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2018-05-04 14:25:01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近日,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发布了《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能源生产消

五、有序发展绿色优势矿产业

严格把控生态底线,明确区内矿产种类和储备量,引进和发展绿色开采技术,对锂为主的盐湖矿产,铜、铅、锌等优势资源有计划利用,加强对采矿区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优势矿产业保护性开发。

——发展重点:矿产勘查与采选、矿产资源深加工。

矿产勘查与采选。开展对区内现有矿产存量和质量勘查,加大对铜、锂、铬、锌等优势资源勘查评估力度。在保障区内生态环境前提下有序开采,强化对总量配额指标执行情况监督,促进矿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深加工。依托藏青工业园布局有色金属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对优势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积极延伸产业链,提升矿产品附加值。推进铜、钼、锌的深加工和以锂为主的盐湖资源开发。

——发展路径:依托龙头企业,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

加大优势矿产资源整合力度。科学划分资源整合区块,合理设置矿权。提高矿业开发准入门槛,扶持一批高资质、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矿山企业,关停整合实力不强的企业。依托区内大型矿产企业或引进具有一体化深加工产业链的大型知名企业,借助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本运营进行产业战略性重组,加快组建西藏盛源矿业集团,促进矿产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

建设绿色矿山,推动优势矿业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建设绿色矿山的标准改造原有矿山,制定符合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的设计标准,推动新建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快绿色环保技术工艺装备升级换代,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大力推进矿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耕地保护。

第四节 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壮大发展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改善民生用能条件,构建水电为主、多能并举、互联互通的稳定、清洁、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能源体系,积极推进重要的“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建设,进而把自治区打造成为国家清洁能源基地。

——发展重点: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水能。加快内需电源建设,尤其是具有全年调节能力的骨干电源点建设,满足区内用电需求。大力开发区内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域水电资源,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和辐射南亚的清洁能源基地。

太阳能。规划建设藏东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外送基地,鼓励利用既有电网设施按多能互补方式建设光伏电站,加强太阳能热发电和集热利用推广应用。

风能。加强风能资源勘查,推进适用高原的风电机组技术运用,加快推进我区风力发电项目建设。

地热能。重点开发中、高温地热资源,积极开展地热在城镇供暖和工业、养殖(种植)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利用,拓宽地热利用领域。

——发展路径: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加强清洁能源外送通道建设。加强能源开发与外送通道统筹规划,加快推进金沙江上游水电基地外送通道建设,提升区内清洁能源外送能力。加快推进藏中电网与昌都电网和阿里电网联网,力争建成覆盖全区的统一电网。依托已建成的川藏联网、青藏联网,形成连接全区各地(市)、同区外青海电网和四川电网的互联互通的电力供应体系。

争取国家进一步加大扶持自治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与内地省市特别是援藏省市的沟通协调,落实清洁能源外送保障性收购政策。整合资源,组建西藏清洁能源产业集团,加快清洁能源资源开发。鼓励电力交易中心积极参与全国电力交易工作,努力扩大藏电外送规模。

开展清洁能源供暖试点,扩大就地消纳规模。开展光电、光热供暖试点工作。加快城镇清洁供暖建设与改造,制定和完善支持清洁能源供暖的政策。

加强能源资源普查,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布局和时序。按照鼓励、限制、禁止开发和近、中、远期开发,科学规划全区资源开发布局和时序。协调国家相关部门在流域综合规划中充分吸纳水电规划成果,调整相关自然保护区,为自治区清洁能源发展留出空间。

第五节 推动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

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发展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积极发展农业服务业、工业服务业、城市服务业,力争到2022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一、做大做强金融产业

坚持“保障为主、服务实体”路线,落实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实现金融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围绕与南亚国家基础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加强金融合作,实现资金融通,将拉萨市建设成为面向南亚、辐射全区的现代金融中心。

——发展重点:完善金融体系、坚持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完善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健全金融机构,支持西藏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打造为以金融控股、产业投资等为主业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推动其他金融机构发展。完善货币、资本、保险市场相互协调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国开行西藏分行和农发行西藏分行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门。积极推进邮储银行“三农”网点建设。鼓励其他银行、保险机构增设县域网点。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

支持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和倡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发行绿色债券、绿色担保机制、环保产业基金和绿色风险投资基金。

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完善宏观审慎的金融监管体系,增强对经济发展的研判能力,健全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推进金融监管部门与地方金融办、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的深度合作。

——发展路径:挖掘政策潜力,推动金融业“创新、融合、开放”发展。

用足用好用活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正确处理好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在藏银行业金融机构利差补贴和特殊费用补贴政策。适时开展商业贷款利率浮动试点工作。落实并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加强金融制度、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借鉴内地金融试验区的经验,探索建设西藏金融创新园区。重视金融与新技术、新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建立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我区建设。

实现金融和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能源金融、交通金融、物流金融、绿色金融等产业金融,促进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调整信贷结构,改善金融服务。

建立金融开放格局。加快向内地企业开放,适当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入藏,积极参与西藏金融市场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和增资扩股等活动。鼓励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向南亚国家延伸,实现与南亚金融合作的突破。扩大人民币在南亚国家的使用范围,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跨境保险业务合作。

二、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

紧密结合一、二产业发展需求,提高为一产和二产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新兴服务业与现代农牧业、绿色工业、信息化、城镇化有机融合,提升新兴服务业发展层次。

——发展重点: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工程技术服务、养老服务。

发展商务服务业。以拉萨市为重点,以其他市(地)为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企业管理、中介服务、法律服务等领域,大力发展会计、税务、资产评估、人力资源、法律等服务业,加大对创意设计、管理咨询、品牌营销等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商务服务业发展。依托拉萨高新区,培育总部经济,发挥总部经济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发展科技服务业。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提高区内行业技术检测水平。搭建公共数据平台。推动气象、测绘、地震等专业服务机构探索面向社会的服务项目。

发展工程技术服务业。重点发展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和勘查、工程管理等服务。重点培育本地从事工程技术服务的工程公司、设计院、咨询公司、设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

发展养老服务业。重点开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

——发展路径:依托特色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

加强产业联动。面向我区农牧业、藏药、生物制药、旅游文化、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按照各地市的优势产业,培育以产业链延伸为核心的专业生产性服务企业,扩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空间。

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将生产性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等列入各地市鼓励类产业目录,适当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加大政府对新兴服务业发展扶持力度。

第六节 推动高新数字产业创新发展

深耕区内信息化市场,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政务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为西藏发展“智慧旅游”、“平安城市”、精准扶贫、维稳管控等提供有力支撑,打造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和高原大数据中心试点城市。

——发展重点: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数字内容业。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健全自治区信息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大数据中心,有效覆盖云计算服务,整合政府数据资源。积极引进和培育本地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加快建立“互联网+”产业的支撑服务体系。加快推动移动电子商务、手机出版物、车辆定位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

重点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加快“三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跨语言跨终端网络综合信息服务,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国家试点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开展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数字化车间试点应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实现业务向电子政务网的迁移。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搭建西藏特色优势产品网上“天路”。

加大藏文软件的推广应用和研发力度,实施西藏文化数字化整理,支持各类出版单位开展互联网出版业务、建设西藏出版资源数据库,推进西藏古籍数字化、西藏民间文艺十套集成数字化和西藏壁画、绘画、书法、唐卡数字化。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应用。

——发展路径:以信息化应用为重点,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鼓励现有企业拓展区内市场。紧抓西藏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大契机,鼓励现有企业通过融资扩大规模,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延伸产业链,大力拓展区内市场。

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全面深化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共建业务基地,加入运营商开放平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逐步完善区内信息基础设施,增强对产业的支撑力度。

培育骨干企业。与国内知名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和信息产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培育本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产业整合,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集中,加快西藏高驰信息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运营。

第七节 推动边贸物流产业跨越发展

以共享共用为原则,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发展口岸经济,加快推动内外贸易融合发展,加大交通干线、口岸要镇仓储物流培育力度,积极构建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将我区打造成为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

一、发展重点:完善边贸内贸流通体系、建设分级物流体系、建设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完善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中心带动、轴线拓展、层次分工”的中心城区商业空间布局和“便利性商业、体验性商业、辐射性商业”三位一体的市域商业空间布局。优化商业网点空间布局。重点推进商业街区整合工程。

构筑覆盖城乡的商贸市场网络体系。构建“立足地市,辐射全区”的专业市场体系,重点打造以拉萨市为中心,联系七个节点(地市)的专业市场集散带和地市级城乡专业市场体系,构建以连锁经营、共同配送等商业连锁网点经营为主体的现代商业流通方式。

构建分级物流体系。以“服务地市,集散全区,辐射南亚”为目标,构建由“综合物流园区(地市)—物流中心(区县)—配送中心(片区和乡镇)”构成的分级物流体系,形成自治区级、片区级、地区级三级物流节点体系,全面建成覆盖全区的综合物流服务基础设施网络。

加快出口商品生产转运基地建设。建设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带动外向型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精品特色产品出口。鼓励龙头企业、优势企业联合开展基地建设,带动中小企业“抱团出海”,实现外贸规模扩容和结构升级。

2、发展路径:以电子商务、会展经济、口岸经济,推动商贸物流业创新发展

以电子商务推动商贸流通渠道升级。建设以B2C网络购物平台、B2B商品交易平台、资产电商交易平台和第三方开放平台为核心的我区电商平台体系,加快形成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发展,加快西藏商贸物流产业集团组建运营,促进全区商贸流通渠道升级。

发挥会展经济的窗口作用。积极组织各地市招商部门,参加“广交会”、“西博会”、“投洽会”等投资洽谈会,推介特色主导产业项目。发挥“雪顿节”、“藏博会”等我区特色节事活动和品牌投资会展的招商平台作用。

加速发展口岸经济。以综合保税区建设为重要抓手,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形成以吉隆口岸、樟木口岸、拉萨航空口岸为重点,以普兰、里孜口岸为两翼,以日屋、陈塘口岸及亚东乃堆拉边贸通道为支点的口岸开放布局。

第五章 七项行动

推进各类产业加快发展,需要在创新驱动、聚集融合、品牌提升、开放促进、富民增收、人才支撑、绿色环保等方面统筹推进,形成全方位推动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一节 创新驱动行动

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加强高原特色产业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重点实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粮食和果蔬绿色增产攻关、草畜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开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风光互补发电、光热利用等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研究,开展藏成药经典古方、名方的改进提升和二次开发。

建设产业发展创新载体。推进拉萨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积极对接北京亦庄开发区、泰州高新区等战略合作者,将高新区建设成为西藏区域创新和产业高端化的重要基地。积极创建高原特色突出、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国家检验和评测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确处理好高校毕业生政府就业和市场就业的关系,发挥城镇创新载体作用,在各地(市)中心城区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众建设力度,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成功率,增强城镇就业吸纳能力。推进柳梧新区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正确处理好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的关系,在有条件的地市建立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中心,构建以地市培训机构为主体、县乡镇培训点为补充、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培训体系,提升农牧民工在城镇就业能力。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空间,示范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众创空间。加快西藏(拉萨)科技孵化器建设,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园区”全过程的孵化服务链条。借鉴西藏(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经验,继续积极探索异地孵化模式,解决本地孵化环境欠缺、科技创业群体不足的问题。

第二节 聚集融合行动

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建立相互关联和支撑的产业体系,形成区域增长极,推动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藏中南、藏东、藏北、藏西经济区发展,加快拉萨山南一体化发展、推进拉萨—山南—日喀则核心经济区建设,使其成为引领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城镇建设总体布局,统筹拉萨市引领发展、六个中心城镇率先发展、重点县城和特色城镇加快发展。以玉麦乡为突破口,加快幸福、美丽的边境小康村建设。发展县域经济,鼓励有条件的县建设产业聚集区,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就业吸纳能力。

推进产城融合。在各地(市)新城区建设、农牧民搬迁点、小城镇建设中,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发展支撑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产业项目,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产城互动共进、融合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通过产业发展集聚人才,用科学的用人机制吸引人、留住人,形成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充分依托开发区等平台载体,按照项目入驻、企业发展需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宜居宜业产业新城建设,使开发区成为吸纳就业和促进农业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承载区。在边境、交通、江河沿线及发展条件较好地区,培育和建设一批经济社会基础较好、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的特色小镇,依托产业发展,更好地发挥稳固边境人口、提升交通枢纽功能、开发优势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

建设重点园区。建设一批重点园区,搭建经济发展主要承载平台,加快园区发展投资公司组建运营。发挥国家级园区的龙头引领作用,推进优势项目和企业向重点产业园区聚集,形成与其它园区的互动发展,并带动一批自治区级产业园区做大做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统筹区内区外市场与资源,建立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开发开放试验区、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产业合作示范园等。在有条件的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建立经济合作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重点建设日喀则珠峰开发开放试验区、吉隆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拉萨和日喀则综合保税区等。加强与对口支援省(市)、周边省(区)的产业合作,积极建设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推广青藏、川藏飞地园区模式。

加强口岸建设。强化口岸建设,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将口岸建设作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关键举措,重点建设吉隆口岸,恢复重建樟木口岸,加快发展普兰口岸,积极推动亚东国际性口岸开放,研究开放中尼绒辖口岸,推动中缅边境口岸开放建设,开展帕里口岸开放的相关工作。稳步提升拉萨航空口岸功能,积极申请日喀则、阿里、林芝机场开放。谋划开辟日喀则、拉萨铁路口岸,建设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和多式联运跨国物流通道,将边境口岸报关、查验、联运功能前移至中心城市,探索开通南亚班列,实现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欧班列的对接,全面提高口岸节点服务边境贸易和国际旅游的能力。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仁德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