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三峡工程是人类历史一大亮点
4月25日-2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参观三峡工程并在三峡集团大学演讲。
寻找
4月25日,作为第一位到访三峡工程的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全世界华人的骄傲,杨振宁院士出现在三峡工程展览馆,馆内气氛热烈。在这里,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卢纯,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林初学对杨振宁院士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举行了座谈会。卢纯向杨振宁介绍了三峡工程、三峡集团的相关情况,并就杨院士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随后,杨振宁一行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参观三峡工程展览馆,通过现场讲解、电视影片、模型模具、资料图片等详细了解三峡工程圆梦历程和枢纽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等情况。
在展览馆看了“虚拟”三峡工程后,杨振宁院士前往三峡左岸电站厂房、中控室、大坝坝顶等部位考察“实体”三峡工程,详细了解防洪、发电、通航、生态补水等综合效益。
晚上,杨振宁院士一行特意来到西陵长江大桥和截流园,观看三峡工程夜景,夜色掩映下的三峡大坝、五级船闸流光溢彩,相较于白天的巍峨雄壮,灯光照亮下的三峡大坝更加辉煌壮美,呈现出另一种大美。
对于三峡工程,杨振宁院士原有所了解,但不是很熟。此次来三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寻找一个更加真实的三峡工程。一路上,杨振宁院士不断就三峡工程的相关问题与随行人员交流探讨。尽管他已经九十六岁高龄,但是思路清晰,思维敏捷,令人惊叹。“三峡工程是个伟大的工程,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杨振宁院士表示,而之前在三峡工程展览馆,他题写感言:“三峡工程是人类历史上一大亮点”。
溯江
4月26日上午,一艘轮船缓缓从葛洲坝黄草坝码头起航,溯江而上前往三峡。杨振宁院士坐在船头,兴趣盎然地与随行人员交流着。
溯江,追溯的是历史。船自葛洲坝上行,绕不开的是南津关。作为西陵峡的终点,长江出南津关便摆脱了高峡深谷的束缚,开始进入宽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1944年和1946年,世界著名坝工专家、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到三峡实地勘查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即著名的"萨凡奇计划",推荐坝址就在南津关。为建设三峡工程,当时的国民政府派出了30余人的工程师团队赴美国丹佛开展设计研究。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萨凡奇计划于1947年无果而终。1997年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时,当年赴美的团队有约一半人应邀来到现场见证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成为了三峡工程建设史上一段佳话。而在1946年,杨振宁院士也自西南联大硕士毕业,赴美深造。
船再往前行,便是石牌。作为西进重庆的关口,1943年,在这个弹丸之地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有名的石牌保卫战,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国军队挫败了日军入峡西进重庆的企图,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对抗战的进程产生了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石牌保卫战为当时西南地区的相对安宁创造了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彼时,杨振宁院士正在昆明西南联大艰苦环境下求学,与众多大师和学子以另一种方式谱写着中国救亡图存的篇章。
历史就是这样神奇,平行又交织地发展着。一路上,杨振宁院士兴趣盎然,与陪同的林初学等深入交流,从物理到哲学,从中国到美国,从胡佛大坝到三峡工程......船靠石牌时,杨振宁院士特意要求以石牌保卫战纪念馆为背景拍照留念。
此次溯江航程的终点是三峡升船机。从葛洲坝大坝到三峡大坝,扩大的不仅仅是规模;从葛洲坝船闸到三峡船闸再到三峡升船机,提升的不仅仅是高度。作为三峡工程的收官之作,三峡升船机写下了迎难攻坚、自主创新浓墨重彩的一笔。船至三峡升船机时,正赶上前船进入升船机,承船厢缓缓升起,将船送到最高处。在航道正面目睹这一情景,着实让人震撼。待自己乘坐的船驶入升船机的时候,体验到的又是一种感受。杨振宁院士详细地了解升船机的原理、构造、运行以及创新等等。“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创造”,亲身体验后,杨振宁院士表示。
对话
4月27日上午,一场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对话在三峡集团大学展开。科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工程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三峡集团大学校长林初学主持对话活动。
在约半个小时的主旨演讲中,杨振宁院士以“加速的科技应用”为主题,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回顾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对生产力猛增的贡献,将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发展融会贯通娓娓道来,其中饱含着博大的人文关怀。杨振宁院士指出,19世纪电磁学的发展引导出20世纪的物理学,理论方面呈现了革命性的发展,如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标准模型等等;应用方面也有爆发性的发展,如电的产生与应用、电磁波的应用、半导体的应用等等。从法拉第(Faraday)的电磁圈,到马可尼(Marconi)的原始无线电,到冯˙诺依曼(Johnnyvon Newmann)的储存程序计算机,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可以看出,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比十九世纪快,而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发展与应用比上半叶快。今天看来,今后半个世纪的发展相信还会更快。
陆佑楣院士说,相较于杨振宁院士这样的科学家侧重于对物质本质的研究,工程师更多地关注物质的应用,但工程师必须依靠科学知识。对于三峡工程,其建设目的,从最早期的资源开发到后来的治理洪水,再到现在的洪水资源化管理,这中间是基于现实的科学认知,三峡工程的建设就是为了解决和改善人与水的关系。同时三峡工程的建设及运行,应用了大量的科学知识,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经验,可以说是在丰富的科学知识基础上才能逐步建立起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又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科学是极其有趣的,值得所有人尤其是年轻人去探索。
与会代表就“科技创新与安全稳定”、“水电开发与绿色环保”、“工程技术与公众认知”等话题与两位院士展开了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在对话互动环节中,杨振宁院士表示,他知道中国贫困的地方有多贫困,通过走访他家乡的三峡外迁移民,就知道三峡工程对移民来说意味着什么。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点,因此对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有着非议。建议三峡移民的后代能用他们的亲身经验,将关于三峡移民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成文章,这是有历史价值的一个纪实文学报告。
杨振宁院士表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20年来中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着,三峡工程是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例证。并寄语参加座谈会的年轻人,“希望在座的每位年轻人都应了解到你们所参加的这个工程,对于整个国家和前途都是有非常重大意义的,这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请继续努力下去。”
留迹
杨振宁院士考察三峡工程的最后一站落在了中华鲟研究所。作为三峡集团生态环保的一张绿色名片,三峡集团为一条鱼、一条江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累计放流中华鲟500多万尾。
中华鲟面临着何种危机?放流的中华鲟是否顺利到海?放流的中华鲟长大后是否回来......在中华鲟研究所现场,杨振宁院士对这些疑问很是关注。一位专程从北京赶来的国际护鲟志愿者,全程用英语为杨振宁院士进行讲解。了解到中华鲟全人工繁养已经成功,子二代陆续放归入海,科研人员已经利用基因手段创建了中华鲟的“诺亚方舟”,杨振宁院士很是感慨。
在中华鲟饲养车间,杨振宁院士将一条编号为CA3E的子一代中华鲟命名为“再生中华鲟”。中华鲟研究所人员表示,将对这条“再生中华鲟”进行重点观察与保护,并将严密跟踪、监测其产生的“再生中华鲟”二代、三代、N代的情况,据此来进一步研究中华鲟这一物种,以此表示对杨振宁院士关注中华鲟保护的敬意。
责任编辑:继电保护
-
重新审视“双循环”下的光伏行业
2020-11-02光伏行业,光伏技术,光伏出口 -
能源转型进程中火电企业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发电,火电,煤电 -
国内最高额定水头抽蓄电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顺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电站,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水力发电
-
能源转型进程中火电企业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发电,火电,煤电 -
资本市场:深度研究火电行业价值
2020-07-09火电,火电公司,电力行业 -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从严控制、按需推动煤电项目建设
2020-06-29煤电,能源转型,国家能源局
-
高塔技术助力分散式风电平价上网
2020-10-15分散式风电,风电塔筒,北京国际风能大会 -
创造12项世界第一!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组网成功
2020-06-29 清洁能源,多能互补,风电 -
桂山风电项目部组织集体默哀仪式
2020-04-08桂山风电项目部组织
-
国内最高额定水头抽蓄电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顺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电站,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水力发电 -
今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内不再审批和新建小水电站
2020-06-29小水电,水电站,水电 -
3.2GW!能源局同意确定河北新增三个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电站,国家能源局
-
重新审视“双循环”下的光伏行业
2020-11-02光伏行业,光伏技术,光伏出口 -
官司缠身、高层动荡、工厂停产 “保壳之王”天龙光电将被ST
2020-09-11天龙光电,光伏设备,光伏企业现状 -
央视财经热评丨光伏发电的平价时代到了吗?
2020-08-24储能,光伏储能,平价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