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油谈保供:不是“气荒”是心慌

2018-10-10 15:16:48 《南方能源观察》本刊记者 周慧之 整理报道  点击量: 评论 (0)
“这一次出现的所谓‘气荒’,其实是‘心慌’。”2017年12月20日,2017中国油气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东部分公司营销处处长王培鸿感慨。

气荒or心慌

“这一次出现的所谓‘气荒’,其实是‘心慌’。”2017年12月20日,2017中国油气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东部分公司营销处处长王培鸿感慨。

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副总经理谢丹也认为,2017年并非“气荒”,而是在天然气发展阶段出现的一种情况。他表示这种情况其实每年都会遇到,究其根本,在于天然气供应本身是两头高中间低。“不过相较以往,2017年客观环境发生比较多变化,这是之前未能预见的。”

“中亚地区突然短供,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不可抗力,这个责任不应让中石油背,希望中亚地区短期内可以恢复供应。之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投产的中石化天津基地,1月10日之前将投产。相信进入1月份之后,供应形势将会得到根本的扭转。”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助理、秘书长迟国敬指出。

“现在大家形成‘气荒’的概念。但就目前来讲,应该说还达不到‘气荒’的说法。”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总信息师金淑萍在上述论坛上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只是说局部的缺气被放大了。”

金淑萍提到,早在2016年底,能源局已开会推动2017年的煤改气,并推动管网互连互通。前三年三大油的供应量每年增速是5%——6%,2017年三大油的供给增速已经超过20%。“尽管出现了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国家也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她说,“但我认为现在还没有达到‘气荒’的程度。”

“在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的大力推动和指挥下,三大油采取了很多措施。目前的用气相对平稳,有信心平稳度过2017年的冬季。”金淑萍表示。

“工业压不下去”

谢丹介绍,以往冬季用气紧张时,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两种:一是油田加大力度生产,二是压工业保民用。这两种手段在过去非常有效,但在2017年却不奏效。

“因为2017年工业(用气)压不下去。”谢丹说,“没办法按照往年措施那样实施。而压不下工业怎么保民用呢?”

谢丹进一步告诉eo记者,“压不下的工业”指的是工业的刚性需求,如热电联供和窑炉。“这些刚性需求的工业在这两年发展很快。

数据佐证了谢丹的判断。谢丹指出,2017年前11个月,天然气用气结构的增长情况分别是:工业22%,发电27%,化工18%,而民用大概仅增长了10%左右。

他认为,实际上2017年真正的民用气增长并不多,主要是工业压不住。这就导致过去采取的应对保供的措施难以及时到位。

盘棋思路初现

“其实这种情况在国际上也屡屡发生。比如说日本地震时天然气短缺,地区级的管网根本无法满足,好在日本的分布式能源比较发达,起到重要的作用。2011年日本地震之后,日本提出全国天然气要联网。”迟国敬表示。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专访时表示,未来应加快推进管道独立和LNG接收站独立运营,加强政府监管,加快基础没施向第三方准入,促进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管网。

金淑萍表示,中海油在2017年上半年就提出了全国管网一盘棋的号召。目前中海油和中石油已经通了两条管线,发改委和能源局也在推动其他管线的互联互通。接收站也要形成联保联运,只要有富余窗口期,相互之间没有任何条件的调整,以保民生。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蒋桂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