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2018-01-24 10:47:01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人脸识别等技术,各地在社会治理智能化方面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人脸识别等技术,各地在社会治理智能化方面积极探索,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不断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慧眼识低保,社会救助精准了

家庭申请低保前半年可支配总收入为5500元,人均月收入230元,家庭无其他财产,符合低保救助标准……安徽滁州天长市市民陆某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各项财产明细伪装完,自以为可以蒙混过关,不想材料刚递上去,就被查了个底儿掉:家庭申请低保前半年可支配总收入实际为16800元,人均月收入700元,申请人名下拥有一建材经营部和食品经营部,家庭还有一辆东风日产轿车。

有啥“慧眼”,能够一下子识别?原来,滁州市去年9月成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并建立了居民家庭状况核对平台,该系统将社会救助、婚姻登记、人社、工商等多部门信息进行联网共享。工作人员只需提交申请人身份证、查询授权书等,借助平台“大数据”搜索,申请人的家庭房产、车辆、税务、社保等信息一目了然。

滁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张静认为,通过平台核查,提高了低保对象认定的准确性,“更主要的是打破了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如今,所有信息联网管理,两个人就可以完成核查工作:一人专门负责核查已录入平台的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财产查询授权书、核对授权书等信息,确保手续齐全;另一人将申请人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录入,这时平台会显示各部门掌握的申请人住房、车辆等所有情况,工作人员逐一核对,并出具报告。

“我们会把出具的核对报告、发现的预警信息反馈给各县市区低保审核、审批部门,由他们进一步甄别处置。”张静表示,“大数据”核对不会代替入户调查,而是在之前把一道关,把企图蒙混过关者提前筛除,节省大部分人力,同时核查后掌握的信息也为后期入户调查提供帮助。截至今年6月初,核对平台共受理核对业务20207户45613人,发现预警信息1635条,均已反馈给相关审核、审批部门,并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做出了清退或驳回申请的处理,从而提高了社会救助的精准度。下一步将扩大应用,把相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全部纳入平台核查范围。

刷脸进大楼,公租房管理高效了

下午5时40分,杨鹏程下班回到仁文公寓。在大楼过厅,小杨将脸对准大门旁的识别仪,识别仪的屏幕自动亮起,显示出小杨的脸,很快,屏幕上出现了小杨租住的房间号以及“验证成功”的字样,旁边的玻璃门自动打开。“不用拿钥匙、门禁卡,真是太方便了!”小杨说,“最重要的是安全,非租户根本进不来。”

29岁的小杨是一名海洋石油勘探工程师,尚未成家,从山东来上海浦东工作才两年多。去年,小杨入住浦东新区区筹公共租赁住房仁文公寓。“我们从一开始就推出了以人脸识别为主要手段、指纹识别为辅助补充手段的智能控管门禁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门禁刷卡方式。”浦东新区公共租赁住房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经租运营部经理屈才平说。

为解决青年职工、引进人才阶段性居住困难,上海推出了公租房这一保障性居住政策。因有政府补贴,公租房租金低于同等条件的普通租赁住房。价格“落差”,有时会引来不当逐利之人。“我们的智能化管理,可以杜绝这种现象。”屈才平说。

每个租客办入住手续时,在物业管理处当场采集脸模与指纹。由于人脸与指纹具有唯一性,可有效限制公租房住户以外的其他人员进出小区,不仅为住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而且从技术上实现了对转租、转借、群租等违规使用公租房行为的管控。“到目前为止,小区未发现转租、转借行为,租金收缴率也达100%。”小区物业经理祝慧丽赞赏有加,“有了这个系统,我们的管理方便了很多。”

“对于亲人朋友的短期探访居住,我们酌情开通短期识别功能。”屈才平介绍说,“为了保障租客的隐私,采集的信息不能导出。如果租客搬离,信息就被删除。”

据上海市住建委有关人士介绍,上海其他一些区的公租房也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化管理手段,如在入户门锁中采用刷身份证或手机动态密码开锁等。上海市住建委人士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在公租房项目全面推广这些智能化手段,依靠“制度+科技”,进一步提升上海公租房运营管理水平。

大数据监控,高价医疗管住了

“药械采购数据异常,请注意风险提示!”近日,四川省药械集中采购监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某医院的医用耗材采购价明显高于全省上月最高价,平台系统自动发送风险告知书后,该医院随之进行了整改,对采购价格进行重新调整。

四川省卫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四川已建成药械集中采购监管平台,将全省近850家公立医疗机构和4698家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的药械采购统一入网,通过对常规上网限价药、基础输液等药品以及高值医用耗材的年度采购平均价、最低价、上月最高价等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形成对异常采购价格的实时监控。

以大数据为基础,四川药械采购的价格控制成效斐然:2014年到2016年底,全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在已执行的全国省级最低中标价基础上,产品加权平均价平均下降近10%;2016年,全省药械挂网产品参考价较省外价格平均降幅达近25%。

针对“大处方”产生的高价医疗,大数据再次大显身手:四川设立医疗智能审核系统,借助大数据对千千万万份医疗费用单据的合规性进行“把脉”。

在新津县卫计局二楼的大数据监管中心,一张几乎占据整个墙面的显示屏上,数据实时变化。据介绍,该中心将全县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全部纳入监管范围,门诊、住院费用、药品等基本医疗项目的情况会实时出现在显示屏上。同时,监管平台设置了单张处方金额标红警戒线。若初步预判属于异常处方,卫计局便会启动调查程序。

目前,在新津等地完成试点的智能审核监管系统正在实现对全省范围医疗行为的覆盖。届时,此套利用大数据建成的监测系统能实现卫生医疗行为的24小时实时在线监控,从而遏制“大处方”“不规范处方”等现象。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蒋桂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