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应急指挥现场联动建设

2013-10-11 16:39:13 EP电力信息化网  点击量: 评论 (0)
电力企业应急指挥建设趋势分析 在电网受到突发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社会灾害的威胁或破坏时,各电力企业需要能及时采取各种预防和恢复手段,减少电网大面积停电的发生概率,缩小电网停电的影响范围,加快
    电力企业应急指挥建设趋势分析
    在电网受到突发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社会灾害的威胁或破坏时,各电力企业需要能及时采取各种预防和恢复手段,减少电网大面积停电的发生概率,缩小电网停电的影响范围,加快受损电网修复的速度,保障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应急指挥中涉及对象多、时间响应快、过程复杂度高,因此供电公司一个统一的应急指挥中心平台,需要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信息全面的应急指挥体系,满足应急状态下的应急协调指挥和应急管理的需要,提高现场协调和资源调配水平,加强指挥中心与现场内外联动能力,提高公司的应急处置能力,把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为保障大电网可靠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应急指挥建设在国内从2003年“非典”后起步,目前已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时期。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应急指挥的场所建设,依托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部署视频会议系统、图像接入系统、语音系统等多媒体应用,配置抢修车、指挥车等;以有线、无线、卫星等通讯手段为基础。然而,应急抢修80%以上的工作都是在现场完成,故障修复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场应急力量的配置情况。以往,指挥中心与现场之间只能通过有限的语音通讯的方式来沟通和了解现场情况,“看不见”、“看不全”两大问题提高了指挥难度,难以优化现场力量的调度,快速调集适合的人员和物资抵达事故现场,同时,指挥中心与现场人员之间难以协同作战,有效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为了提高应急下的电网故障处置能力、加快现场抢修速度,则需要加强指挥中心与现场的内外联动能力,从而提高指挥中心的资源调度水平,提高指挥中心与现场的协同作战水平,使得在紧急状态下应急指挥中心人员能够有序开展故障抢修指挥工作。
 
 
 
2  电力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
 
 
本文提出了应急指挥中心的总体建设思路――应急指挥立体联动建设,主要体现了数字化、集约化、智能化三大立体联动特性:
 
数字化
1)    信息层面
 
a)    信息汇聚、信息表现:
 
l    孤立分散信息的单独获取à各相关系统完整信息的联动展示、快速展示, 解决传统“看不全”问题
 
b)    横向联动、纵向联动
 
l    应急指挥中心与其它相关机构、部门的信息联动,促进信息沟通
 
l    供电公司与上级的信息传输
 
c)    视野前置,内外联动:加强指挥中心与现场的内外联动能力。
 
l    应急指挥与现场之间的信息联动困难,“看不见”à现场信息的实时采集,指挥中心视野可切换至现场,眼见为实
 
l    应急指挥与现场之间仅电话联系à指挥中心与现场的双向语音有效沟通
 
d)   快速反应、指挥通讯
 
2)    指挥业务层面: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a)  眼观六路、统揽全局
 
b)  现场观察、眼见为实
 
c)  呼叫接收、指令下达
 
d) 快速查车、车辆监控
 
 
 
集约化
1)  场所与设备层面:满足供电公司应急指挥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要求
 
a)  场所与设备的集约化建设:场所的总体布置与硬件设施的集约化建设,建成统一的供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平台;满足国网和上海市电力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对供电公司的各项接入要求
 
b)  设备的集约化管理与控制:统一化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可集中、便捷控制;可简单安装与使用
 
2)  指挥业务层面:
 
a)  促进应急资源的集约化调配:人财物应急资源的信息联动,促进应急人财物资源的集约化调配、扁平化指挥
 
b)  提高整体协调能力,统揽全局的管理控制能力
 
 
 
智能化
1)  场所与设备层面:
 
a)  先进设备智能化;
 
2)  指挥业务层面:指挥智能化基础
 
a)  知识化:指挥调度过程案例积累,记录整个指挥调度的过程;抢修案例积累
 
b)  促进全过程化协同化联动,促进高效、专业和辅助决策。
 
 
 
3      基于立体联动思路的应急指挥现场联动建设
建立应急指挥现场联动建设,就是要充分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高现场应急力量的可视化程度,提高指挥中心对于现场的掌控能力,提高指挥中心与现场的协同作战水平。应急指挥现场联动建设通过现场感知装备实现。
 
应急指挥中心需要现场提供的联动信息主要包括:
 
l     现场抢修人员的抢修过程情况视频;
 
l     应急指挥中心与现场之间的语音沟通信息;
 
l     故障现场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
 
 
 
3.1    应急指挥现场联动功能
应急指挥现场联动从信息联动过程与功能需求的角度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现场数据的采集:
 
?       通过现场感知系统捕获现场数据,现场感知的相关设备主要配置在现场人员和车载设备上;
 
?       现场人员将随身音视频监控终端直接佩戴在身上或者现场某固定位置上。启动设备后,通过可移动的随身携带的高清摄像终端,采集现场的实时画面
 
?       工作人员将车载设备(包含调度指示屏、通讯手机、车载调度终端、GPS等)放在抢修车内
 
2.    现场信息的处理:如存储、编码、上传等
 
3.    现场信息的传输:
 
?       利用无线通道进行信息的传输
 
?       事故现场情况通过信号互传设备、通讯网络与本地会场形成音视频多媒体互动,将现场数据传回指挥中心;甚至可以通过IP网或专线召开远程视频会议
 
4.    语音双向对讲等:现场与指挥中心的语音对讲。
 
其中现场集控模块,为可选模块,可根据实际项目需要考虑选择。
 
5.    后台管控:应急指挥中心人员可在监视端得到前端设备的位置;通过无线网络实时看到现场的工作状况,也可以调阅历史视频进行过程回放;通过无线网络实时监控应急抢修车的位置。
 
 
 
3.2    信息联动的信息传输模式
应急指挥现场联动主要通过现场感知装备实现。主要提供内外信息直通传输模式。
 
一、      内外信息直通传输模式
 
现场感知装备捕获的现场数据通过移动通讯网络直接传回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负责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它的优势是架构简单,软硬件投入少,最大的劣势是在通讯网络瘫痪或者信号不稳定的时候大量的现场感知装备捕获的数据无法及时保存(可保存一定的数据),造成数据的丢失。
 
 
 
图表14内外信息直通模式逻辑架构
 
二、      信息传输的补充方案(内外两级集控)
 
在现场感知装备中补充现场集控模块,经无线互联共同组成一个现场信息网络,现场捕获的数据在现场集控模块中就地存储和编码后再经移动通讯网络传回指挥中心。
 
 
 
图表15内外两级集控模式逻辑架构
 
 
 
相对直通模式,它的优势是提高机动性,可以更好地应对通信网络发生问题如宽带不够或无通信的情况。
 
1.    现场大量数据得以及时保存;
 
2.    通讯恢复时,可将视频和位置信号传回至指挥中心,或将数据带回;
 
3.    减少数据传输量,且可进行数据管理;
 
4.    多采集点时,指挥集控台与采集点进行双向语音通话;
 
5.    将来:就地在集控台查找所需的相关信息。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和硕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