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电改进程 探寻售电公司发展之路

2016-12-01 09:09:00 北极星售电网   点击量: 评论 (0)
在很多省份电力交易结构中,大用户直购电等直接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都在扩大。这是否预示着扩大直购电规模成为电改突破口?电改发展至今,重点在哪里?对于很多无法达到大用户直购电资质的中小企业来说,


记者:行业发展离不开改革支撑。当前,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在推进,您怎么看此次改革?
 
周小谦
 
电力市场体系建设需要合适时机。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我就意识到电力市场体系难以建立。随后三年全国严重缺电,供应保障尚且不足,何谈市场交易。果然,当时作为重头的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在2006年陷入了停滞。目前,则是建立电力市场体系的好时机。电力供应形势较为宽松,有利于形成市场竞争。电网企业应更积极地参与、支持电力体制改革工作,抓住有利时机促进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体系。
 
我一直认为,“输配分开”不具备现实基础,输与配并无明晰界线。发、输、配、用(售)四个环节中,“厂网分开”改革已切分了“发”,其他三项中“用”应当是可以切分的环节。本次改革将产业园区作为用户端放开切入口,今后居民用户也可考虑纳入。
 
特别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要关注农村供热、供电问题。农村问题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落空。对于能源领域,农村问题关键是供热、供电问题,但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推进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应考虑在农村多推广小型的热电(冷)多联产项目。热电联产是能源梯级利用的有效方式,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提高到80%~90%。(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研究俱乐部 作者: 蒋学林)
 
【刘纪鹏谈电力市场化改革之重心】
 
电力市场化改革中,有两个重要的着力点——以价格的自由竞争为改革核心,“放开两边,管住中间”和以特高压电网和储能产业的发展为抓手,为电力市场化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撑。
 
坚持“放开两边,管住中间”的改革方向
 
回顾历史,电力改革之路首先要避免陷入“盲目反垄断”和“盲目市场化”的误区。废除行政垄断对电力改革意义重大。其次,在改革方法论上,必须从中国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安全出发,在保持国家电网整体化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化重组走上现代公司制度的创新之路,实现有序放开。
 
过去的电价机制是“管住两头挤中间”,发电侧的电价和销售侧的电价由国家发改委定价,中间留有模糊成本。输配电价获批以后则是“管住中间放两头”,用户方和发电方的价格全部放开,所有企业都可以进入市场实行直接购电,最终形成“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结构,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廉价的电力产品。
 
电网的主要收入来源从原来的统包统销的购销价差,转变为现在的按照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如此一来,既能提高电网企业的运行效率,强化其成本约束力度,也能提升电网公司在过网定价环节形成良好机制的动力。尤其是能够促进电网企业加快推进电网线路输配能力的建设,提升电网基础设施创新升级。
 
为电力市场化改革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特高压电网和储能产业是电力市场高效、自由交易的物质基础。特高压技术是当今世界电网技术的制高点。大力发展特高压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第一,特高压电网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有利于协调各级电网的发展,确保输电的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供应;第二,以特高压电网为基础的全球能源互联网若能顺利推进实施,将极大地拓展、刺激电力行业的市场空间和投资热情,对于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缓解经济下滑压力具有重大意义;第三,中国模式的优势可以为解决区域市场不匹配问题提供助力。
 
储能产业方面,储能公司是发电厂及电网公司的“仓库”,它的存在直接改变了过去电力行业即发即用的传统模式。
 
首先,储能能够实现平滑输出,消除昼夜峰谷差,有效减少“弃风”、“弃光”现象;满足新能源发电平稳、安全接入电网的需求,从而降低清洁能源发电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营的不利影响,促进清洁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是涉及能源资源和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性技术。
 
其次,电力市场化搭建能从应用端激发储能产业技术破局。一旦全国性电力市场搭建成型,就会从需求侧激发储能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最终形成可推广的储能技术及商业模式。有效的电力市场机制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带动储能产业企业参与商业化的电力服务,最终鼓励政府力量与社会资本齐头并进,加速实现储能产业技术与商业模式的突破。(来源:经济网 作者:刘纪鹏)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大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