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能源转型的是与非:电价高低不是唯一标准

2018-06-06 16:54:09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2010年,德国联邦议会批准了一项旨在2050年实现8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以风电、太阳能、生物质为主体)的法案。2011年,受到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德国决定修改核电站延寿的计划,到2022年关停全部核电站。

2010年,德国联邦议会批准了一项旨在2050年实现8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以风电、太阳能、生物质为主体)的法案。2011年,受到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德国决定修改核电站延寿的计划,到2022年关停全部核电站。这一"80%可再生能源 + 弃核"的能源政策,后来被广泛的称之为德国的能源转型(Energiewende)。

尽管能源转型,至少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讨论中已经出现。但这一法案陆续补充了温室气体减排80%-95%,减少能源消费50%,以及为实现80%目标而设定的中间年份目标:2025年40%-45%,2030年50%,2040年65%。

这一被德国总理默克尔称之为"世纪工程"的能源系统变革,在过去的几年间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等的密集关注与评论。其中,有称赞乃至崇拜,认为德国的能源转型如果能够实现目标,将具有全球样板含义,为减少能源与环境安全,特别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提供巨大的榜样力量。也有批评乃至揶揄,说其目标不合适,2020年肯定完不成,或者目标实现成本太高,电价太贵了,或者煤炭反弹,排放增加了,等等。

当然,笔者特别强调,这并不表明两种极端意见是相称并且对等的。从笔者个人看法而言,持正面看法的意见还是占多数。

基于此,作者将聚焦在一些具体的争议问题上,力图以"描述性"的方式解读不同的意见以及来龙去脉,力图为借鉴提供一个方法论视角。

能源转型就是自给自足?

在评价的频谱上,最左端的无疑是各种环境NGO组织、生态学学者乃至一些哲学家。在他们看来,80%的可再生能源意味着还有20%的化石能源,这比例完全应该进一步到100%可再生能源。

这方面的言论包括"化石能源是落后的、注定要被淘汰的能源"、"非洲根本不需要建电网了"、"储能+分布式发电已经是现实了"。从人类的天性来看,尽管彼此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但是渴望独立的趋势却从来没有改变过,自我供应、自给自足永远是追求的目标。

从能源使用来看,自己发电,成为prosumer(生产者+消费者),而不是传统的化石能源的供应方式,可以满足人的这一本质需求。因此,发展独立的、不依赖于任何外部供给,甚至备用都自己搞的能源供应模式,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而在另外一端,则是完全没有共同语言(可以互相称之为"臭名昭著")的一些组织与机构。这类机构,在欧洲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典型的,比如美国的能源研究所(IER)。这一机构的圣经"包括煤炭是廉价的、好的,石油永远伴随人类,德国是典型的"绿色失败 ",成本高、收效低,居民电价高,引发能源贫穷问题,不一而足。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电力交易小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