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1400前传:引进AP1000,中国并非美国的小白鼠
并非美国的白鼠
1、被夸大的不顺
2018年4月25日,国家核安全局发文批准三门核电厂1号机组首次装料活动。4月29日装料工作顺利完成。6月30日4时48分,机组首次并网成功。8月14日14时10分,机组首次达到10%满功率运行,且运行平稳,各项参数指标稳定。
AP1000首堆满功率运行消息传出后,一名曾对AP1000技术持怀疑态度的核电供应链从业者告诉eo记者“从AP1000的进度上来说,这个技术看上去还是先进的。”
其实,只要梳理三门1号机组的进展,与其他机组进行对比,会发现:AP1000首堆的进展并非如舆论主观印象中那般不顺。
从2009年4月FCD到2018年6月首次并网,三门1号机组用时111个月,如果除掉装料被拖延的8个月,则用时实际为103个月。相比之下,法国EPR同为三代核电技术,芬兰首堆自205年7月FCD,至今还未建成。而中国台山核电为全球第三个开工的EPR项目,有已开
工项目提供经验借鉴,2000年11月FCD,2018年6月首次并网,用时104个月。可以看到,三门1号机组的进度并不慢,甚至相比EPR算快。
当然,如果按照2014年底投入商运的原计划看,三门1号机组确实延误了。技术研发人员表示,这种延误并不代表技术安全本质有问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AP1000技术的前身AP600,中核集团与美国西屋公司便有过相关技术交流,对AP系列最核心的非能动技术并不陌生。由于AP600功率较小,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性,美国西屋公司进一步研发了AP1000。
“AP6O0做过大量实验包括设计验证,从本质上来讲非能动技术是没有问题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研究人员向eo记者介绍,“从AP600到APl000的过程中,技术上面的延伸和发展,特别是从研究到工程实施的应用中,一些衔接、转化就带来管理和操作上的问题,造成一定的延误。这只是衔接的问题,不是设计本质的问题。”
AP1000首堆的另一挑战则来自其高标准。AP1000包括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等在内的主设备以60年寿命周期免维护为标准进行设计,带来的是制造上对精准度的高要求。
“AP1000对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包括后续一些工作都要求精准,一旦有些许偏差,就偏离既有设计方向。精准设计,精准制造,给装备制造业提出了非常大的考验,它的阀门流阻系数,管道的流阻系数有非常精确的要求。”上述研究人员向co记者解释。
“首堆,本身理念比较先进,制造要求又高,往往会造成观念上面的冲突,或者说理解的偏差,进而造成了外界不太理解,认为存在问题。我们很愿意和大家一起拨开来看到底问题是什么?究竟是设计本质有问题,还是过程中一些衔接的问题。
责任编辑:蒋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