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中国制造:突破技术瓶颈是关键

2015-09-13 14:34:14 《财经》杂志 作者:马克   点击量: 评论 (0)
升级中国制造专题之开篇综述创新没有浪漫曲升级中国制造的关键是突破技术瓶颈,技术创新没有浪漫曲,这是个无捷径可循的艰苦历程,有赖于国家研发强度和企业研发强度的持续提高,有赖于企业建立并强化研发是生存


高铁是中国制造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代表作。高铁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国内轨道交通行业此前的技术积累、强有力的单一引进主体、科研攻关的举国体制,以及对庞大国内市场的成功利用。
 
此外,技术接收平台、即南北车两大央企的高比例研发投入也是关键。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郑刚在其论文中指出,日本和韩国每花1块钱引进技术,就要花5-10块钱消化吸收;中国以汽车工业为代表,在很长时间内,花1块钱引进,只花7分钱消化吸收。但在发展高铁时,这个比例达到了1:3,1块钱引进,3块钱消化吸收。到2011年,北车集团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了5.1%,南车集团更是达到了5.6%。
 
但是,中国已找不到第二个行业来完整复制高铁经验,因为铁路是中国最后一个政企合一行业, 在民用领域,铁道部(现为中国铁路总公司)是中国唯一的全行业单一设备(列车)采购主体。
 
因此,中国电信[微博]行业在移动通信标准制定上的翻身仗,对中国制造业其实更有借鉴意义。可以说,从2G到5G,中国企业在标准制定中从完全没有发言权到主导者的蜕变之旅,体现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突破理想路径。
 
中国自主3G标准TD-SCDMA在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巨大争议,但事实证明,没有3G的蹒跚学步,就没有4G的积极主动和5G的主导地位,下游厂商也无法从无到有形成产业规模。
 
中国的电信和铁路企业都有庞大国内市场可资利用,但电信和和铁路的不同在于,中国电信市场早已是多家运营商竞争的格局,信息产业部虽然力挺国产标准,并强令实力最强的中国移动[微博]运营国产标准,但无法也从未打算用一个标准统一市场。国产标准必须面对主流标准的竞争,这倒逼相关企业(运营商+设备商)完善技术,建立产业联盟。他们清楚,在强大的压力下,如果自己是扶不起的阿斗,那政府早晚会放弃支持。
 
所以,在移动通信市场上,政府起了关键的启动和引导作用,但市场规律也始终在发挥作用,并且归根结底,企业是决定性的因素。
 
从1997年中国参与3G标准至今,18年来,多家中国电信设备商和运营商成长为行业排名前列的国际巨头,其中华为中兴等设备商的海外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在国际市场上,他们面对的是完全的市场竞争。
 
以营收计算,2012年起华为已是全球电信设备企业的第一名,其中70%以上来自国际市场,2014年,华为在利润上也追上了自己的对标企业爱立信[微博]。这一成就弥足可贵,因为只在国内市场坐大而未经国际竞争历练,就算不上真正的成功。
 
华为的成功源于持之以恒的技术投入,从创立之初起,华为就制定了研发投入不低于营收10%的制度。目前,华为全球17万多名员工中有将近一半是研发人员,2014年,华为研发支出408亿元,研发占比14.2%。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大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