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为何没有提“智慧城市”?原来已经有了新的布局
4月20日,城市智慧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研讨会在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主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协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晓莺、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党齐民到会致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细心的人或许会发现,他说的是“智慧社会”而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智慧城市”。这是为什么呢?与会专家认为,这是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就是说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升级版,信息化的举措、战略不仅仅在城市里,而是扩展到整个社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首席科学家贺仁龙指出,新型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新型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设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以创新引领、数据驱动,能够实现城市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相比传统的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的一大特点就是资源一体化,包括以政务云主导,与其他的行业云、公共云实现协同健康发展,以及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集众智、汇众力的过程,要鼓励多元化参与。他特别提到现在比较流行的“城市大脑”之说,指出这需要各个平台和高科技公司结合起来,以联动和互动促使“城市大脑”真正运转起来。
《中国建设信息化》首席记者陈桂龙指出,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许多尝试,取得良好效果。我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和地方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要坚持统筹推进、创新引领、驱动发展、技术应用、惠及民生、合作共赢、确保安全。尤其是在创新引领方面,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快马加鞭争取主动局面。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市民生活改善,大力推进技术应用、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紧紧围绕数字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开发建设更多智慧应用产品,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智慧建设带来的实惠。
科大讯飞智慧城市行业总监邵文明提出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新事物,为什么这两年会这么热?他认为,这主要因为有了更多的原始数据,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优化智能应用。比如,上世纪90年代,我们已经有语音合成技术。但是当时处于传呼机时代,语音合成的效果是一字一顿的。而现在已经变得很流畅,未来还会加入更多语气、情感,这是进一步再优化发展的方向。现在全世界在人工智能最顶尖技术方面,其实是中美双强的竞争,双方各有优劣。美国的优势在于基础研究方面做得好,而中国则非常擅长应用。比如移动支付技术,其实全世界到处都有,为什么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用得特别好?就是基于中国快速的实践创新。
上海苏打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EO高丰谈了对于大数据的一些思考。过去,人们常说数据是一种石油,即它是一种资源,现在我们更多讲“数据是公共的基础设施”,从而成为创新土壤之一。关于数据开放,他认为并不只是指数据本身的开放,它实际包括问题的开放、数据的开放、市场的开放,这三者的循环开放是开放式创新最关键的一步。在数据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认为这是单一的数据问题,或者是很单一的电子政务问题。其实,在数据驱动背后,是问题导向、场景牵引。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陆森认为,信息化是和人类社会发展一脉相承的概念。为什么现在把信息化作为重要的概念提出?因为信息传播的技术和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信息化可能是在社会当中形成一个辅助性角色,现在慢慢变成引导性角色。在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带来社会形态变化、带来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化,最后带动整个人类社会的转变。这么多年来,上海从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港到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取得很多成效。上海是全国省级政府里面第一个推出数据门户的。未来应进一步打造好“Data上海”,推动政府数据开放,让沉睡在政府部门的数据“醒”过来。
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涛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三重模式作了发言。第一重模式是新型智慧城市,第二重模式是智慧城市群,第三重模式是网络空间的全球城市。他认为,上海要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不能停留于传统的全球城市概念。传统的全球城市主要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控制人流、物流、资金流。而现在我们说的全球城市应该是能够控制信息和大数据资源,它作为全球网络的节点,要么是技术创新引领,或者能够汇聚全球的大数据资源,或者是拥有一个覆盖全球的应用平台,从而在网络空间中成为全球性的城市。这种网络空间的全球城市与全球的政府、企业、个人等形成生态圈,而城市正是城市生态圈的建构者。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就必须打造全球先进信息通讯网络,强化全球通信枢纽服务供应,努力成为高度互通、充分共享的新型智慧城市。如果这样的目标能实现,上海就能在网络空间中成为全球性的城市。
责任编辑: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