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变电工“3毛2”看光伏领跑者暴露出来的两大问题
第1则
-评标机制仍然需要完善之处-
即便知道中标几率不高,特变电工还是在达拉特旗投了最低价——0.32元/千瓦时。
虽然业内常有针对领跑者规则的争议,但毫无疑问,领跑者极大推动行业技术发展与光伏成本平价进程。只不过,当特变电工没有中标达拉特旗项目时,这事儿还是真心尴尬。
做了9GW电站项目的特变电工因为持有量不满足2GW而被领跑者项目拒之门外,暴露了领跑者规则制定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特变电工是谁?被行业誉为“铁军”,抢了无数“630”、“1230”里最高难项目的救场者、“消防员”。曾有投资商在项目开始前就默认其中一半的项目要给特变电工,只是因为——项目施工难度太大,怕别的EPC企业赶不上“630”。
同时,在工程地域广度和类型分布方面,特变电工在“一带一路”让中国光伏走出去方面做了巨大突破,此前特变电工电站事业部总工程师张盛忠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谈到特变电工EPC与德国监理体系正面碰撞后,自身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回头做领跑者项目也变得得心应手。同时荒漠、山地、水面等不同地形特变电工也都有丰富的项目经验。
那么,这样一个企业因为持有量达不到满分而被领跑者项目拒之门外,到底合不合理?
从领跑者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的角度看,不合理。因为领跑者应该选出有能力做出最佳质量和最低成本电站的企业。但这可能已经是当时能够想到的最好的领跑者招标方案了。正如科举制度一样,虽然在近代备受诟病,但这确实是当时打破门阀封锁,平民上升的最好途径。
而究其本质,光伏领跑者招标中不断提高的门槛暴露了光伏电站后期评定和监督的困难性。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新表示:“这次格尔木报的价格比较高,我们只能尽力去投,主要是领跑者项目对业绩要求太高,400兆瓦起步,每80兆瓦一分,差1GW 12.5分就没了,我们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报了最低价格,但其它企业和我们的在价格分数上差距没有大到足以抹平这个分数差。”
特变电工系统集成事业部总经理马俊华也告诉笔者:“我们的集成技术应用及成本控制能力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这个价格对应的收益率也符合我们一贯的期望收益率的要求。我们认为,这是少数基本功比较扎实、创新及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企业才能报出的价格。”马俊华称他们也有能力并敢承诺给客户以同样的造价标准完成该基地的项目建设。
第2则
-光伏产业的非典型“国进民退”告警补贴下调不宜过快-
虽然官方发文不承认国进民退,但在光伏行业,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这并非是官方的意志主导,也并非是典型的“国进民退”。
根据智汇光伏王淑娟女士整理的资料显示,10个领跑者基地参与的企业众多,最终有权益中标量的共19家企业。其中,12家央企、国企,7家民营企业。7家民营企业的权益中标量为1168MW,占总23.4%;而且,基本是跟国企采取了联合体投标的方式,民企对中标的项目,仅有晶科宝应和正泰白城两个项目,而与之鲜明对比的是,央企很多都是独立投标中标的,如下表所示:
但笔者认为这是非典型的“国进民退”现象。相较典型的“国进民退”现象中国企在政府支持或自身垄断情况下独享高额利润而言,光伏行业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光伏电站在补贴加速下调、政府高层反对杂音、补贴不到位等多种因素下,变成了一个不赚钱的行业。对民企而言,领跑者已成鸡肋。而国企则由于政府对于环保与清洁能源的政策导向,将领跑者看做政治任务,往往IRR预期下调至6%甚至以下,这还是在国企融资环境好于民企的情况下。
因此,此次领跑者中标结果应当引起能源局和上层决策者的重视:光伏发电成本探底,未来一段时间补贴下调速度应当放缓,同时应当上调可再生能源附加补贴,早点把欠光伏企业的钱还了。
在这里笔者想重复一遍以前在文章里说过的话:德国人民为了可再生能源和地球环境忍受着每度电超过3毛钱的可再生能源附加,做为勇于承担气候挑战重任的中国,每度电可再生能源不到2分钱,真的不算高。通过根据近期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五年来治理大气中央财政投入633亿。对于没有直接经济收益的环保事业竟有如此之大的投入力度,所以对于从长期看来有着收益的光伏产业却加速紧缩显然是不合理的。何况,通过企业税收和个人所得税,光伏行业已经不算政府的负担反而是“纳税大户”。
责任编辑:蒋桂云
-
中水电1到16局的来龙去脉 一次全搞清楚了!
2018-05-02水电 -
中国水电站特色之最 你知道多少?
-
水电站有哪些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