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中长期+现货”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背后
2018年10月23日,中国电力改革30人论坛主办的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专家闭门会议,就广东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过程、目前的市场情况、未来市场深入构
2018年10月23日,中国电力改革30人论坛主办的“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专家闭门会议,就广东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过程、目前的市场情况、未来市场深入构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讨。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业” ID:zgdyzzs 作者:刘光林)
在举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再次用实际行动捍卫了“改革先行者”的名号。2018年8月底,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启动试运行,并同期发布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1+8”运营规则(简称“广东系列规则”)。在8个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地区当中,广东又一次独占了鳌头。
会议显示,此次广东系列规则的编制及其现货市场的建设过程,坚持顺应国情、开放式操作的规则编制理念,秉持平衡各方利益、提前防范风险、全方位提升实操性的市场建设思路,推动广东形成“中长期+现货”的电力市场体系,并以节点电价为基础确定广东现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会议还同时展示了广东电力市场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走向现货阶段的发展轨迹。
敞开大门,群策群力确保规则接地气
广东系列规则厚达300多页、多达22万字。“市场规则要接地气,必须让大多数市场主体接受。”作为广东系列规则编写的主导者,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简称南方能监局)市场监管处处长卢勇在会上表示,为了确定广东电力现货市场采用哪种模式、应用哪种模型,并论证规则的可操作性,规则制订方先后于1月和7月组织了两次专家会议加以研讨。“现在还没全,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补充。”
敞开大门、开放式编写规则是此次广东系列规则编制过程的一大亮点。能源监管部门全程主导,交易机构、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用电企业、专家学者代表全程跟踪参与,卢勇带领编写团队先后驻点多家发电企业,现场征求意见,现场编写规则。“市场是大家的,规则当然也应该由大家一起来编写。”卢勇再次强调了规则编制的原则和立场。
广东系列规则每一条核心内容被确定之前,几乎都经过无数轮的论证和激辩。
市场模式采用集中式还是分散式?
定价机制采用节点式还是分区式?
申报是否采用全电量?
报价和结算等是否设置上下限?
是否推出场内标准曲线集中转让交易?
……
比如,关于使用节点电价还是分区电价的问题,大家就讨论了许久。分区电价好像务实点,考虑到了地区差的问题。但大家转念一想,地区差的问题还是要靠输配电价来解决更好,如果用市场来调节地区差,就赋予了市场另外的压力,反而不好。而且节点电价和分区电价本来就可以互相动态转化,当节点越来越少时其实就形成了分区电价。另外,现阶段应用节点电价还有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通过价格来引导电源和电网的规划与投资,这样更凸显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优势。
脚踏实地,因应国情保障规则实操性
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想设计出一套实操性强的规则体系,就必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此次广东系列规则的编制就充分虑及了国情和省情。
广东系列规则的一个特点就在于为发电侧申报价格设置了上下限。为啥?主要是因为当前还处于电力现货市场的起步阶段,各方面还太不成熟,不能让发电企业过度竞争。广东尚有规模不小的12万、20万、30万千瓦机组,它们与百万千瓦机组同台较量根本就不具竞争力。另外,广东还有一些运营成本较高的燃气机组也进入了市场,它们同属于国有企业,涉及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的通知》中规定,9号文颁布前后核准的机组其市场化电量比例采取“老厂老办法、新厂新办法”的政策思路如出一辙,也充分契合了当前我国电力体制正处于计划与市场双轨并行的国情。“我们的发电企业,不可能仅仅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存在,它们同时还是电力普遍服务的提供者,还承担着保供电(暖)、应急处置、节能减排等诸多非市场职责,所以我们在推进市场化的同时,也必须要兼顾具体的国情。”卢勇坦诚。
此外,在广东系列规则中,之所以采用集中式而没有选择分散式电力现货市场模式,也是因为改革决策者细致分析了广东的现实情况。广东电网有3000多个节点、400多个断面,存在阻塞的节点太多,难以保证分散签约的物理合同的顺利执行。而对比采用分散式电力现货市场的英国,它的电网系统则没有阻塞,能够保证所有签约的物理合同都能够得到执行。
广东的另一个现实是,三分之一的用电量依赖西电东送,在与其他省份比较市场化电量比例和规模时,无疑不具竞争力。因此,广东必须要准入一批成本较高的燃气机组参与市场化交易。如何平衡不同成本机组在市场化竞争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得失?简单地对高成本机组给予财政补贴或增加其基数电量显然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是与市场化方向背道而驰的。否定了多个提议之后,一项被称为“事后补贴”的举措终于被大多数人接受了,把燃气发电电价降至与燃煤发电电价同一个档次,将燃气机组视同燃煤机组参与市场竞争,中标之后结算时再给予其一定的补贴。补贴多少由市场管委会先提出建议,再经监管部门同意后执行。通过改变补贴额度还可以调节发电侧的竞争激烈程度。而考虑到燃气机组的主要职能是白天调峰,为避免它们挤压其他机组的夜间出力空间,所以又决定仅在白天给予燃气机组补贴,夜间则免于补贴。
治病去根,从规则层面实现防患于未然
现货市场代表着电力市场发展的方向,但国内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尚无经验可循。国外经验之于我国国情,哪些能借用、哪些带雷区,必须慎之又慎地加以辨析,这样才能探索出适合本国和本地的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道路。
当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驶入快车道,监管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系统、信息化手段均无法赶上改革的速度与进程,这也为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留下了大量风险点。
随着电力市场交易产品的逐步金融化,市场投机风险就会不断增加。比如,中长期差价合约转让交易,就为投机者提供了做多与做空的机会。为了防范这种过度投机行为,广东系列规则中对中长期差价合约转让的交易频次和交易总量设置了上下限。此外,规则编写团队原本打算推出场内标准曲线集中转让这一交易品种,甚至已经就此发布了征求意见稿,但考虑到目前市场的发育程度和监管水平均无法与之匹配而暂时作罢。当然,这也就市场进一步发育和规则进一步完善给市场各方留下了更多期待。
其实,这也正应了“防患于未然”这个道理,最好的防范就是在制定规则阶段就将风险规避掉。
据卢勇介绍,为了限制市场力并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如前文所述,广东电力现货市场在交易环节已经引入了上下限条款,另外还在售电侧引入了履约保函制度等等,这些都是在规则层面控制风险的制度举措。
筚路蓝缕,从“农贸市场”到现货市场
“广东电力市场发展到现货阶段,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没有之前艰苦的历程,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思路和成绩。”见证了广东电力市场发展全过程的卢勇,这样描述广东电力市场的成长历程。
据他介绍,广东电力市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相对完整和系统的艰难探索过程。
从2006年的一点对多点到2013年多点对多点的直供电试点;
市场化交易电量从2006年的22.3亿千瓦时,到2014~2018年的155亿、229亿、370亿、1157亿和1600亿千瓦时;
在交易规则方面,从场外双边协商到场内集中竞价,从单边报价到双边报价再到统一出清,从中长期交易到现货交易,并且广东还开了中长期竞价交易之国际先河;
从2006年至今持续试点使用输配电价,并且最先运用购销差价;
较早引入售电公司;
……
广东电力市场自萌芽至今,已经跨过了十多个年头。期间,交易规模逐渐扩大,交易规则逐步完善,交易机构、交易平台、交易系统趋向完备,市场主体开始走向成熟。然而,它的起步却十分“寒酸”。“我们的市场就是从‘农贸市场’起步的。”卢勇回忆起诞生初期的广东电力市场,语气中充满了自嘲。
据介绍,2013年年底,广东开展了2014年一季度电力市场竞价。因为没有在线交易系统,组织方与省内主要发电厂和大用户所派代表集中到位于清远的一间大会议室内,屋内黑压压一片,都是人头。广东经信委的工作人员手拿话筒,喊破嗓子宣布竞价流程,并维持交易秩序。南方能监局的工作人员则举着纸箱子,负责监督竞价交易过程。所有的交易设施不过就是一间会议室、两个纸箱子、两台手提电脑和一台投影仪。开始交易时,主席台上放两个用纸箱子做成的投票箱,一个写着“大用户”,一个写着“发电企业”。然后大家将填好的报价单投入投票箱,收集好双方报价后,再将数据分别录入两台手提电脑,接下来通过Excel表格进行撮合,5亿电量最终成交4.995亿,基本上全部成交,最后把成交结果用投影仪投射出来。即便条件如此简陋、程序如此简单,但大家都很兴奋,纷纷跑上前来抢着拍照,因为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
就是在这样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广东辗转迎来了现货市场的试运行。这一历程又岂是一句“艰辛与不易”所能概括的!
随事而制,在反思中持续推进市场化
自实施以来,各地的电力市场化交易基本都是以发电侧让利为条件开展的。因此,有人认为市场化就等于降价。对于这样的判断,广东电改的决策者首先就表示无法认同。
2002~2012年,正值广东严重缺电期,用户侧不得不参与有序用电,不是开三停四就是开五停二,根本无法正常组织生产。而广东用户大部分签的是国际订单,执行合同比较严格,如不能按时交货就会损失惨重,当时可谓千金易得、度电难求。用电企业不得不购买柴油发电机自发自用,尽管度电成本高达2元8角,但仍趋之若鹜。而另一个事实是,广东有大量度电成本仅为1元5分的9E燃气机组,只因没有合适的上网电价而发不出电来。不得已,善于变通的广东人甚至出台了并没有政策依据的专门针对9E机组的“高来高去”电力认购政策,后来又干脆改成了“来料加工”,用户自愿出高价购电,9E机组负责发电。现在谈起来,仍然令人唏嘘。
在电力市场化萌芽之前,一次能源的成本和价格无法向发电侧顺畅传导,而发电的成本和价格又不能向用户侧顺畅传导。说白了,就是一个电价机制的问题。“如果当时就搞市场,又何至于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改革正是源自对旧有体制机制的反思和突破。只有身处其中、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深有体会。
从那时起,这段经历就一直萦绕在广东电力改革者的心头,不断冲击着他们思维意识的关口。兴起于供需形势反转期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如果再一次面对供需紧张时,该何去何从?供需形势的变化,反映的是发电权市场和用电权市场之间的转移,价格本应有升有降。这也是广东电力市场实施发、用电侧双向报价和双向竞争的由来。
然而,留给改革者反思和探索的空间远不止于此,市场主体意识不足,投机行为难以根除,市场力依然存在,诚信体系需要健全,立法进度滞后,监管力量尚有不足……
诚如卢勇所言,以前搞的直供电、直购电属于电力市场的初级阶段,后面被称为电力市场的时候是中级阶段,之后走向现货市场那就是高级阶段,再往后也许还有更高级阶段。市场化改革不会停步,这也许正是让改革决策者勤于反思、不断探索的执念所在。
原标题:《中国电业》电力市场丨广东电力市场化的量积与质变 ——全国首个“中长期+现货”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背后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深度文章 | 能源互联网环境下的多能需求响应技术
2020-10-23能源互联网,分布式电源,多能互补 -
秒懂:输配电价核定的流程与要义!
2020-09-21电价,输配电价,电力体制改革 -
如何挖潜区县综合能源市场?答案来了:规划先行!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清洁能源,新能源消纳
-
有话好好说——漫谈售电合同争议
2020-10-12售电合同争议 -
金风科技今年交付量有望全球第一!
2020-06-30金风科技,风电机组,风电市场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