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化工长子经济转轨过程的信息化历程

2014-06-04 17:00:34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松花江畔的明珠 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畔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前身是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以染料、化肥、电石三大化为标志的我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1954年开工建设,1957年
松花江畔的明珠
 
        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畔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前身是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以染料、化肥、电石“三大化”为标志的我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1954年开工建设,1957年建成投产;1998年整体上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999年重组为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吉化集团公司;2007年两个公司整合为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各部委对吉林石化的发展高度重视。50多年来,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吉林石化视察,对企业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关怀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帮助支持下,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经过50多年的发展,吉林石化由最初的“三大化”,发展成为拥有原油加工能力年750万吨,乙烯年生产能力85万吨,主要炼化产品115种,总资产364亿元的大型炼油与化工一体化生产企业,被誉为“松花江畔的明珠”。
 
50多年来,吉林石化作为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的第一桶染料、第一袋化肥、第一炉电石就诞生在这里,先后为全国各地输送和培养各类人才6万多人,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350亿元,取得科研成果700多项,为我国化学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吉林石化在册员工3.3万人;主体生产装置60套,有16套装置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名。其中,乙丙橡胶、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等9套装置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位;高密度聚乙烯等3套装置生产能力位居全国第二;丁苯橡胶等4套装置生产能力位居全国第三,是国内唯一的乙丙橡胶生产企业。
 
展望未来,吉林石化将按照中国石油提出的“建设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突出主业、链条紧密、特色鲜明的炼化业务”的发展方向,坚持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差别化发展,做好“三个一建设”(1000万吨炼油项目建设、10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一个化工园区的协同建设),实施“3310工程”(三大生产基地:打造国内最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基地;三大特色产品:做精特种碳纤维、高活性聚异丁烯、橡塑专用料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品;十大支柱产品:ABS、丙烯腈、聚乙烯、丁辛醇、乙丙橡胶、丁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芳烃、乙二醇),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推进炼化一体化发展,探索具有吉林石化特色的发展之路,努力把吉林石化建设成为核心业务突出、主导产品集约、竞争优势明显、发展能力充足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目前中国石油最大的乙烯生产装置
 
乙烯厂于1996年9月建成投产,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全厂现有3套主要生产装置,乙烯装置原设计年生产能力30万吨,2005年改扩建后达到70万吨,居中国石油第一位;年产3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装置生产能力位居国内第二位、中国石油第一位;年产27.4万吨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生产能力居国内第三位、中国石油第二位。
 
按照“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位居全国前三位,达到国际水平”的目标,乙烯厂坚持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多年来,积极推行管理制度化、考核规范化、操作标准化、运行平稳化、品质优良化“五化”工作目标,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在坚持管理创效的同时,乙烯厂坚持走差异化战略之路,实现创新创效。这个厂积极推进差异化攻关,造就了中国薄膜、管材料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聚乙烯产品。
 
几年来,乙烯厂员工勇于攻关,破解管理中遇到的难题。目前,70万吨乙烯装置综合能耗水平位居中国石油第二,27.4万吨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综合能耗水平名列全国第一。
 
从传统工业走向现代信息化
 
有机合成厂是国家“六五”期间兴建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1976年12月破土动工,1982年一次性建成了乙烯、乙醇、芳烃、苯乙烯、丁二烯、丁苯橡胶等七套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从此,吉林石化结束了单一煤化工的历史,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有机化工生产基地。
 
有着自主创新光荣传统的有机合成厂,信息化建设同样走在前列,成为吉林石化信息化建设的样板。近年来,有机合成厂按照集团公司“化是过程、统是原则、建是重点、用是目的”的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深化信息技术应用,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总体规划的ERP、MES、APS、HSE、人力资源、电子公文、合同管理、电子邮件等系统全部投用,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水平,为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按照集团公司整体网络架构,吉林石化建有完备的网络体系,承担了集团公司区域网络中心运行维护任务;建成了东北最大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中心,实现了信息技术服务的新跨越。
 
“登天精神”的生动写照
 
2009年6月14日吉林石化碳纤维厂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我国建成第一个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
 
碳纤维是一种增强材料。如果把增强材料的发展形象地划分成三个阶段的话,那么第一阶段是稻草加泥土,第二阶段是钢筋加水泥,第三阶段将是碳纤维加树脂。细小的碳纤维带来了应用材料的新变革。
 
碳纤维具有比重小、强度高、导电好、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可以应用到航天航空、国防、工业和体育休闲等诸多领域。长期以来,国外一直对高端碳纤维产品和技术及其装备实施全面封锁。碳纤维成为制约我国航空航天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几十年来,吉林石化科研人员发扬敢为人先、不畏艰难、合力攻坚、忘我奉献的“登天精神”,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碳纤维研究。跨入新世纪,经过4次攻关圆满完成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制,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吉林石化制定了“长宽高”立体发展战略。做长,实现碳纤维产品的延伸化;做宽,实现碳纤维产品的规模化;做高,实现碳纤维产品的系列化。
 
百吨碳纤维产业化是吉林石化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碧水蓝天守护神
 
吉林石化公司以实现“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为目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先后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生产装置98套;通过点源治理,先后完成18个点源治理项目。
 
2005年,在没有规范可借鉴的情况下,率先完成设计并于2006年完成三级防控体系建设。三级防控体系的原则是:强化一级,二三级结合,互为补充。主要设计包括装置与罐区围堰、事故状态下污染物快速切断阀、事故缓冲池等防控设施。
 
一级防控是在117个装置和罐区建成了容积达43.5万立方米防控池,共有972套切换阀,防止初期污染物进入雨排水系统。二级防控是在重点部位建设了10个事故污染物缓冲池,事故状态下将污染水切入事故污染物缓冲池。三级防控是在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了7万立方米缓冲池。二三级防控可将突破一级防控池的事故污染水收集到污水处理厂。
 
三级防控设施建成后,形成了遍布百平方公里化工区的防控网络,具备了防控突发、重大环境事件能力。
 
吉林石化公司近年来实现了增产减污的目标,1998年至2008年,公司生产总量增长了48%,而同期污水排放量和COD排放量分别降低72%和78%。
 
化肥厂不再生产化肥
 
化肥厂于1957年建成投产,采用煤化工生产路线,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共和国的第一袋化肥就产自这里。截至2003年年底,运行46年的老合成氨系统累计生产化肥1863万吨。吉林石化新合成氨装置于2003年建成投产,取代老系统,年生产能力30万吨,采用石油化工生产路线。
 
合成氨装置是吉林石化重点发展的“五条主线”之一,也就是合成气这条主线的龙头装置。该装置与其他企业的合成氨装置相比,最大区别是在下游没有与之配套的52万吨尿素装置。新装置产出的液氨有两条加工路线:一条供给浓硝酸装置作原料,另一条供给丙烯腈装置作原料,建成了中国石油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基地和ABS生产基地,最近又建成国内第一个碳纤维生产基地。
 
2003年9月,吉林石化又对装置进行技术改造,以其产出的合成气为原料,建成中国石油最大的24万吨丁辛醇装置。产品结构的调整,盘活了合成氨装置生产链,在国内率先开辟一条用高附加值有机产品替代氮肥的生产路线。现在的吉林石化化肥厂已经不生产化肥了。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