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一年 煤炭行业经历了什么?

2018-01-08 09:20:07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别凡  点击量: 评论 (0)
2017年,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逐渐显现:落后产能继续被淘汰、优质产能加速释放、煤价高位运行、行业效益稳步回升、重点地区散煤治

三、重点地区散煤治理成效显著
 
这一年,散煤治理大刀阔斧,重点地区任务完成顺利。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11月,“2+26”城市已完成电代煤、气代煤300多万户,淘汰燃煤锅炉5万多台,替代散煤1000多万吨。
 
京津保廊1万平方公里禁煤区基本建成。这意味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提出的在“2+26”城市实现煤改电、煤改气300万户以上、“清零”4.4万台燃煤小锅炉的任务已经完成。
 
除了作为重点地区的“2+26”城市,山东潍坊、辽宁沈阳、陕西西安等诸多城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散煤治理措施。
 
散煤治理尽管完成顺利,但在过程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在部分地区,治理散煤、清洁取暖被“一刀切”变成清洁能源取暖,并没有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资源情况确定替代能源,导致清洁能源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此外,散煤治理市场体系不完善,清洁替代新主体进入成本较高,依靠市场化机制的控煤作用仍有限,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特定区域内“一刀切”、停产限产和强行统一技术等问题仍然待解。
 
散煤治理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大气环境治理与能源转型是必然趋势。2017年12月20日,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的通知》对散煤治理提出了新目标: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50%,替代散烧煤7400万吨;到2021年,清洁取暖率则要达到70%,替代散烧煤1.5亿吨。
 
今后,散煤治理方向必定是因地制宜,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油则油,多种能源多元发展的格局,需要运用最新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关注百姓经济承受力和消费行为惯性。
 
时间紧、任务重、与民生直接相关,散煤治理未来还需切实做到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四、现代煤化工平波缓进
 
2017年12月20日,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实现全系统满负荷稳定运行72小时,圆满完成项目建设目标。
 
这一突破是这一年煤化工领域的一件大事。煤化工在经历了前几年的 “大起大落”之后,2017年大部分企业缺乏亮眼表现。
 
这与煤化工所面临的质疑与挑战紧密相关。国际油价持续处于低位,现代煤化工项目在原料成本变化不大、而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条件下运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成本竞争力成为影响现代煤化工生存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国内外石油、天然气化工品等也给煤化工带来了激烈竞争。
 
随着新环保法及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国家对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污染控制要求愈加严格,新建项目获得用水、用能、环境指标的难度加大,也影响着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此外,水资源也已成为约束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尽管面临经济性及环保等诸多约束,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定位已经明确。2017年3月,《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了“适度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既是国家能源战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的需要,也是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要“将煤炭深加工产业培育成为我国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明确定位的引领下,加强煤制超清洁油品及特种油品的研发与生产,开发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的高端化、差异化新材料产品链,推动煤制天然气在高负荷下连续、稳定和清洁生产,努力推进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的新模式,加强与炼油产业的融合发展应被视为现代煤化工未来的发展重点。
 
五、行业经济效益回升
 
虽然2017年全年的煤炭企业利润数据尚未公布,但煤企这一年“日子好过了”已无悬念。
 
从最新数据看,今年前三季度煤炭采选业实现利润2262亿元,同比增长7.2倍。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万亿元;9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含非煤)1041亿元,行业经济效益稳步回升。表现更为突出的则是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20倍。
 
粗略测算,平均吨煤利润约达70元,利润率约为20%-30%。该成绩可比肩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水平。
 
尽管行业经济效益稳步回升,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十分突出。9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中,前10家利润就占据八成,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微利和亏损边缘,行业亏损面仍超五分之一,企业扭亏尚未脱困现象比较普遍。
 
此外,资金链紧张、债务负担重、人员安置等问题依然突出,部分老国有企业减发职工工资、拖欠社保基金、税费、减少安全投入等问题依然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煤炭行业经济效益短时间内“突飞猛进”主要是受益于高煤价。对于尚处于去产能阶段、正转型升级的煤炭行业来说,除了盈利这一基本目标,借此良机实现企业转型应是一件更具长远意义之事。
 
加大科技、安全投入,延长产业链等问题值得煤企关注。尽快做大做强、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应是煤企在四年低迷市场中学到的最好经验。
 
六、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2017年,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较上年明显好转。前十月,事故数量与2016年同期差别不大,但是11月、12月未发生重特大事故,无论是从事故数量还是伤亡人数来看,较2016年同期形势明显好转。
 
强化安全监管,既是2017年煤矿安全形势好转的重要原因,也是这一年安全生产的一大特色:
 
从2017年3月开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就开展了煤矿全面安全“体检”专项工作,对全国所有煤矿及其上一级公司进行全面“体检”;
 
10月上旬开始,两部门又组织安全体检“回头看”;
 
同时,科技进步也对煤矿安全生产发挥重要作用,《煤矿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广目录》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装备支持;
 
此外,61座被确认为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煤矿获得了生产、复产、金融等方面诸多奖励。
 
“黑名单”、安全教育警示会等也成为这一年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强化的重要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已停产关闭煤矿的安全隐患成为这一年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威胁。2017年5月8日,湖南吉林桥煤矿发生了18名矿工遇难的重大事故。导致事故发生的两大原因均与停产关闭未执行到位有关。
 
近两年来,随着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力推进,大量落后的、不安全的煤矿被关闭停产。而如何保证这些煤矿停产关闭到位,如何加强对它们的监管,成为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新任务。
 
2017年煤炭行业效益总体转好,盈利水平大增,煤炭企业有了更多资金可以投入安全生产,恰是煤矿安全升级的大好时机。
 
面对新形势,更应积极预防煤企为盲目追求利润而超能力生产,超层越界开采,劳动用工不规范、以包代管等问题。同时,也应预防整合兼并矿井安全管理薄弱、国有大矿安全基础滑坡、废弃矿井安全处置不彻底、复产验收把关不严等问题。
 
煤矿应积极自查上述问题,安全监管更要及时到位。煤炭企业应抓住当前行业效益好转的有利时机,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微博分享到微信
我要收藏
个赞
煤炭市场 煤化工 燃煤发电
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