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火电负重前行 市场变幻 未来路更艰难

2018-01-03 13:26:42 来源:中国能源报   点击量: 评论 (0)
刚刚结束的2017年,煤炭价格、煤炭供应、环保升级、电力交易……曾经的假想敌变成现实挑战,已有挑战又难上加难。很多时候,发电央企身负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必须担当更多。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煤
刚刚结束的2017年,煤炭价格、煤炭供应、环保升级、电力交易……曾经的“假想敌”变成现实挑战,已有挑战又难上加难。很多时候,发电央企身负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必须担当更多。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煤电曾支撑了新中国的迅速发展,未来,也将厚植创新发展的根基,为中国“新时代”建设作出新贡献。
 
煤价高企 亏损成常态
 
2017年4月,宁夏自治区7家煤电企业集体上书宁夏自治区经信委,恳请政府出面协调煤价。七家发电企业,两家地方国企五家央企,竟向政府部门诉苦,经营压力可见一斑。
 
2017年8月,中国神华旗下位于内蒙古的两座煤矿停产减产,使华电能源旗下坑口电厂产生巨大燃煤缺口,冬季供暖用煤储备吃紧。市场化的煤炭行业没有理由大幅让步,“履行社会责任”的发电企业左右为难,煤电矛盾激化频频上演,却鲜有圆满结局。
 
业内曾普遍认为,煤价在2016年下半年“疯狂”上涨之后将逐渐降至合理区间,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由2017年首期的593元/吨到年末的577元/吨,仅下降17元/吨;中电联于2017年11月开始发布的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沿海指数综合价由首期的599元/吨慢慢上涨至613元/吨,从需求侧反映了煤电燃料成本高昂。
 
“煤电联动”不启动,煤价高悬下不来。煤电的运行成本一半以上来自燃料,2017年,煤电行业亏损由个例演变为普遍现象,华电国际半年报录得亏损,国电投旗下中国电力火电净利润贡献-36.7%。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在各发电集团盈利占比持续提升,火电业务在业绩上逐渐成为了“包袱”。
 
201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关于降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标准的通知》和《关于取消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的通知》,可以说为煤电行业带来一丝慰藉。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的取消,为标杆上网电价上调腾出了1-2分/千瓦时上下的调整空间。此次电价结构调整配合输配电价核定,通过调整电网企业利润,在降低用电价格的同时,终于想办法让煤电企业也缓了一口气。尽管不足以把煤电行业从高煤价的重压下解救出来,但电价结构调整证明,政府已经意识到煤电行业生存艰难。
 
节能减排 永远在路上
 
2017年,煤电超低排放改造摸索尝试各种技术路线,进入到经验反馈的新阶段。
 
2017年5月,《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公开发布,明确了一系列超低排放可行技术,并提出了“因煤制宜,因炉制宜,因地制宜,统筹协同,兼顾发展”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选择原则。脱硫、脱硝、除尘领域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改造方案获得了“官方认可”,给面对不同改造路线时“选择困难”的电厂提供了参考依据;超低排放改造“先行者”们走过的弯路,也将为中西部地区电厂后续改造提供借鉴。
 
2017年已然结束,超低排放改造对东部地区及部分中部地区燃煤电厂而言,似乎已成过去时。但《指南》中“兼顾发展”的原则,使煤电企业不得不做长远打算:万一排放标准又变了呢?
 
现有的超低排放设备,能保证三氧化硫脱除达到什么水平?是否可以通过进一步改造,提高对汞及其化合物的脱除能力?脱硫废水有没有必要、有没有能力实现零排放?环保设备及烟道是否还有优化空间,通过合理布置提高能效?对于已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电厂,这些还未到来的问题,也已摆上桌面。
 
除了技术之外,制度设计上的疏漏也浮出水面。“最低价中标”影响着环保行业健康发展,环保设备可靠程度受到威胁;第三方环保公司难以与发电集团自有环保企业竞争,“第三方治理”推行步履艰难;环保企业与电厂业主地位不平等,法律责任与管理责任划分上的矛盾,合同双方要想彼此信任常需付出额外努力。
 
2017年6月底,新排污许可证在火电行业全面核发完毕。2017年12月,《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印发,低排放高效率的热电联产机组将清洁发电的余热送进千家万户。经历十余年的污染物减排探索与发展,以及排放标准的再三修改,煤电行业终于逐渐摘掉“高污染”的帽子,但清洁高效总是相对概念,技术要不断升级,制度须持续完善,煤电环保改造依然任重道远。
 
市场变幻 未来路更艰
 
煤电行业计划色彩浓重,市场化改革绝非易事。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展两年有余,配套文件、省级方案、地方试点层层推进。煤电企业作为市场的生产者,比起改革带来的种种红利,面临更多的是经营压力:计划电量占比不断下降,市场电量比例超过30%;广东高达2:1的电力供需比,一度带来惨烈的价格竞争,数台百万千瓦机组停机备用;山西23家煤电企业被认定达成价格垄断协议,被处罚款7288万元,作为“电价垄断第一案”甚至引起业内对于电改能否成功的担忧……
 
电力交易市场建设暴露诸多待解难题,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又被提上日程。2017年12月,电力行业作为首批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煤电企业除了继续治理污染物,还要关注并非污染物却必须减排的二氧化碳。高能效水平的电厂可以卖出富裕的排放权赚取收益,相应地,碳排放量超过额度的电厂则要考虑,是加快节能改造,减少单位电量煤耗,还是花钱购买排放权,为高能耗买单。碳交易市场倒逼企业技术突破与管理优化,无疑又是对煤电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轮考验。
 
无论是电力交易市场,还是碳交易市场,其原则都是要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通过市场的手段发现价格、满足供求。而今,在缺乏法制保障、过度依靠行政命令的机制下,“内忧外患”的煤电企业犹如改革巨浪中一叶孤舟,急需找到前进方向。
 
前有煤价与环保沉重压力,后有市场与政策步步紧逼,煤电企业不得不有所行动。发行绿色债券、推行债转股,各大发电集团不断扩充融资手段,降低财务成本;深挖机组潜能,积极与电网、地方政府沟通,冷热电水联共、调峰辅助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正在扩充煤电企业的业务领域;2017年11月20日,国电与神华重组,成立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煤炭巨头与大型发电集团的结合,足以改写煤电行业格局。
 
未来,怎样破除省间壁垒,如何让花费巨资建设的特高压网络充分发挥调配资源的功能,怎样通过制度设计和统筹全局,让中央规划与地方发展更加协调……或许,这已不是煤电企业能够左右的问题,煤电企业能做的,就是变革传统思维方式,主动适应改革的要求,积极迎接挑战。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