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十三五”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开展风力发电、水风光互补发电、光伏发电等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研究

2018-05-09 16:36:15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据风电头条了解,西藏自治区发改委日前印发《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与节能环保相关的重点产业,推

,实施兼并重组,打造以优势龙头企业为领军、中小企业为配套支撑的市场格局。

  ——走开放发展之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产业发展必需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流通和商品、服务流通,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打造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和范围。密切与周边省区和对口援藏省市、中央骨干企业的经济联系,逐步找准西藏在西部地区产业分工中的战略地位。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0年,特色优势产业实力显著增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主要农畜产品实现基本自给,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基本建成。二产、三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清洁能源体系初步建成,外送水电在建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并网装机规模达到100万千瓦。天然饮用水产量设计产能达到500万吨。藏药业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民族手工业实现精品化、特色化发展。金融业服务和带动能力大幅提升,全区年接待游客达到3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5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

  ——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各类产业园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的藏中南经济带,藏东、藏北、藏西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藏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开发开放实验区、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产业集聚区等建设成效显著。

  ——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初步建成西藏高原科技创新中心,特色优势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部分优势领域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显著提高。

  ——优势品牌不断增加,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强化“世界第三极”、“人间圣地”、“西藏好水”、“绿色西藏”、“净土健康”等名片效应,加强产品品牌培育,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引导企业完善品牌管理,打造一批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藏”字头品牌。重点在天然饮用水、高原生物、旅游文化等领域分别培育1-2个全国知名品牌。

  ——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对外经贸取得重大进展。面向南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口岸作业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及扩展区、综合保税区等开发开放平台初步建立,口岸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章发展布局

  增强藏中南引领带动作用,促进藏东、藏北、藏西协调发展,强化主体功能区战略约束力,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极、增长点、增长带,构建核心引领、区域联动、极点支撑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第一节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根据《西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的总体布局,综合各地市资源优势、区位条件以及产业发展基础,立足不同区域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区域间产业向差异化、特色化、集群化等方向协调发展,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选择区位、交通、资源、产业基础等各方面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形成若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主一副多点”的产业布局空间形态。

  一主:打造以拉萨为主中心的产业发展核心增长极,以拉萨经开区和高新区为依托,着重强化拉萨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核心增长极作用,形成竞争优势明显的全区产业最大聚集区、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化拉萨、山南两市生产力布局,统筹推进拉萨山南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一副:打造以日喀则为副中心的区域性增长极,发挥辐射南亚、带动周边的引领作用。依托珠峰文化及旅游产业、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塑造“珠峰”文化旅游高端品牌形象、发挥自治区农业科技示范带头作用。依托吉隆、樟木、日屋等重点边界口岸,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南亚贸易通道桥头堡作用。

  多点:充分挖掘昌都、林芝、山南、那曲、阿里等地资源禀赋特征,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

  第二节  优化重点产业布局

  大力推动高原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全域发展、绿色工业规模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壮大发展、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高新数字产业创新发展、边贸物流产业跨越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进自治区建设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重要的“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和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

  第四章重点产业

  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培育具有地方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七大产业。

  第一节 推动高原生物产业快速发展

  积极发展绿色农牧业、健康农牧业、品牌农牧业,进一步优化特色农牧业产品结构,加大高原作物深加工,做大做优藏药产业,做精做优林下资源开发,打造高原生物产业品牌,力争2022年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生产更多高原健康生物制品。

  一、积极发展绿色农牧业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依托优势区域、优势资源,加快调整供给结构,促进优势农牧业优先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牧业进程,打造高原绿色农林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到2020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其中青稞产量达到80万吨以上,蔬菜产量实现100万吨;肉奶产量达到100万吨;新增100万亩人工草地。

  1、发展重点:固基础、扩产能、调结构、打造休闲农业

  加强绿色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实施中低产田改造、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加快蔬菜生产基地、牧区水利、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农牧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绿色农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产品品质。稳步提升青稞、牦牛、蔬菜等大宗农畜产品的供给能力。大力实施青稞增产工程,着力提高青稞单产,增加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加强产品营销、加工等,力争到2020年青稞种植面积稳定在360万亩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大力实施牦牛育肥工程,大幅提高牦牛肉产量,逐步满足区内市场需求,力争到2020年,牦牛数量稳定在450万头左右,形成牦牛繁育、养殖、示范与培训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体系,牦牛个体生产性能与生产效率总体上得到显著提升。稳步推进黄牛改良,加快奶业基地建设,全面推进藏猪产业发展。通过培育和应用优质新品种,有效提升青稞、牦牛、蔬菜等大宗农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调结构,抓特色,增品种。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油菜、藏药材、特色林果等经济作物比例。研制生产具有保健功能的青稞、有机肉奶、绿色蔬菜、优质果品、珍稀菌类等特色农畜产品。大力开发野生蔬菜、特色花卉、药食同源动植物、珍稀鱼类等方面的特色产品。

  打造休闲农业。将农牧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结合,打造以藏中农耕文化、藏东南森林生态景观、藏西北游牧文化与草原生态为特色的休闲体验式农业。重点发展一批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深度体验、自然风光欣赏、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聚集区和精品线路。

  2、发展路径:促改革、强科技、抓融合,做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推进农村土地改革,扩大农牧民增收渠道。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创新土地等资源型资产流转方式,扩大“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改革和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让农牧民的土地及草场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增加财产性收入。

  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将促进牦牛育肥、青稞增产作为农牧业科技攻关的重点,建立全区农牧业科技协同创新联动机制,加强农牧业技术攻关,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农畜产品的品种改良,推广绿色高效种养技术。建立健全集种植业、畜牧业、动物防疫、农机技术服务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于一体的基层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森林病虫害监测防御体系。

推进农牧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特色农牧业“接二连三”,打通一二三产业发展链条,推进“互联网+”现代农牧业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电改观察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