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纵论大国重器——三峡工程
5 月9 日至12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行”活动在湖北宜昌三峡坝区成功举办,16 位院士及20 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三峡工程管理研讨会和“哲学家与工程师的对话”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活动中,院士、专家、学者们就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管理等相关议题提出咨询意见与建议,本期摘选部分院士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摄影/ 孙荣刚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赵宪庚院士:
三峡工程已成为服务长江
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支撑
录音整理|唐东军 编辑|谢泽
摄影/郑斌
今年5 月,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组织16 位院士及部分专家赴三峡坝区参加“三峡工程管理研讨会”,大家考察了三峡大坝和电站,参观了三峡工程展览馆,深入了解了三峡工程和三峡文化,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备感振奋。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自2003 年蓄水发电以来,全面发挥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十多年的运行实践证明,三峡工程已成为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支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在听取三峡集团发展历史和生产经营总体情况的介绍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历经二十多年蓬勃发展,三峡集团已经从单一水电企业转变为多种业态综合发展、国内最大、世界一流的跨国清洁能源集团,而三峡集团始终不忘三峡工程是立身之本、发展之基、效益之源。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管理和运行好三峡工程,既是企业的发展需求,更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担当。
作为我国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正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原则,着力建设“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中国工程院和三峡集团历来有着密切的合作。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 年,恰在当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工程院组织院士专家围绕三峡工程科技创新开展了大量工作。1999 年国家成立三峡工程质量专家组,钱正英院士领衔工程院多位院士担当重任,为三峡工程建设保驾护航。三峡工程投产发电后,工程院于2008年、2013 年和2015 年先后三次组织三峡工程评估活动,对三峡工程决策、实施、运行进行了客观评价,为三峡工程后期运行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工程管理学部和各位院士历来深度参与三峡工程相关的咨询活动。2009 年5 月,工程院工程哲学讲师团赴三峡工地宣讲,殷瑞钰、傅志寰、张寿荣等六位院士分别发表精彩演讲,引起强烈反响。2012 年10 月,工程院院长周济、副院长谢克昌、工程管理学部、土水建学部等三十余位院士深入三峡库区和三峡枢纽考察调研,就三峡工程环境保护、枢纽运行、地震泥沙等专题进行研讨。这次召开的三峡工程管理研讨会,既是对三峡工程技术和管理的进一步交流,也是对院企悠久合作历史的延续。
世纪回眸,今年距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三峡工程设想恰逢百年。4 月24 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三峡大坝考察,对三峡工程给予高度评价,恰似横跨一个世纪的历史对话——三峡工程百年梦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峡工程管理研讨会,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工程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三峡工程运行管理的模式方法,及其对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促进作用。各位院士专家在会上畅所欲言、献智献策,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长江也是不一样的,每年、每月、每天都不一样。面对每天都在变化中的长江,需要加强管理,通过科技手段来调节水的流量,实现三峡枢纽的效益最大化和洪水的资源化利用。这就是“智能管理”的应有之意,需要在动态调度中加强与各个地方、各个部门的协调。
相信三峡工程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会更加凸显,对保障长江流域防洪安全、航运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以及我国能源安全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相信三峡集团在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共抓长江大保护中能够发挥骨干主力作用。
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孙永福院士:
把握水电发展趋势
推进工程管理创新
录音整理|唐东军 编辑|谢泽
摄影/郑斌
责任编辑:电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