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次气荒危机中,可以汲取哪些教训?

2017-12-25 12:06:28 来源:能源杂志 作者:陶光远  点击量: 评论 (0)
煤改气的初衷是好的,希望籍此减少大气污染。但是到如今煤改气却改出个气荒来:采暖用气供应不足,大量煤改气后的企业停产,这些企业停产又引起了连锁的企业停产,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损失有多大,现在都还无法估计

▷ ▷ ▷ 第三, 给大规模煤改气配套的一个海港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在今年冬季采暖季到来之前,没有按时完工。否则,每天可以多进口几千万立方米的天然气。问题是,对于没有应对的预案。是这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业主单位没有报告,还是政府有关部门发现了其不能及时完工,却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公众对此不得而知。
 
另外,液化天然气的海上运输也有能源安全性的问题。2015年12月,据说由于一船运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货船遭遇雾霾不能停靠港口,造成北京市的天然气短缺,很多公共建筑的室内气温降到摄氏14度以下。
 
 
▷ ▷ ▷ 第四,气荒发生后,绝大多数烧天然气的热电联供设备或燃气锅炉没有使用燃油作为天然气的替代燃料。是没有安装燃油后备的功能?还是有燃油后备功能但用户不愿意启用?国际上,使用天然气的热电联供设备或供热设备(包括燃气轮机、燃气发动机和大中型燃气锅炉,不包括家用的燃气炉)一般都配有燃油后备,与储气库配合实现所谓的燃气双保险,在出现断气时使用后备的燃油。我曾经参观过德国凯泽斯劳滕市的热电联供站,同时有燃煤和燃气锅炉,并建有储油罐。燃煤负责基本负荷,燃气负责峰值负荷,用燃油作为燃气锅炉的备用燃料。在液化天然气成本已经高于燃油两倍的情况下,大量的燃气设备却没有启用燃油后备,究竟是什么原因?
 
▷ ▷ ▷ 第五,煤改气的规模太大,远远超过了天然气保障能力。有人说,新增天然气需求只有一少部分来自于建筑采暖煤改气,大部分新增天然气需求是工业企业的新增用气,并且在这次气荒危机中与建筑采暖争气。说这话的人可能是不知道或者是选择性地遗忘,这些新增的工业用气需求,绝大部分恰恰是这次政府主导的工业企业大规模强制煤改气的结果,是这次煤改气大跃进的主战场,而采暖煤改气是在次要的战场。
 
笔者曾到河北省的一个生产纸箱板和包装纸的工业区去过,那里所有生产纸箱板和包装纸的企业都被政府强令要求进行了煤改气,总需求量达每日2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1万个农村家庭采暖的用量)。这些企业因为煤改气,热力成本翻了一番还多;气荒危机发生后,管道气供应断了,被迫采用液化天然气,气价又翻了一番多;最后连液化天然气也买不到了,被迫停产;因为停产损失太大而使用高价液化天然气继续生产的企业,则被戴上了与民争气的罪名,成为这次气荒的替罪羊。
 
企业因为气荒停产在这个冬季造成了多大的经济损失?现在还很难估计。因为上下游企业有供应链依存关系,一旦上游企业停产,就会造成下游企业的连锁停产。前天,我出差遇到一家水泵企业的代表,他告诉我,他们企业不用气,但现在产品的交货期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延误,原因是给他们生产部件的上游企业因为断了气给他们交不了货。
 
对于工业领域的煤改气,真需要好好论证一下,哪些燃煤窑炉适合煤改气?哪些不适合?工业企业煤改气的步子迈多大合适?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微博分享到微信
我要收藏
个赞
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