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二十年综合效益显著发挥

2017-11-09 20:17:18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点击量: 评论 (0)
201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二十周年。二十年前的今天,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标志着三峡枢纽工程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并转入二期工程施工。二十年后的今天,三峡工程已全面建成,运行安全稳
201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二十周年。二十年前的今天,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标志着三峡枢纽工程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并转入二期工程施工。二十年后的今天,三峡工程已全面建成,运行安全稳定高效,自2003年6月初期蓄水以来,连续8年达到正常蓄水位175米,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一是防洪效益显著发挥,保证长江下游地区安澜。三峡工程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为中下游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坚强屏障。截至2017年8月底,三峡工程累计拦洪运用44次,总蓄洪量1322亿立方米,干流堤防没有发生一处重大险情,确保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减轻了下游干支流地区的防洪压力,降低了防汛减灾成本。成功应对2010、2012年两次洪峰超7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过程;在2016年长江发生“98+大洪水”时,通过联合调度,成功避免了长江上游“1号洪峰”与中下游“2号洪峰”叠加遭遇,有效控制下游沙市站水位未超过警戒水位,城陵矶站水位未超过保证水位。据中国工程院关于三峡工程建设第三方独立评估的初步估算,三峡工程每年平均产生的防洪经济效益达76.11亿元(2007年价格水平)。
 
  
 
  随着最后一车石料倾入江中,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
 
  二是发电效益持续稳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峡电站装机容量大、发电能力强,装机占全国水电比重的6.8%,输电范围覆盖大半个中国,在优化能源结构、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全国电网互联互通、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作用巨大。截至2017年3月1日13时,三峡电站历年累计发电突破10000亿千瓦时;其中2014年发电988亿千瓦时,创单座电站世界纪录;2016年全年发电935.3亿千瓦时,占当年全国水电发电量的8%。三峡电站历年累计发电量相当于替代燃烧原煤5.9亿吨,减少11.8亿吨二氧化碳、1180万吨二氧化硫、11.8万吨一氧化碳、437万吨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据中国工程院关于三峡工程建设第三方独立评估,按照碳排放交易价格估算,二氧化碳减排效益达491亿元。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仪式。
 
  三是航运效益再创新高,长江“黄金水道”名副其实。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以后,根本改善了重庆到宜昌600公里的川江通航条件,消除了坝址至重庆航道内激流滩、浅滩、险滩139处,绞滩站24处,单行控制航段46处。库区干流航道等级由建库前的III级航道提高为I级航道,库区航道年通过能力由1800万吨提高到1亿吨以上。蓄水前较蓄水后年均事故件数、沉船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了72%、65%、20%,宜昌到重庆航线单位运输成本下降37%左右。自2003年投运以来,三峡船闸持续保持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极大促进了长江航运事业和沿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9月底,三峡船闸累计过闸货物达10.7亿吨,加上翻坝转运的货物,通过三峡枢纽断面的货运总量达12.2亿吨,是三峡工程蓄水前葛洲坝船闸投运后22年过闸货运量(2.1亿吨)的5.8倍。2016年,三峡船闸过闸货运量再创新高,达到1.2亿吨。据中国工程院关于三峡工程建设第三方独立评估的初步估算,2003~2013年期间,三峡工程累计产生约85.92亿元(含区间运量)的航运效益。
 
  2016年9月18日,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建设难度最高(承船厢加水总重15500吨、提升高度113米,船舶最大重量3000吨,上游水位变幅30米、下游水位变幅11.8米,这些技术指标和规模都是世界之最)的三峡升船机进入试通航阶段,使三峡工程增加了一个近千万吨的快速过坝通道,进一步提升了三峡工程航运通过能力。三峡升船机自试通航以来,持续保持安全平稳运行。截至2017年7月5日,累计安全有载运行1711厢次,通过各类船舶1718艘次,通过旅客44618人次,通过船舶货运量39.39万吨。
 
  四是水资源利用成效显著,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库。三峡水库水资源总量大、时空分布调控能力强,凭借良好的“拦洪补枯”季调节性能,三峡水库成为我国的重要的淡水资源库。截至2016年,三峡水库枯水期(12月~次年4月)累计为下游补水1601天,补水总量1972亿立方米,枯水期下游流量补偿标准由初步设计的55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6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相比天然流量平均增加1500立方米每秒左右,平均增加航道水深0.7米左右,较好满足了中下游航道畅通及沿江两岸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凭借巨大的库容和灵活的调节性能,对成功应对2011年长江中下游百年一遇大面积干旱、2014年上海长江口咸潮入侵等重大社会公共事件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生态效益持续发挥,促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自2011年以来,三峡水库连续7年共开展11次生态调度试验,通过科学调度创造适合家鱼自然繁殖所需的洪水过程;特别是2017年首次开展流域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取得较好效果。监测结果显示,2011~2017年宜都断面平均卵苗密度约为3.6亿粒,是实施生态调度以前的7倍,有效促进了“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2009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该项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华鲟物种保护和资源的持续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截至目前累计向长江放流各种规格的中华鲟超过500万尾,放流达氏鲟、胭脂鱼等长江珍稀特有鱼类89万余尾,放流各类规格的经济鱼类和上游特有鱼类2000万余尾。三峡特有珍稀植物资源繁殖研究与引种驯化也取得显著成效。除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外,成功引进珙桐、红豆杉、篦子三尖杉、红花玉兰、野山楂等220余个品种29500余株苗木,经驯化逐步适应坝区生长环境,成活率超过90%;开展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组培实验达10000余次,香果树、枫香、红豆杉、珙桐、连香树等20余种植物研究获得阶段性进展。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