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批售电公司黯然离场 留下的该如何前行?
自2015年有关政策放宽了售电公司的准入门槛后,全国数万家售电公司应运而生,但由于数量众多竞争加剧,短短三年,一大批售电企业就由于种种原因,主动或者不得不都黯然离场。
近期,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一则公告,宣布国能世新(北京)售电有限公司、国能国鑫(北京)售电有限公司、国能国控(北京)售电有限公司3家申请注销市场注册。
实际上,这三家售电公司的注销,只是2018年售电公司洗牌风暴的一个缩影。
2018年以后,多地电力交易中心就宣布注销多家售电公司。其中,4月到6月里新疆电力交易中心就3次发布公告共注销售电公司46家,而河北省已注销54家,广东22家。目前,全国已经有316家售电公司注销,另外还有50多家售电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
从人人眼热的蓝海,到企业不断注销的大逃杀;从电力行业曾经的财大气粗,到电力过剩下的重重考验,预期中的万亿售电“大蛋糕”并没有那么甜美。但为什么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售电公司的生存空间便迅速萎缩,以至于面临退市的困境呢?
竞争激烈,价差空间不断缩小,再加上偏差考核风险,企业生存困难,是越来越多售电公司退出的主要原因。
赚取价差是许多售电公司的主要盈利方式之一,简单而言,即从发电企业买电,向用户卖电,完成电力交易,从中赚取价差利益。但随着规则、政策在不断变化,市场放开程度不够,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情况,导致了整个售电市场的体系不完整,。在此背景下,单靠价差盈利这种轻松赚钱的机会已经一去不返,很多独立售电公司因为偏差考核,盈利微乎其微,甚至出现亏损。比如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于3月份发布的2月份广东电力市场结算情况显示,广东售电公司当月就亏损达到3600万元。
另外,随着电力市场规则和监管的完善,国家对售电公司的信用要求越来越高,那些通过不正当竞争,不履行市场交易合同、恶意串通、操纵市场或变相操纵市场、提供虚假信息的企业都将进入“黑名单”,被吊销营业执照而惨遭淘汰。
对此,有行业专业人士表示,未来的售电公司,或以以下几种类型出现,用户的分层、分级情况也将随着市场竞争而更为明显。
第一种是轻资产的民营公司。 因为能源行业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而轻资产、重服务的模式更适合民营企业。这种类型的售电公司其特点是服务能力极强,能够对用户的需求做到快速响应,随着用户市场的进一步分化,其对市场价值的挖掘也更快。这类公司还将发展出数据价值,逐渐运用比较前沿的手段进行负荷预测和顾客需求预测。未来,这种“小步快跑”的民营售电公司,将不断叠加多种技术和服务。
第二种则是传统的能源、电力企业背景的售电公司 ,这类企业仍以重资产为主,服务的模式则是多能互补。因为有比较好的工商用户容量,同时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和较好的地方政府关系,所以这类售电公司会倾向于把资产做重,以满足其投资体量的需要。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这类售电公司很难在服务层面取得突破,但从长期来看,却可以控制一些最为优质的资产。
第三种是潜在的进入者,尤其是外资进入者 。国际上很多能源公司和售电公司有极其丰富的数据分析经验、交易经验和服务经验,售电市场则是它们进入中国电力市场的一张“船票”。预计从今年下半年一直到2019年,将会有一批外资进入中国的售电市场,它们和国内尚未“发力”的油企等能源企业结合在一起,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
在未来,售电公司该怎么活下去?很显然,仅仅是利用用户和发电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赚取差价的方式明显不可行,随着更多资本的进场,这类售电公司将被逐渐同质化、亏损直至淘汰,如何实现售电增值化和个性化是关键。售电公司未来的生存之路,依然会非常艰难。
责任编辑:仁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