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纵论大国重器——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建成并经过10 多年运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今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工程,高度评价三峡工程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对几代三峡人的最高褒奖和最大鼓舞,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峡工程的亲切关怀,对三峡集团的殷切期望。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三峡集团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这是党中央对三峡集团最大信任,也是三峡集团承担的崇高使命。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美才能中国美。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努力在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中充分发挥骨干主力作用,加快三峡集团战略转型,为建设美丽中国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我相信,三峡集团一定会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中发挥牵头引领作用,按照发展新规划新目标, 充分发挥防洪减灾、水资源保护、发电、通航等作用,实现清洁能源开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进一步彰显“国之重器”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防洪是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三峡工程护佑了长江安澜,其在长江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作用经过实践得到充分检验。2003 年至2017 年,三峡工程累计拦洪削峰44 次,总蓄洪量达到1322 亿立方米,相当于5 个多洞庭湖的水量。通航也是三峡工程的重要功能。五级船闸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运输能力已趋紧张,说明长江水运发展很快。三峡升船机技术和施工难度都是世界之最,它的成功建设极大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科技实力。
中国水电从32 万千瓦水电机组,到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完全由中国制造,从“跟随”到“领跑”, 水电装备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三峡水电不仅供应量大,而且质优价廉,没有污染,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三峡工程积累了宝贵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被外媒赞为“最聪明大坝”的全球第三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开创了我国大坝智能化先河。这一平台包含全景信息模型、施工过程管理、科研与仿真服务、智能生产管控、专业化系统、技术管理等功能。目前经进一步完善,正全面应用于金沙江白鹤滩、乌东德工程建设,可以实现大坝建设与运行期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三峡集团在推进管理信息化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20 世纪90 年代,铁路系统曾到三峡集团学习过计算机辅助管理、项目管理软件等。溪洛渡水电站的智能管理具有示范效应,值得学习推广。
“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是三峡集团一直秉持的国内水电可持续开发理念,也是三峡集团始终坚持履行的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合作共赢机制,使各参建方满意,使人民群众满意,是三峡集团的宝贵经验。三峡集团正在从“建设三峡、开发长江”转向“管理三峡、保护长江”。我们相信三峡集团将会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利部长江委三峡工程设计总工程师郑守仁院士:
三峡工程为长江经济带发展
提供防洪航运生态供水保障
录音整理|谢泽
摄影/郑斌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工程时指出三峡工程是“大国重器”,这个“重器”怎样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我认为有几个方面:
首先,三峡工程要保障下游相关地区的防洪安全。如果中下游发生大洪水,三峡必须发挥强大的防洪作用,这是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的安全保障。三峡工程论证时也明确,大洪水将对下游生态环境起到破坏作用,三峡工程发挥防洪功能,也是对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防洪是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也是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安全保障作用。
另外,三峡工程也要保障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安全。三峡工程在枯水期将荆江河段流量由每秒4000 多立方米提升到每秒6000 多立方米,并通过蓄水大大改善了川江的航行条件。三峡工程通航货运量提前19 年达到论证水平——2030 年单向年通航能力5000 万吨,恰恰说明三峡工程为改善库区和坝下游通航条件、为打造长江“黄金水道”起到了关键作用,极大促进了长江航运的快速发展,而不是社会上某些声音所说的三峡工程成为了“碍航”的节点。可以说,没有三峡工程,就不可能有长江“黄金水道”。所以说,三峡工程是长江经济带的航运安全保障。
再一个,三峡工程为长江经济带提供了巨大的水资源保障。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 米相应的库容为393 亿立方米,若按校核水位180.4 米来算,总库容更是达到450.4 亿立方米。三峡水库是我国最大的淡水资源战略性水库,它对下游地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是很重要的。三峡库区城镇众多,人口密集,但是库区各级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三峡水库的水质达到了二、三类水质水平,这其中三峡集团做了大量工作,提供了大量财力物力支持。
最后以防洪、发电为例,谈谈三峡工程通过科学调度和优化运行拓展了初始设计中的综合效益的话题。
三峡工程初始设计防洪主要是拦蓄上游大洪水,确保坝下游防洪安全。但是2016 年、2017 年,长江上游没有发生大洪水,而中下游发生了大洪水,三峡工程仍然利用自身巨大的调蓄能力,对中下游防洪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洞庭湖区域发生大洪水,一个垸子堤防垮塌,湖南省向国家防总提出三峡工程拦蓄上游洪水的要求。当时三峡上游最大洪峰流量每秒50000 多立方米,三峡水库拦蓄削峰每秒20000多立方米,拦蓄洪水72 亿立方米, 避免了钱粮湖和大通湖两个垸子分洪,保护了50 多万亩土地和30 多万人转移。2017 年长江中下游再次出现大洪水,三峡为缓解下游防洪压力,将本就不大的每秒28000 立方米的上游流量,削减到近乎枯水期流量的每秒8000 立方米,拦蓄洪水60 亿立方米,比荆江分洪区50 亿立方米的蓄洪量还大。可见,三峡工程通过科学调度和优化运行,拓展了防洪效益,对于防御长江中下游洪水起到积极作用。
三峡工程从2003 年围堰挡水发电以来,坝址年均径流量为4000 亿立方米。但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采用的年径流量资料是1887 年到1990 年多年平均径流量4510 亿立方米。这就是说,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以来的年均径流量比初步设计每年少500 多亿立方米,这相当于少了一个黄河的年径流量。换算到发电,初步设计的4510 亿立方米条件下年均发电量是882 亿千瓦时,实际少了500 多亿立方米,计算下来就只能发700 多亿千瓦时。但现在每年发电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几乎年年都超过882 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增发100 多亿千瓦时。这是三峡集团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指导下,在确保工程安全和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依靠科学调度和优化运行,有效利用一部分洪水资源,更深入地发挥了三峡工程的综合功能,彰现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院士乘船考察三峡升船机 摄影/王连生
选自《中国三峡》杂志2018年05月号
责任编辑:电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