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解读2017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文字实录)

2017-07-13 10:01:58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7年7月11日(星期二)下午3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总会计师沈莹介绍2017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袭艳春:女士们、先

袭艳春:感谢沈莹女士的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央视记者:我们注意到,中央企业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月度利润甚至创了历史记录,请问具体有哪些因素拉动了央企业绩大幅增长?
 
沈莹:谢谢你的问题。应该说,中央企业上半年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布局结构在深化改革中优化,发展动能在创新创造中成长,质量效益在转型升级中提升,月度效益创下了历史最好水平,我们的业绩应该说是非常好的,单月利润创造历史最好水平。同时,我们通过效益结构的分析,感到上半年的效益增长协同性和稳定性明显增强,主要体现在:一是主业利润增长贡献进一步提高。央企利润有多种来源,但是代表核心竞争力和稳定性的还是主业利润,上半年,中央企业主业利润占整个利润比重同比提高了4.8个百分点。二是在效益增量拉动过程中,我们感觉是传统产业提升的动能和新动能协同推进,无论是传统的石油石化、钢铁、煤炭这些行业的效益大幅度回升,奠定了效益增长的基础,同时,一些装备制造、先进制造业,还有现代服务业,这些行业的效益都在持续向好,所以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传统动能和新动能协同发力的结果。三是规模效益的增长比较匹配。上半年规模增长速度是16.8%,同期利润增长速度是15.8%,规模效益是匹配的。我们经常在讲,企业的发展质量,如果你规模扩张,带不来效益的同步增长,说明运行效率是有限的。从这个指标来看,匹配度在历史上都是比较好的。
 
同时,利润、净利润、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长幅度也基本匹配。利润的增长是15.8%,净利润增长是18.6%,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长是14.7%,这三个数说明集团内部各类子公司的增长基础在增强。
 
还有一个特征,效益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潜在生产能力的释放,是通过改革、调整,转型升级,释放了我们发展的一些动能和潜力,支撑了我们效益的增长。这是从上半年运行效益增量来源来看。
 
从原因来看,我们总结还是三个得益于:一是得益于我们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大家知道,上半年国内宏观形势稳中向好,特别是PMI已经连续11个月在荣枯线之上,这说明市场形势还在转好。国家宏观的一些指标,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这些指标都好于预期。特别是我们国家今年以来采取了精准的宏观调控措施,包括宏观财政政策,还有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很好的支撑,特别是放管服的改革,对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降费减负这些工作,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另外我们国家重大战略,包括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这些重大战略的实施,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这是宏观形势来看,为央企上半年收入利润双快增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是得益于中央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今年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了工作力度,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工作任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结构优化、转型升级,还有新动能的培育,对中央企业上半年经济效益增长是一个强大的支撑。而且我们也感觉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我们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实现长期可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个治本良方。
 
在中央企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特别是以僵尸企业治理为牛鼻子来推动钢铁煤炭去产能,推动宏观供求关系的平衡,达到了真去、真降,这些工作力度都很大。特别是通过压减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也减少运营成本,通过亏损企业的治理、低效业务的处置,减少了低效资产的占用,同时我们也推动央企集团之间的重组、产业之间的联合合作,发挥了很好的协同效应。在补短板过程中,通过改革补管理短板,通过技术创新补技术短板,都为上半年的工作以及后期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
 
三是得益于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攻坚战顺利推进。从去年以来,我们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启动了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攻坚战,要求中央企业高度重视稳增长,发挥好对国民经济稳增长的支撑作用,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在这个过程中,中央企业都高度重视,围绕着稳增长的目标,通过开拓市场、降本增效、产业协同,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也支撑了我们上半年良好的业绩。
 
同时,中央企业的党建工作也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党组织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等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日益增强,为中央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凤凰卫视记者:您刚才提到中央企业重组改革,今年上半年我们也看到了一次重组的例子,在目前推进过程中您认为最大的挑战在哪里?下半年是否会有望迎来一批重组的高峰期?
 
沈莹:国资委成立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央企间的重组整合工作。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重组整合是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正常经营行为。在推进重组过程中,我们注重重组效果,能不能做到1+1>2,能不能达到重组的效益。从近几年央企集团之间的合并重组情况看,主要有几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强强联合。就是说,两个企业在同行业规模相当、也都比较大的情况下,经过重组合并,减少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节约运营成本。比较典型的就是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的重组合并,还有武钢和宝钢,南车和北车,这都是典型的强强联合。
 
从效果来看,中国远洋海运重组以后,效果非常明显。大家知道,近几年航运业非常艰难,BDI指数一直在低位波动,中远海运重组以后,今年上半年利润已经过百亿,效益有很大的提升。宝钢和武钢重组以后,产生的协同效应非常明显,因为工业企业的投资非常大,基地建设需要很多的开支,重组以后,产业布局上就有很多的协同效益。同时,两家企业还开展了180多项业务协同,产生了很大的效益。
 
第二种模式是吸收合并。比如说,中外运长航并入招商局集团。中外运长航与招商局集团的航运业务有一些是重合的,两家企业重组以后,在海路运输上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布局更加完善,能产生更多的效益。
 
第三种模式,就是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重组,可以完善产业布局,共同抵抗市场波动的风险,比如说原材料和加工企业的重组。
 
从央企重组的整体效果看,效益都在逐步显现,而且今后还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刚才你也提到,重组的过程中有些什么样的难点问题。两个集团的重组,最大的问题是文化的融合。两个集团各自有自己的文化,合并以后,必须在文化上进行融合,文化上融合是企业战略协同的一个重要保障,这是一个方面的难点。
 
第二方面的难点,两个集团合并以后,必然要向中高端产业布局,必须要退出一些业务。要退出的话,就涉及到人员安排、资产处置、债务重组,这都是我们面临的一些难点问题。比如说宝武重组合并以后,宝钢和武钢的一些低端产能就要去掉,就涉及到大量的人员安置,去年大家看到,武钢在去产能过程中,分流安置了三万多人员,需要做大量细致工作。这些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重组后的效果。所以,这几年中央企业重组不仅仅是简单的合并,重组以后要做大量的整合工作,特别是有的集团上市公司比较多的情况下,还有涉及资本市场的大量协调工作。总的来看,中央企业重组还是比较平稳顺利的,效果也是符合预期的。谢谢。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电小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