自各方的掣肘。
 
美国东部时间9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光伏电池及组件全球保障措施调查(“201”调查)做出损害裁决,美方认定进口光伏产品大量增加是造成美国国内产业严重损害的实质原因,并将研究对进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若接受Suniva公司请愿提议,美方将对非美国产晶硅电池加税0.4美元/瓦,并至少持续4年。
 
9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对华光伏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期中复审调查终裁公告,决定改变措施的形式,在措施剩余近一年的执行期内,将原先的价格承诺方式替换为最低限价。
 
这是2011年至2012年欧美对中国光伏业“双反”后,新一轮国际贸易壁垒。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前全球光伏市场格局已经与5年前大不相同。2012年欧美“双反”的背景是,国内光伏产业面临“两头在外”的困境:原材料由海外供应,需求市场也在海外。海外市场一旦收紧闸门,国内企业只能坐以待毙,尚德、LDK、英利的倾覆是上一轮“双反”的直接影响。
 
通过多年技术攻关、产业链扩张,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中国光伏企业也是全球光伏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究其本质而言,欧美等国启动本轮贸易保护政策,有意打压正在崛起的中国光伏制造业。在全球光伏制造业向中国集聚的格局下,欧美等国贸易政策无益于己、无益于人。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从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进程看,2000年是世界光伏大发展的起点,也是中国企业涉足光伏产业的开端。德国、西班牙主导光伏市场需求,中国光伏企业(天合光能、无锡尚德等)在2005年前后组建,开始参与海外市场竞争,并在2006年至2010年赴美上市,通过资本运作试图打开海外光伏闸门。
 
2007年意大利政府加强对太阳能发电补贴,意大利光伏市场崛起,成为仅次于德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同期,国际光伏行业竞争加剧,欧美、印度于2011年至2012年启动“双反”保护政策,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受阻,无锡尚德等龙头企业在这一轮旋涡中或破产,或被并购。
 
2013年7月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此为发端,叠加电价补贴、成本下降等政策支持,国内光伏产业进入大增长时期,并成为全球光伏市场需求的主战场。
 
从光伏产品市场规模看,中国光伏组件、电池片产量连续10年世界第一。2016年国内光伏组件产量53吉瓦,全球产量72吉瓦,中国产量占全球3/4;多晶硅产量占全球市场的48.5%、硅片占比86.6%、电池片占比68%、新增光伏装机占比47.42%。
 
从技术上看,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技术不断改进,典型如金刚线切割改变了硅片生产工艺,大幅降低成本;单多晶转化效率大幅提高,单晶硅转换效率为20.5%~21.5%,多晶硅转换效率为18.6%~19.8%,这两者已经世界领先。
 
从光伏企业的盈利能力看,中国光伏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在全球光伏资本排行中遥遥领先。光伏是中国先进制造业的代表,已然可以与世界主要国家媲美。今年年初在媒体公布的全球光伏企业20强榜单中,中国光伏企业独占14席,前3席分别是协鑫、天合光能、晶科能源,3家企业营业收入占榜单营业收入总额的71.4%。
 
中国光伏行业的崛起,使欧美本土企业面临外部的冲击,贸易壁垒正是在这一格局下产生,对国内光伏出口的影响立竿见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的《2017年光伏行业年度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出口至美国的光伏产品2016年9月起骤减,去年全年出口金额下降20.33%,为14.27亿美元。根据海关统计,2017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光伏出口占光伏出口总量的比重不到1%。
 
为规避国际贸易壁垒,中国光伏企业选择在海外设厂,在“一带一路”的倡议支持下“走出去”生产组件和电池片,光伏行业协会统计,目前海外产能超过6吉瓦;同期中国对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出口额大幅增长。
 
成本下降是中国光伏业核心竞争力
 
在补贴预期退坡、“6˙30抢装”、光伏组件成本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装机大超预期,新增装机24吉瓦,6月当月新增装机13吉瓦。截至6月底,光伏累计装机超过1亿千瓦,提前完成“十三五”光伏规划目标。
 
光伏抢装行情在7月和8月延续。根据中电联统计,今年1月至8月光伏新增并网38.28吉瓦,7月和8月当月分别新增装机规模10.92吉瓦、3.66吉瓦,单月装机增速同比均创新高。
 
成本下降是提升行业潜力的主要驱动力。
 
从光伏产业链来看,上游多晶硅、单多晶硅片,中游单多晶电池片、电池组件,下游光伏电站系统成本均出现大幅下降。当前时点与2011年相比,产业链各个环节成本的下降幅度在80%以上。其中,上游多晶硅价格由2011年的700元/千克大幅下降至当前140元/千克,单多晶电池片出厂价格由6元/瓦下降至1.6元/瓦。
 
中国光伏增长新领地——户用光伏
 
光伏扶贫、领跑者计划、户用光伏是拓展光伏应用市场的三大领域。前两者是国家政策激励下的新计划,户用光伏崛起的逻辑则是光伏行业成本下降、平价上网属性不断兑现。
 
今年7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在“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2017年至2020年新增光伏装机86.5吉瓦(不含分布式),其中普通光伏电站54.5吉瓦,领跑者计划项目32吉瓦。
 
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光伏装机达到1.05亿千瓦。这一指标是根据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推算出的最低值,国家能源局新增光伏装机规模意味着从政策上对光伏发电并未设限,领跑者计划、光伏扶贫是提振光伏装机的新催化剂。
 
分布式光伏的崛起是支撑光伏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户用光伏则是分布式电站的新生力量。
 
2012年国内鼓励支持分布式电站以来,分布式电站从商业屋顶转移到户用光伏,在光伏扶贫计划的支持下,户用光伏在近年来出现大幅增长。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东部省份为主,户用光伏正在居民需求端放量。
 
户用光伏的放量基于两个逻辑,一是经济性开始显现,二是居民对户用光伏的体验在改善,户用光伏的消费和投资属性正在放大。目前已有海尔等家电企业参与户用光伏市场的开发,他们凭借先天的渠道资源,为户用光伏放量成长创造条件,打开光伏行业的想象空间。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