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农村水电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擎作用(2/2)

2017-11-30 15:13:3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点击量: 评论 (0)
帮助贫困山区农村推行股份制开发经营小水电促进和保障农民增收致富帮助贫困山区农村推行股份制开发经营农村水电,把国家扶持资金、信贷资金和农村水电资源使用权转化为农村水电先进生产力,并将国有资本、金融资
帮助贫困山区农村推行股份制开发经营小水电
 
促进和保障农民增收致富帮助贫困山区农村推行股份制开发经营农村水电,把国家扶持资金、信贷资金和农村水电资源使用权转化为农村水电先进生产力,并将国有资本、金融资本、资源资本转换为农村集体和农民的股权,结合农村集体积累出资、农民投工投料投资和“相关补偿”、被占用的土地使用权入股,促进和保障农民增收致富,并形成长效机制。
 
根据典型调查和综合测算,贫困山区农村建设农村水电,单位千瓦造价大体在6000元左右,上网电价0.30元/千瓦时,1千瓦一年发电3500千瓦时,总收入1050元。实行“以税惠农”(增值税、所得税零税率)和“一次性投入、贷款贴息、25年使用”(国家扶持资金无偿投入,贷款还本不计息,运行成本只提还贷本金折旧)政策,国家投入、农村投入、信贷资金比例,分别占30%、30%和40%。这样,发电运行成本不超过0.07元/千瓦时,1千瓦一年可获纯利805元。按每户农民拥有农村水电1千瓦计,国家一次性投入扶持资金1800元和每年负担贴息150元,25年内可持续增加农户每年红利收入805元。按年折算,国家投入220元,农户可增加收入805元。1元国家投入可带来农户增收3.7元;1元中央补助(按中央、地方各占一半计),可带来农户增收7.4元,带来农民增收(平均每户3.75人)2元。效益十分显著,这还没算作为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和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小水电,所发挥的引擎作用和产生的多方面效益与综合效益。规划到2015年,重点解决贫困山区2.5万个自然村、500万户、1900万贫困农牧民持续增收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绿色能源支撑和保障。10年共需国家投入扶持资金和贷款贴息98亿元(中央、地方各49亿元),“十一五”到“十二五”平均每年需国家投入扶持资金9.8亿元(中央、地方各4.9亿元)。到2015将增加小水电装机500万千瓦,新增年发电量175亿千瓦时以上。将水电增收致富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明确出资人代表,落实股权量化。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建设程序,精心组织实施,依法监督管理。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小水电建设。推进小水电增收致富建设规范顺利启动。保障建设质量和建后安全节约清洁经济运行,保障资源的长效性、市场的长效性、资产的长效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性,形成可靠的长效机制。
 
县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大对小水电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国家扶贫资金、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应用于农村水电建设。要继续发挥农业银行支持农村水电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要支持农村水电开发建设。扶贫贷款、信用社贷款、邮政储蓄资金、小额贷款要用于农村水电建设。支持农村集体、农民使用未来农村水电股权权益、未来电费收益作为抵押担保,贷款开发建设农村水电。农村水电建设贷款的还贷期,应延长至25年,同时实行财政贴息。坚持“以税惠农”,农村小水电企业增值税、所得税执行零税率。
 
坚持对农村水电实行“全额收购上网电量”“同网同价(上网电价)”。支持农村水电借网过路,按实际成本加微利收取过网费。农村水电与大电网互供电量,在产权分界点按月互抵,互抵后的电量按各自电价结算。支持农村水电就近向大用户直供。落实《可再生能法》,对农村水电等绿色能源进一步实行配额制,建立绿色能源发电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农村水电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擎作用
 
发挥贫困山区农村水电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小水电代燃料建设、农村水电增收致富建设,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村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60万千瓦,占全国农村水电新增装机的2/3,41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平均每县新增装机2.6万千瓦。2005年全国农村水电装机达到4380万千瓦,占全国水电装机的37.6%,年发电量1380亿千瓦时,占全国水电发电量的34.9%。农村水电发电量占我国可再生绿色能源发电量的99%。410个电气化县的平均村、户通电率分别达到99.37%和98.79%;人均年用电量达到644千瓦时,增长了86%。带动全国新建和改造乡村公路6万公里、110千伏及以下高压配电线路18万公里;新增机电保灌面积450万亩;解决了600万人口及800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5年中治理了上万条中小河流,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2万平方公里;有1100万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累计解决了10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电气化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1%,是全国年均增速的1.4倍;工业增加值占工农业总增加值的比重增长了9个百分点;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9%。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4%,比全国比重高10.1个百分点。电气化县电视机普及率超过90%,学龄儿童入学率普遍在95%以上,X光机、B超机、CT机等医疗设备进入农村卫生院所,电化教学手段进入山乡中小学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410个电气化县1.3亿农民5年人均年纯收入增加592元,年均118.4元,小水电建设贡献率达23.1%。
 
2004-2005年26个县(市)实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建设,取得园满成功,形成了“政府扶持,企业运作,农民参与,低价供电,保护生态,改善生活”的体制与机制。20多万山区农民实现了以电代燃料,巩固退耕还林面积30万亩,保护森林面积156万亩。小水电代燃料电价0.17-0.28元/千瓦时。小水电代燃料解除了农民砍柴烧柴的辛劳,减轻了农民负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改厨、改厕、改厩、改水、改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用小水电做饭、取暖,不再砍树烧柴,群山叠翠、四野漫绿,山更美了,水更净了,天更蓝了,草更青了。
 
实践表明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小水电代燃料建设、农村水电增收致富建设,是解决贫困山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农村水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引擎作用。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