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新增风电装机480万千瓦 推进4大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附规划)

2017-10-11 14:54:52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河南发改委近日印发《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指出,按照生态优先、就近消纳、山地优先、平原示范的原则,规范有序开发风能资源,到2020年累计并网容量达到600万千瓦以上。有序推进豫西沿黄山地、
(七)带动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发展
 
1、提升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竞争力
 
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是许多国家新一代制造技术的代表性产业。着力促进我省的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把自主创新摆在能源科技创新的核心位置。发挥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促进创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依托重大能源工程开展试验示范,提高设备效率、性能与可靠性,提升竞争力,提高可再生能源产业本地化水平。推动全产业链的原材料、产品制造技术、生产工艺及生产装备水平提升,加快掌握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设备制造能力。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加快推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快速下降。
 
2、加大科研体系建设
 
支持可再生能源科研院所加大科研投入。鼓励高校、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的科技创新机制,构建覆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完备的专业技术研究开发体系。支持我省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加强可再生能源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教学水平,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创造条件,引入国内外优秀的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来我省创业。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价格、投资、信贷、财税、入网等激励措施,立足于用活用好国家政策,在国家政策框架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扶持引导作用,围绕提质增效,实现规模扩展型发展到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转变,落实可再生能源目标引导制度,根据国家要求适时实行配额制。结合可再生能源补贴退坡机制,通过鼓励开展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引入市场竞争等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项目收益渠道,尽快摆脱可再生能源对补贴的过度依赖。
 
(二)提升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根据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以及国家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规划指标和年度指导规模管理有关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规范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保障项目建设量质齐升,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研究建立风能、太阳能资源竞争性配置和清退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对长期持有而未开发利用的要予以清退,确保资源合理有效利用。依托规模指标管理、消纳能力评价,完善可再生能源投资预警机制,优化项目布局,引导风电、光伏发电有序开发。加强项目运行监管,杜绝生物质发电项目掺烧煤炭行为。依托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信息化管理水平,为行业管理和政策决策提供支撑。
 
(三)加强可再生能源监管工作
 
围绕落实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要求,进一步做好“放管服”工作。持续强化规划、年度开发方案的统筹指导作用,按照权力与责任同步下放、服务与监管同步加强的思路,充分发挥地方就近监管与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便利,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根据能源行业特点,明确各级各部门监管职责,形成规范有序、公开透明、覆盖全社会的可再生能源监管体制,对可再生能源规划建设、并网消纳、质量控制、安全生产,以及补贴资金申报、征收和发放等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管。
 
(四)培育可再生能源中介服务行业
 
鼓励发展以资源勘查、工程设计、工程建设、技术咨询、检测认定、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设施维护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服务体系,培育壮大中介服务行业。推动可再生能源企业标准化建设,鼓励有关科研院校和企业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相关地方行业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提高行业影响力。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和维护,完善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体系,提升农村能源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实现农村能源清洁化、优质化、产业化、现代化。
 
五、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投资估算
 
“十三五”期间,我省规划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80万千瓦,总投资约330亿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450万千瓦,新增太阳能热利用面积4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80亿元;新增生物发电装机容量23万千瓦,固体燃料16万吨,总投资约50亿元;新增地热开发量8200万平方米,地热总投资约90亿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新增直接投资累计达到750亿元。
 
(二)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可替代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同时可有力带动相关产业,大幅增加新增就业岗位,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对环境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且积极作用。
 
1、生态环境效益
 
风电、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在能源生产过程中不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而且可显著减少各类化石能源消耗,同时降低煤炭开采的生态破坏和燃煤发电的水资源消耗。农林生物质在全生命周期内没有污染物质排放,生物质发电排放的污染物也远少于燃煤发电。
 
到2020年,我省各类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折合年节约2139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06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6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11万吨,减少烟尘排放约15万吨,年节约用水约1亿立方米,环境效益显著。
 
2、社会经济效益
 
我省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尤其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当地旅游业、建造业发展,增加就业人口,加快落后地区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地区间经济社会均衡和谐发展。
 
可再生能源上下游产业涉及勘察、设计、研发、装备制造、建造安装、运维服务等相关行业发展,可新增就业岗位,也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对宏观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更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
 
六、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一)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几乎不产生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生物质能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包括SO2、NO2、粉尘、非甲烷总烃等少量污染物,垃圾焚烧发电虽然比重较低,但会产生烟尘、HCL、SO2、NOX、重金属颗粒、二噁英等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噁英毒性较强,需严格监控。
 
2、水环境影响分析
 
(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可再生能源企业的COD、N-NH3等污染物的排放量相对较小,通过污水集中处理和提高废水综合利用率,可减少水污染物向地面水环境的排放量,对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沼气发电和地热能源项目用水量较大,新建项目选址时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优化用水方案,实现一水多用,降低全厂耗水指标。可通过迁移或者淘汰位于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周边的工业企业,进一步减轻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压力。
 
(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多数可再生能源企业生产过程基本不采用地下水,地热利用行业虽采用地下水,但基本并未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采取回灌措施后,对地下水总量基本无影响。由于企业不直接向地下水排放污染物,正常情况下,对地下水水质无直接影响。
 
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可再生能源行业产生的工业固废主要包括沼气工程的沼渣和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飞灰。风电、光伏、垃圾发电等产业将产生少量的危险废物,应加强对收集、暂存、转移等环节的管理,健全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制度,增加危险废物处置企业,以实现集中安全处置,严禁排放和擅自处理危险废物。
 
4、声环境影响分析
 
随着示范区建设和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呈现设备大型化、占地集约化的趋势,设备噪声源强度越来越大而厂址用地又逐步压缩,这就造成噪声控制难度加大。随着居民维权意识增强,风电的噪声污染逐渐成为与当地居民矛盾的焦点。应通过减振隔声、消声吸声等降噪措施和维持噪声防护距离等方式减小企业运行噪声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5、其他环境影响
 
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一些非传统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当地可再生能源行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矛盾问题,包括风电的光影影响、沼气及焚烧发电散发的恶臭,可通过设置防护距离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影响分析
 
可再生能源产业空间布局分散,以点为主,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影响较小。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虽然总用地面积较大,但风电大部分为临时用地,后期可以通过土地整治恢复植被;光伏发电则可以利用农业大棚、水面、建筑墙面等发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建筑光伏,减轻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