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时期的工业化、信息化重解

2013-12-10 10:38:28 北极星电力信息化网  点击量: 评论 (0)
一、两化融合的缘起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我国工业化走出了与西方国家工业化不同道路。两化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两化融合成为我国产业发展必由之路,与两化融合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发展迅

西。按信息性质不同,可以将信息分为自然信息、社会信息、机器信息,两化融合中信息大多数是指机器信息(如图1)。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信息化概念应适当扩充。定义分为描述和函数两种,第一种方便理解、推广,第二种是更贴近本质。第一类定义:信息化是在经济社会运行中收集、使用、传播机器信息的行为由少到多的过程。第二类定义:信息化是生产部门生产函数中信息参数变大的过程。这两种定义与就定义完全不同,不仅仅是局限在表面文字是否有信息二字,而是从发展经济和信息本身定义的角度出发。在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变成一种商品,并形成了信息产业这种新的生产部门。因此制定信息化衡量标准:信息产业占总产值比重和信息产业就业者占总就业者比重上升。信息产业是指机器信息技术、设备部门,机器信息商品化部门;商品化部门包括机器信息生产部门、传播部门和服务部门。

三、更加宽泛的工业化

工业化定义分为两类,描述型、要素型;分别以《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和《农业与工业化》为代表。《词典》定义:工业化是一种过程;下面是一种明确的工业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一般来说,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或许因经济周期造成的中断除外;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在这两种比率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也增加了。这个定义接受程度最高,也很容易衡量经济体的工业化水平;但这种定义并没有说明工业化的起因,只是一种现状描述。张培刚的定义更贴近工业化的本质。工业化是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可能最先发生于某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函数,然后再以一种支配形式形成一种社会的生产函数而遍及整个社会。

这种观点受到熊彼得发展理论和外在经济理论的影响。熊彼得对创新定义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张培刚认为工业化就是某一部门生产函数变动,都是从生产函数角度考虑。外部经济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函数扩散,由于产业部门关联性,一个工业部门的生产函数改变,带动其相关工业部门生产函数变动。历史上,欧美国家工业化是由轻工业开始,逐渐过渡到重工业。轻工业,特别是纺织业生产函数首先发生变化,进而引起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变化。传统工业化首先改变的参数往往是技术参数;而在再工业化中,信息参数则占到更重要的作用。技术参数是指狭义传统工程技术,而不包括计算机、电子科学兴起后的信息技术。

如果说信息化是西方国家再工业化最重要的标志,那么两化融合就是我国新型工业化最重要的标志。西方国家的信息化是建立在形成完整且相对健康的工业体系上,而我国的工业体系还面临着重工业过度发展和产业结构尚不合理等问题。我国工业面临“大而不强,内外受制”的问题:即工业产品量大,但产品核心竞争力欠缺;国内工业生产受资源与环境约束,对国外科技、市场依赖性强。


两化融合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所特有的,其内涵也具有我国特色。我们认为工业化本质上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反哺。相对应,两化融合也是一种产业反哺,但不只是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反哺,也包括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反哺。农业机械化就是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反哺,农业信息化就是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反哺。我国并没有完成工业化,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业信息化也应是两化融合包含内容。从生产要素角度讲,两化融合就是工业和农业生产部门生产函数中信息参数效用变大的过程。

两化融合的直接体现就是新型工业化, “走新型工业化路子”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口号,是我国工业发展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新型工业化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将工业部门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但我们应该注意到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是以信息做先导,工业化做后盾。应当注意到新型工业化与工业化的几个主要区别:1.涵盖行业更广,这是最大区别。随着第三产业发展,工业发展也受其影响。由于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 “工业化”概念的外延也扩大了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何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