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举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

2018-05-18 14:37:22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5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专题新闻发布会。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王

5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专题新闻发布会。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王雨锋、畜牧处处长白音、农畜产品质量监管局局长王坚、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站长杨印成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黄海燕主持发布会。

内蒙古举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黄海燕:

各位记者朋友:

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媒体记者的光临。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10大行动计划),于2018年启动实施。

民以食为天。高质量发展事关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而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畜产品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做好10大行动计划的新闻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在这里召开“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专题新闻发布会。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王雨锋:

内蒙古举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

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感谢一直以来关注、支持农牧业工作的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 (以下简称10大行动计划)做一简要通报。

一、背景和意义

2018年2月6日,原农业部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全国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部署推进质量兴农重大行动。为贯彻会议精神,结合内蒙古实际,我厅提出制定实施10大行动计划。

10大行动计划是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及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将总书记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农牧业农村牧区实践的具体行动;是坚持质量兴农兴牧、绿色兴农兴牧、品牌强农强牧,加快推动农牧业由数量优先转向质量第一、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全面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抓手。

二、主要内容

10大行动计划坚持把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的理念贯彻始终,即在领导力量和技术力量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一)农牧业生产标准化行动计划。重点围绕玉米、马铃薯、大豆、小麦、水稻、向日葵、奶牛、肉牛、肉羊、生猪、马等11个优势产业,到2020年,制修订并推广一批全程绿色种养高质量标准,建成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提升农牧业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高效化发展水平。种植业,六种作物主推标准达到106项,新增标准化生产面积3000万亩,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率由目前的32%提高到60%以上。畜牧业,五大畜种为主的主推和配套标准达到108项,畜牧大县为主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存栏规模达到5000万头只以上,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覆盖率由35%提高到60%以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引领模式。

(二)农牧业产地环境净化行动计划。重点围绕农牧业生产环境污染防控,通过推行农业生产“四进四控”,种养环节投入品监管,秸秆、农膜、畜禽粪污等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措施,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生产科学、环境清洁、约束有力、绿色高效的产地环境净化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全区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提高12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1%以上,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提高20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提高2.5个百分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提高6个百分点;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提高20个百分点。

(三)农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重点围绕良种繁育、绿色种养、农牧业全程机械化和互联网+农牧业,培育引进一批优良品种,研究、推广一批提质量、保安全的农牧业生产新技术、新模式,创建一批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农牧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构建农牧业大数据平台,提升科技对农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畜禽良种化率由90%提高到95 %,奶牛、肉牛优质冻精实现全覆盖;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由83.5%提高到85%;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4%提高到56%以上。

(四)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将品牌打造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以及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紧密结合,聚焦品牌宣传推介、“三品一标”建设、优势畜产品产地追溯、特优区建设、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绿色农畜产品输出,重点打造提升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肉羊、科尔沁肉牛、乌兰察布马铃薯、河套小麦、内蒙古杂粮、河套葵花籽6个区域公用品牌,每个盟市提升1-2个地方区域公用品牌,逐步构建起全区上下合力推进农牧业品牌提升的工作体系,力争到2020年打造20个以上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五)农牧业执法行动计划。紧紧围绕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增强公信力和威慑力,努力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牧业生产经营秩序。到2020年,农牧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建立自治区农牧业综合执法机构,实现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农牧业综合执法全覆盖;各级农牧业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执法公正规范,检打协调联动的农牧业行政执法格局基本形成;农畜水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非法转基因、违法违规屠宰、违禁使用、非法添加、滥开滥采等行为得到坚决遏制。

(六)农牧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以扶持培育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服务带动小农牧户,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到2020年,全区在农牧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牧场达到3万个以上,全区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600个以上,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稳定在600个以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每年增长10%以上,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到8000个以上,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800万亩以上,构建起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

(七)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旗县创建行动计划。以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基层监管能力为核心,带动我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到2020年,力争全区创建20个国家安全县,50个自治区安全县;安全县“三品一标”产品占当地食用农畜产品生产总量或面积的比重达50%;安全县生产的重点农畜产品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安全县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5000人;国家和自治区安全县生产的主要农畜产品总体合格率分别稳定在98%和97%以上。

(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追溯管理行动计划。重点提升农畜产品追溯管理能力、隐患排查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到2020年底,全区年定量监测农畜产品达到3.1万批次,速测筛查样品达到30万批次,主要农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瘦肉精”等违禁物质添加得到有效遏制。农药、兽药、种子、化肥、饲料等农牧业投入品经营主体实现可追溯管理,“三品一标”企业、农垦企业和国家级、自治区级龙头企业以及农牧业部门支持建设的各类示范基地全部纳入监管追溯范围。

(九)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行动计划。重点围绕草原执法监管、惠农惠牧政策落实、科学保护建设与利用草原等方面,积极开展依法治草、强化草原保护政策和项目管理、大力促进草牧业发展、加强草原生物灾害绿色防控和推进草原保护建设标准化等工作,达到保护和提升草原生态质量,有效遏制草原退化趋势,促进草牧业发展的目的。到2020年,全区天然草原植被平均盖度稳定在45%以上,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年种草面积保持在3000万亩以上,优质草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青贮饲草料年贮量达到2200万吨(鲜重),年生产优质牧草种子300万公斤,饲草料生产供给能力大幅增长,牧区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探索出不同经济类型区草牧业发展模式雏形;我区草原保护建设总体工作继续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

(十)农牧业创新性、突破性工作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与前9项不同,是对前9项行动计划的一个补充和延伸,也是整体农牧业工作的一个综合行动,更是创新和突破的导向性工作。包括了农村牧区四项改革、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畜牧业提质增效、马产业发展、牧区现代化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农村牧区创业创新、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牧业产业扶贫、“三区一园”建设、农牧业走出去和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13项具体任务。到2020年,确保全区粮食产量稳定在550亿斤左右,牲畜总头数稳定在1.2亿头只以上,草原植被平均盖度稳定在45%左右,农畜水产品总体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加快推进农牧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力争本部门、本单位的整体工作进入农业农村部同行业前三位,扎实迈好乡村振兴第一步。

这10大行动计划一定三年,分年度组织实施,年度任务年度完成,边推进边总结边完善,环环相扣、年年提升。为此,我们先行制定实施的是2018年10大行动计划,并已经印发各盟市执行。

三、保障措施

为统筹推进10大行动计划落地落实,强化组织保障,农牧业厅将成立10大行动推进领导小组,建立“一个行动计划、一名厅领导负责、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加大技术支撑,加强统筹调度和舆论宣传,严格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集全系统之力,推进10大行动计划落地落实见成效。

10大行动计划每一项都有详细的任务目标、实施举措,欢迎媒体朋友们详细了解、深度报道,也欢迎媒体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情况通报完毕,谢谢大家!

内蒙古日报记者:

农牧业生产标准化如何推进?将会对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内蒙古举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

畜牧业方面,我区将通过以下措施,推动畜牧业生产标准化建设。一是狠抓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坚持无标有标、有标提标的原则,重点围绕奶牛、肉牛、肉羊、生猪、马等五大畜种,主推标准70项、修订标准16项、制定规范22项,推进畜产品生产全过程标准化,基本构建起质量兴牧、绿色兴牧、品牌强牧的标准体系框架。二是大力开展标准宣传贯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广泛深入开展标准宣传,营造畜牧业生产标准化的氛围。在畜牧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和时间节点,组织专家宣讲团深入基层,培养一支学标准、懂标准、用标准的队伍,推进标准落地。5月份分3个畜牧业生产标准化宣讲团赴12个盟市开展宣讲。印发一批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明白纸,引导农牧民按标生产。三是狠抓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畜牧业以重点项目为支撑,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突出“种、料、装、防、管、加”六大关键环节,在66个养殖大县和重点旗县,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牧场300个,建设50万头奶牛、200万头肉牛、3000万只肉羊、400万头生猪的标准化基地。四是加强标准化生产的监管。制定自治区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加强标准化基地认证、产品认证,严格投入品监管,推进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五是推进产销衔接。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探索“互联网+标准化”等营销模式,采取农超对接、直销店、体验店、博览会等形式,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推行畜牧业生产标准化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当前,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必须用标准化的理念和要求,不断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和完善畜牧业标准体系,实施畜产品生产全过程标准监控管理,能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健康。二是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畜牧业标准化是科技兴农的载体和基础,是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只有全面落实标准化生产,才能有效提升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标准水平,才能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三是有利于提升畜产品竞争力。畜牧业标准化将畜牧业产业链各环节紧密联接起来,按照严格的标准规范组织生产管理,把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的轨道,有利于提高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有利于实现畜产品增值、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

北方新报记者:

舌尖上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农牧业厅将会有哪些计划和措施来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农畜产品质量监管局局长王坚:

首先,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关注。

据统计,人民群众90%以上的食物来源是农畜产品,所以说,食品安全的基础在农牧业,源头是农畜产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实现全民健康,因此,保障农畜产品质量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近年来,全区各级农牧业部门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落实监管责任,坚持“产”“管”并举,我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很快,特别是近5年来,全区主要农畜产品总体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今年第一季度国家对我区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了97%。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期待,在从“吃饱”向“吃好”、“吃安全”、“吃营养”的转变过程中,我们还有许多短板要补齐,我厅提出的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就是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坚持高质量引领。

可以说10个行动计划每个都涉及到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下面我着重介绍一下第七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旗县创建行动计划和第八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追溯管理行动计划。这两个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全区年定量监测农畜产品要达到3.1万批次,速测筛查样品达到30万批次,主要农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要稳定保持在97%以上。农牧业投入品经营主体、“三品一标”企业、农垦企业和国家级、自治区级龙头企业以及农牧业部门支持建设的各类示范基地全部纳入监管追溯范围。同时,要创建50个自治区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旗县,并完成好国家级安全县创建任务,国家级、自治区级安全县主要农畜产品总体合格率分别稳定在98%和97%以上,把安全县打造成我区绿色、优质农畜产品的生产样板区和产销对接的一块金字招牌。

在2018年,我们将继续对12个盟市的70多个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旗县、菜篮子大县和农畜产品主产旗县4大类产品39个品种117项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物参数进行监测,共计划定量监测农畜水产品样品1.5万批次以上、农牧业投入品4700批次以上、速测筛查样品10万批次以上。完成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督抽检尿样1.5万批次以上,屠宰环节“瘦肉精”专项监督抽检4000批次以上,生鲜乳专项监测800批次以上。全面完成第二批6个国家级安全县命名、挂牌工作,同步开展第四批17个自治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继续探索实施“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奖补激励新举措,确保 “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年增幅达到6%以上,产量增幅达到25%以上,通过增加绿色优质的农畜产品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同时也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媒体朋友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人民吃得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农牧频道记者:

农牧业产地净化行动包括哪些内容?化肥、农药负增长如何实现?将怎样推进地膜、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白音:

一、农牧业产地净化行动包括哪些内容?

农牧业产地环境净化行动,重点围绕农牧业生产环境污染防控,通过推行农业生产“四进四控”,种养环节投入品监管,秸秆、农膜、畜禽粪污等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措施,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到2020年,基本建立生产科学、环境清洁、约束有力、绿色高效的产地环境净化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全区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

二、化肥、农药负增长如何实现?

1.化肥。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降低使用量为目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型肥料使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2018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000万亩以上、推广施用农家肥4100万亩、推广秸秆还田面积2800万亩,化肥使用量同比减少3.17%,实现“负增长”。重点在12个旗县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在20个旗县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1400万亩,在37个旗县开展耕地轮作500万亩试点。开展黑土地保护整建制推进试点,完善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

2.农药。以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为目标,重点在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绿色防控、高残留农药替代、精准科学施药、统防统治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六个方面发力。2018年,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重大病虫源头区全面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整建制开展绿色防控。全区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3.7%,实现“负增长”。重点在50个旗县实现绿色防控面积4500万亩,在42个旗县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4000万亩。

三、将怎样推进地膜、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1.地膜。按照“源头减量,过程管控,末端利用”思路,在水热条件较丰富地区控制和减少覆膜种植面积200万亩以上,实现控膜提效。在冷凉干旱和盐碱化严重地区强制采用新国标合格地膜,提高地膜回收率。加大无膜浅埋滴灌、育苗移栽替代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减少地膜用量。依托国家地膜回收行动项目,在15个旗县开展农用地膜回收试点,当季回收率达到85%以上,并对回收地膜进行再利用。在5个旗县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集中连片示范2000亩。增设地膜残留监测点50个。

2.秸秆。按照农业农村部秸秆利用“五化”要求,坚持农用优先,重点开展饲料化和肥料化利用。结合“粮改饲”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玉米全株青贮规模,通过青贮、微贮、黄贮和配方饲料生产,消纳45%左右秸秆。积极推广秸秆粉碎还田,配套相关技术,扩大补贴范围,使秸秆还田率达到25%。推广秸秆气化和颗粒燃料等生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5%。依托国家东北秸秆处理行动项目,在粮食主产区12个旗县整体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利用率达到85%以上,阿荣旗、科右前旗、突泉县和敖汉旗等4个样板旗县达到90%以上,秸秆焚烧现象得到基本遏制。

3.畜禽粪污。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资源化”五化要求,推动生产设施达标,投入品科学、合理、规范使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国家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带动,推动全区99个旗县区全面建立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机制,以32个生猪、奶牛、肉牛主产县为重点,通过利用畜禽粪污制作有机肥和发展沼气等方式,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2018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0%。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

内蒙古农畜产品将如何重点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王坚:

品牌强农强牧是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体现。我区有很好的发展农牧业区域公用品牌的基础,2017年,我区的“乌兰察布马铃薯”、“锡林郭勒羊肉”、“五原向日葵”、“科尔沁牛”4个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获“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今后三年,我们将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实施品牌提升行动计划,重点打造提升锡林郭勒草原肉羊、科尔沁肉牛、乌兰察布马铃薯、河套小麦、内蒙古杂粮、河套葵花籽6个区域公用品牌,每个盟市提升1-2个地方区域公用品牌,逐步构建起全区上下合力推进农牧业品牌提升的工作体系,力争到2020年打造20个以上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我们将多措并举,推动我区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一是抓好品牌宣传推介,我们将聘请专业团队,设计打造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整体宣传推介行动计划。聘请内蒙古籍的文化名人,担任推广大使,发挥名人效应,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营销能力。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开展以“亮丽内蒙古、绿色好产品”为宣传主题的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介活动,二是加大“三品一标”建设力度,集中力量促进6个区域公用品牌和地方区域公用品牌的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到2018年底,全区“三品”用标企业达到1100家,产品总数达到3100个,产品产量达到1500万吨,约占全区同类农畜产品产量的30%;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达到117个。三是建立完善优势畜产品产地追溯体系。在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两大牧区力争落实100万只左右肉羊佩戴追溯电子耳标任务,为培育壮大肉羊区域公用品牌打好基础。四是推进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建设。2017年,我区锡林郭勒草原肉羊特优区和杭锦后旗河套向日葵特优区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今后我们将组织落实好第一批国家级特优区建设工作,并启动自治区级特优区创建工作,为申报第二批国家级特优区做好项目储备。五是实施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聚焦呼伦贝尔市牛羊和林下特色产业、兴安盟粮油和牛羊产业、通辽市肉牛和玉米加工产业、赤峰市杂粮杂豆和牛羊产业、锡林郭勒盟牛羊及其副产物的开发产业、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及主食加工产业、巴彦淖尔市向日葵和小麦等产业,打造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六是加快绿色农畜产品输出。以自主办展、组织参加展会、运营精品馆等为主要抓手,持续推进输出工程,重点推介区域公用品牌及相关企业产品品牌。

中国改革报内蒙古记者站记者:

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有哪些举措?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站长杨印成:

这次制定的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既包括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也包括传统小农牧户。中央已明确提出,既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又不忽视小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在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上,近几年,自治区在发展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农牧业生产性服务组织等方面出台一些列文件,经营主体也有了蓬勃发展。到2017年底,全区已认定的家庭农牧场达到10325家;注册登记的合作社为8.21万家;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为1802家;农牧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200多万亩。

今年我厅在全区实施农牧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一手要抓农牧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练好“内功”;一手还要抓政策完善落实,强化“外援”,不断增强经营主体能力。

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全区认定的家庭农牧场达到3万个以上,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600个以上,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稳定在600个以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每年增长10%以上,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到8000个以上,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800万亩以上,构建起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扶持家庭农牧场健康发展。完善家庭农牧场认定办法,加大培育力度,评定示范家庭农牧场,开展精准管理服务试点。2018年底,经农牧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牧场达到1.7万个,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牧场达到350个。

二是推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推动合作社联合与合作;指导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规范发展。2018年,全区合作社示范社达到2200个以上,注册商标的合作社达到1500个,认证“三品一标”的合作社增长10%以上。

三是发挥农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创建自治区级示范联合体,开展重点龙头企业评定和监测,2018年,全区培育300个联合体,创建80个自治区级示范联合体,与农牧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的龙头企业比例超过50%。

四是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服务能力。2018年重点培育以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为主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1000个,在耕、种、防、收等环节,新增托管服务面积200万亩以上;同时,在11个旗县,重点开展整村或连片地块托管服务。

五是促进小农牧户与现代农牧业发展有机衔接。引导农牧户采取互换并地等方式,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服务,提高小农牧户生产机械化水平。支持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小农牧户开展集中销售,引领小农牧户对接大市场,提高小农牧户的自身生产经营能力。

六是加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采取多种方式,对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进行培训。2018年培训经营主体带头人1.6万人,现代青年农场主1000人

七是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扶持返乡下乡人员领办创办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培育一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典型。

八是搞好土地流转服务。引导经营主体通过土地草原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全区土地流转面积稳定在3600万亩以上,草原流转面积达到8000万亩以上。

今年,还要落实《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在财政税收、用地用电用水、农牧业基础设施、金融信贷、保险保障、营销市场、人才科技等7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具体扶持政策。同时,为农牧业经营主体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好服务。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语广播记者:

内蒙古草原作为我国北疆绿色屏障,地位十分重要,下一步将怎样加强我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

王雨锋: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是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内蒙古的时代担当。我们以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行动为引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

在思想理念上,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美丽草原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美丽草原就是内蒙古牧区最大的优质资产、草原生态就是内蒙古牧区发展生命线的思想认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制度政策上,要大力推进草原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筑牢北疆生态防线。严格实行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轮牧、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态保护监测评估制度,认真落实和完善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行补奖资金兑现与牧户禁牧和草畜平衡履责情况挂钩,建立受益农牧户的“履责奖惩制度”,不断强化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管。开展草原保护建设标准目录梳理、汇编工作,完成天然草原植被破坏、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和草原大数据3类地方性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工作。

在依法治草上,要坚持严格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草原,强化草原执法检查,加大草原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征占用草原审核审批程序。开展草原资源全天候遥感监测,做到草原资源底数清、情况明,草原违法行为早发现、早查处、早治理。

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要将草原保护建设项目与我区扶贫工作有效结合,将任务资金向国家和自治区贫困旗县倾斜。不断加强草原保护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管工作,稳步推进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已垦撂荒草原治理和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等工程的落实。建立健全草原生物灾害绿色防控体系,对牧业旗县的监测预警软件和防治队伍进行升级更新,确保在鼠虫害多发期不发生重大草原生物灾害事件。

在产业发展上,要在科学保护好草原的基础上,积极深化草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打造草原牧区高端畜产品生产区、半农半牧区优质畜产品生产区、农区特色畜产品生产区和呼伦贝尔农垦集约化现代草牧业示范区的布局,在全区16个旗县和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率先开展草牧业试点工作,探索出不同经济类型区草牧业发展模式雏形。

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行动,到2020年,使我区天然草原植被平均盖度稳定在45%以上,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年种草面积保持在3000万亩以上,饲草料生产供给能力大幅增长,牧区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区草原保护建设总体工作继续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

黄海燕: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5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专题新闻发布会。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王雨锋、畜牧处处长白音、农畜产品质量监管局局长王坚、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站长杨印成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黄海燕主持发布会。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畜牧处处长白音: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电改观察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