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发电等公益项目如何避免“一闹就停”?

2018-05-07 10:00:44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安徽宿松、太湖两县,近日因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引发舆论关注。宿松官方回应称,项目尚处于前期论证阶段,决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及群众利益为代

安徽宿松、太湖两县,近日因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引发舆论关注。宿松官方回应称,项目尚处于前期论证阶段,决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及群众利益为代价而违规上项目。太湖方面则表示,未取得群众充分理解支持坚决不开工。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涉及环境安全的工程项目往往都会引发群众关注,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表达意见。对此有关部门及时回应、答疑解惑,不回避、不遮掩,把问题摊开来说,无疑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态度。

但这一事件的核心问题还在于:作为一个先进的环保项目,为何却往往被村民以“环保”之名拒绝?常见的说法是:垃圾焚烧发电确实是一个好项目,但出于“邻避效应”,大家都不愿建在自己家附近。

“邻避效应”并不新鲜,而是一个老话题。近年来,随着国民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国内许多地方的公益项目都频频遇到这一问题,让当地政府左右为难。结合近年来公益项目受阻的情况来看,项目当地群众抵制,甚至“一闹就停”,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工作方法、工作程序不科学不合理,导致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最终在互相的误读中升级。

而对项目建成后运行监管效果的担忧,更是部分群众对“先进技术设备”保持戒心的重要因素。宿松县的这一项目在两年前就第一次环评公示,去年也有群众在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反映问题,如此充足的缓冲时间仍出现群众聚集事件,显然后续的工作开展是有问题的。

事实上,无论公益项目如何对社会有利,其产生的利益均由所有人共享,而项目产生的不利后果却由少数人承担,对这少数人自然是不公平的。因此,“邻避效应”的产生,从个人利益角度来看很正常,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这部分受到影响的人提出适当诉求自然也是合理的。如果不正视这种诉求的合理性,那么,以“邻避思维”指责他人“不顾大局”的机构和个人,其实也可以用同样的逻辑被指责为“邻避思维”。

因此,要让垃圾焚烧发电等公益项目“好事办好”,地方政府必须正视“邻避效应”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设计推进程序。

必须程序合法、补偿合理、过程公开、参与充分,一方面让双方信息对称,完全公开透明,另一方面让少数人受到的损害得到合理补偿,让所有受益人共同承担项目的不利后果。在无法彻底消除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政府对直接承担项目不利后果的公民进行拆迁、补偿,或者财政投入对该地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完善提高,或者用项目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到周边公共设施改善。

两年前,湖北省仙桃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闹就停”,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然而,这个当时被“闹停”的项目,后来却有99%的村民支持重开,并于上月建成投入运行。该项目命运的转变,正是源于政府作出了一系列有益于信息对称的工作措施,以及用参观等感性教育代替空洞的理性教育等做法。

这一例子告诉我们,“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让群众感性体验到项目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体会到项目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如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恐怕才是政府在公益项目建设中化解“邻避效应”的正确姿势。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售电小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