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水电发展历程
新中国水电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艰苦奋斗创基业(1949年~1979年)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俱兴。对于水电,1950年召开的电力工作会议评价为:起步迟、规模小、数量少、技术水平低,但经过长期的努力,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当时水电不仅家底薄,还面临国内生产资料奇缺、国际经济封锁等重重困难。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水电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启了水电创业新征程。
我国对日伪侵略中国时留下的丰满水电站进行的加固、补强和改扩建工作;开展了龙溪河、古田溪、永定河、以礼河等中小河流的开发规划;设计建设了狮子滩、古田一级、黄坛口、上犹江、流溪河、官厅、大伙房、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等一批中型水电站以及新疆乌拉泊、西藏拉萨和海南东方等小水电站。这些中小型水电站以工期短、投资少的优越性满足了地方发展的需要。
1957年4月开工的新安江水电站,是中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我国第一座百米高的混凝土重力坝。1958年9月,中国首座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在黄河上游开工建设,同时,下游的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也相继开工兴建。1975年,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的刘家峡水电站建成,成为中国水电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此后中国又陆续建成了一批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
云雨霏霏新安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意盎然千岛湖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坝工理论也相继提出,坝基抽排减压、混凝土温度控制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成功应用,极大地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坝工技术的差距。地质勘探和测量、水能规划、水文泥沙、施工、机电与金属结构等专业理论与技术也取得不小成果。这一阶段所提出的理论与技术成果后来成为制定水电行业规范的基础。
截至1979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11万kW(其中抽水蓄能3.3万kW),年发电量547亿kWh。
责任编辑:继电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