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弃风、弃光问题 看看在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创新研讨会上史丹是怎么说的

2018-06-06 14:37:28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近日,百余位来自二十国集团成员、嘉宾国、有关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在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创新研讨会上展开交流,探讨如何构建协同

近日,百余位来自二十国集团成员、嘉宾国、有关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在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创新研讨会上展开交流,探讨如何构建协同、包容、充满活力的全球创新环境。专家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夜,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增长动能正快速集聚。那么,究竟该通过哪些新的创新路径谋求竞争新优势呢?且听二十国集团专家的观点—

关于弃风、弃光问题 看看在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创新研讨会上史丹是怎么说的

推动多方面整合“我们要创造一个健康的、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的事,只有在更广阔的领域更长期的投入,才能推动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大学校长特别代表、联合国大学常务副校长武内和彦说:“要进一步通过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整合技术专长,跨领域、跨学科地推动能源、环境、生态系统等多方面的整合,推动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的整合。要建立有活力的合作体系,推动知识和行动的整合、科学和社会公众的整合。”

“互联互通是创新的主要动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特别代表、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副局长马涅维茨˙马里奥十分强调社会的相互连接。在他看来,当把所有的东西都连接起来,实现无限互通时,就可以改善状况,共同取得发展。

“整合”也发生在科学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之间。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曾说:“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又会合。”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李闽榕认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交集融合是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范式。在新的世界竞争中,谁率先实现了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交集融合发展,谁就将占据世界竞争的制高点。”

 

那么,该如何实现这种融合发展呢?李闽榕说,一方面要明确方向,科学融合。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交集融合发展目前主要是将高新技术引入文化领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我们迫切需要将文化创意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引入科技创新领域,要善于双向使力、互引互促,形成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交集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另一方面,要突破瓶颈,跨域融合。”李闽榕说,要针对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中存在的瓶颈和盲点,深入学习和掌握能够将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深度交集融合发展的方法,特别是要掌握一批能够促进两者融合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国代表处主任飞利浦˙克鲁希尔认为,仅有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并不意味着能进入市场。要进一步推动技术转移过程的设计和管理,就必须要保证在国家层面实现系统性的整合创新。

“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构建全球创新框架非常关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商标和设计司副总干事王彬颖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离不开创新,创新需要各方努力,整合各方力量,使政府和私营部门真正携起手来。

加快低碳工业化“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来看,低碳工业化的差距远远小于传统工业化。加快发展低碳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机会。”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史丹说,所谓低碳工业化,就是以清洁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工业化。目前世界各国低碳工业化基本都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领跑者。”史丹介绍,我国新能源的投资达到1110亿美元,太阳能发电能力5年增长了167倍,风能则翻了两番。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2011年以来,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幅度已经超过了能源消费的增速。从2005年到2015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由72%下降到6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7.4%逐步增加到12%。

“近些年,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联网、电动汽车、低碳工业园区等新型能源消费形式和技术创新,产生较大的外溢效果,一批科技企业应运而生并快步发展,社会就业和企业盈利能力增加,改善了我国能源供给,解决了一些边远地区无电问题。”史丹说。

然而,我国低碳工业化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创新发展的需求十分迫切。“我国弃风、弃光现象非常严重。”史丹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弃风率高达17%,累计弃风电量958亿千瓦时,今年上半年风电和光伏发电利用率更低。

“造成弃风、弃光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方面。”史丹说,一是对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新能源发电与电力需求负荷不匹配;二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市场之间的矛盾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解决,传统的火力发电在成本上更具有优势。

因此,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应从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入手。史丹认为,在技术创新方面,要提高对新能源发电特性的把握和运用水平,其中包括气象精准预测技术、储能技术、效率改进技术等;在机制创新上,需要构建有利于低碳发展的市场价值体系,将碳排放权、碳配额、绿色证书、资源与环境税等经济政策工具引入到传统市场交易机制中,使其成为引导市场消费的新的价值标准。

“低碳发展时不我待。”史丹说,各国政府应该在鼓励低碳发展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加速低碳工业化进程。各国应该加强技术创新方面合作,在体制机制上相互借鉴,加强沟通和理解,为推动世界经济低碳发展而共同努力。

合作空间广阔“各国都面临着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也已经围绕科技创新出台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构建起综合性的创新战略。”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G20创新议题联合调研组发布的《二十国集团国家综合创新竞争力评价与预测》,我国目前处于二十国成员科技创新竞争力第9位,2020年将处于第5位左右。到2030年,我国将稳步处于G20成员第一梯队,2049年有望进入G20排名前三,全面进入世界科技强国行列。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赵新力说:“在G20框架下研讨和实施科技创新,激发科技创新的引领活力,不仅对于成员方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而且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韩国科技政策研究院全球政策部主任李愚成说,从国际科技合作角度看,根据相关统计,在1998年的时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联系比较少,但是到了2011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就变得越来越紧密。我们必须重视科技合作的全球属性。

“没有全球合作,创新很难发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贸易、投资和创新部工业发展专员雷蒙德˙塔瓦雷斯说。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增强创新方面,要增强吸收能力和适应能力,既要有创新系统、政策来支撑创新,也要有新的框架和方式实现全球合作。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李哲梳理了目前我国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方向:一是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比如推动实施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项目,布局一批高水平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科学中心,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二是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比如建设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完善监管制度;三是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比如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四是融入全球创新链,比如打造“一带一路”协同创新共同体,面向第三方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各国在科技和产业等层面存在大量合作空间,比如面向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以及信息、能源、环境、交通、健康和制造业领域等。”李哲说,希望各国可以进一步通过创新合作对话、人员交流、基础研究,以及企业、院校、科技园区、产业集群间合作,共同推动创新。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电改观察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