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云计算使个人隐私四面楚歌
斯诺登事件一方面让一贯热衷自我标榜的美国政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也让民众对于网络信息通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话题再度升温。我们无力对国家的安全问题去做讨论,这似乎更像外交事件,是各国
斯诺登事件一方面让一贯热衷自我标榜的美国政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也让民众对于网络信息通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话题再度升温。
我们无力对国家的安全问题去做讨论,这似乎更像外交事件,是各国政治家们相互博弈的过程。就连华为CEO任正非在表示不再主动拓展美国市场时也显示出了无奈——他暗示:水很深,不是我们一家民营企业可以驾驭的。
安全、隐私和便利似乎是悖论。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你不能在拥有100%安全的情况下,同时拥有100%隐私和100%便利。”(You can not have 100% security in the case, also has 100% privacyand 100% convenience.)逻辑上来说,奥巴马说的没错。当然,这也成了美国政府为自己开脱的最好借口。
但重要的是,是否我们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一定要以安全和隐私为代价?
“安全和隐私都是相对的,需要由具体的标准来定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络安全人事对我说,“对大众来说,不要随意让自己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才是保护安全的最佳选择,如果是单纯的攻击和防御,那就成了矛和盾的游戏。”“人们喜欢免费,但免费是要付出代价的,毫无疑问,最大的代价就是个人信息。”
与其说安全和隐私问题是网络技术的问题,不如说是道德和法律问题。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当你的信息脱离你的视野,被置于第三方服务器上时,你就难以掌控它暴露于谁的眼球之下,并被如何使用了。
事实上,无论是黑客,还是网络安全人士,乃至各种网络应用软件的缔造者——软件工程师,他们大多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隐士”。是的,他们缔造了互联网的世界,也帮助从商者创造了数不尽的商业价值,但却成为互联网边缘逍遥的“旁观者”。
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分享欲被提升到了极致。过去,你还只是把一些无关紧要的碎片信息放到网上,现在你恨不得把整个电脑的硬盘都搬到公共网络上。“目前对大多数用户来说,当软件的体验做到极致时,安全和隐私的问题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上述安全人事说,“但当你醒悟之后,一切就都不在你的控制之下了。”
让人们重新退回到没有网络的时代?那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想要鱼和熊掌兼得,私有云未来可能会是很多人的选择。”上述安全人士认为。
几年前,亚马逊副总裁、网页架构师James Hamilton就认为:私有云计算没有前途,原因在与其无法达到共有云计算带来的规模效应。此后几年,亚马逊迅速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云平台服务商之一,服务对象大多为面相个人用户、对安全和隐私要求不高的商业网站和用户。然而,在人们对安全和隐私逐渐有了更多认识的今天,私有云的僵局可能会被打破。
首先,多设备、小范围的分享需求给个人私有云提供了发展的空间。现在,家庭拥有手机、平板、两台以上PC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多。这些设备之间的数据沟通如果通过公有云网络将会是严重的带宽浪费,而事实上它们之间便捷的沟通需求正在变得越发强烈。通过公有云传输数据的方式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个人多设备间的私有云联通方式。
在信息分享范围方面,私有云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多数人只是希望在个人可控的范围内分享信息。这个圈子可大可小,小则几个成员,大则上千人,私有云对于这种小规模的分享既迅速,又有效。而共有云最适合提供的是几百万人,乃至上亿人的分享服务,这种方式在小圈子的分享应用中同样不经济——要知道,服务器和带宽的成本一点也不便宜。对于私有云分享者来说,唯一的挑战是在分享圈子中保持一台终端在线——在今天,这似乎并不算是难题。
其次,私有云可以极大增强人们在安全和隐私方面的保护。前文我们说过,解决安全问题的最好方案是不要让自己成为被攻击的对象。相比于树大招风的公有云,私有云的隐秘性要高得多。攻击者没有时间,或者也没有兴趣对于一些价值不大的私有团体发起进攻,更何况他们可能都不知道“你是谁,你在哪里”。但公有云则不同,越是热门的网站,或聚集数据越多的应用,就越可能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他们想找的可能并不是你,但你却意外成了他们攻击成果的副产品。
其三,在技术层面上,私有云已经可以做到跨互联网的沟通。私有云已经不再是以往的信息孤岛,当需要时,通过协调服务器,“私有云”可以与外界发生沟通。
然而,在商业模式上,私有云服务面临创新。由于不再占有用户数据,私有云服务商目前仍然以传统提供服务收费的方式存在。虽然在成本投入上,私有云远低于公有云,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运营,但让习惯了免费的用户选择付费服务,那可能还有待时日。能否创新出适合私有云发展的互联网模式,将成为决定私有云应用能否被大规模推广的核心因素。
对于个人来说,未来互联网的“云”应该是“公私合营”的状态,而其中80%的信息应该存在于私有云中。如果你很关注你的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可能不得不考虑稍稍控制一下你的分享欲了!
我们无力对国家的安全问题去做讨论,这似乎更像外交事件,是各国政治家们相互博弈的过程。就连华为CEO任正非在表示不再主动拓展美国市场时也显示出了无奈——他暗示:水很深,不是我们一家民营企业可以驾驭的。
安全、隐私和便利似乎是悖论。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你不能在拥有100%安全的情况下,同时拥有100%隐私和100%便利。”(You can not have 100% security in the case, also has 100% privacyand 100% convenience.)逻辑上来说,奥巴马说的没错。当然,这也成了美国政府为自己开脱的最好借口。
但重要的是,是否我们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一定要以安全和隐私为代价?
“安全和隐私都是相对的,需要由具体的标准来定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络安全人事对我说,“对大众来说,不要随意让自己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才是保护安全的最佳选择,如果是单纯的攻击和防御,那就成了矛和盾的游戏。”“人们喜欢免费,但免费是要付出代价的,毫无疑问,最大的代价就是个人信息。”
与其说安全和隐私问题是网络技术的问题,不如说是道德和法律问题。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当你的信息脱离你的视野,被置于第三方服务器上时,你就难以掌控它暴露于谁的眼球之下,并被如何使用了。
事实上,无论是黑客,还是网络安全人士,乃至各种网络应用软件的缔造者——软件工程师,他们大多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隐士”。是的,他们缔造了互联网的世界,也帮助从商者创造了数不尽的商业价值,但却成为互联网边缘逍遥的“旁观者”。
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分享欲被提升到了极致。过去,你还只是把一些无关紧要的碎片信息放到网上,现在你恨不得把整个电脑的硬盘都搬到公共网络上。“目前对大多数用户来说,当软件的体验做到极致时,安全和隐私的问题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上述安全人事说,“但当你醒悟之后,一切就都不在你的控制之下了。”
让人们重新退回到没有网络的时代?那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想要鱼和熊掌兼得,私有云未来可能会是很多人的选择。”上述安全人士认为。
几年前,亚马逊副总裁、网页架构师James Hamilton就认为:私有云计算没有前途,原因在与其无法达到共有云计算带来的规模效应。此后几年,亚马逊迅速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云平台服务商之一,服务对象大多为面相个人用户、对安全和隐私要求不高的商业网站和用户。然而,在人们对安全和隐私逐渐有了更多认识的今天,私有云的僵局可能会被打破。
首先,多设备、小范围的分享需求给个人私有云提供了发展的空间。现在,家庭拥有手机、平板、两台以上PC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多。这些设备之间的数据沟通如果通过公有云网络将会是严重的带宽浪费,而事实上它们之间便捷的沟通需求正在变得越发强烈。通过公有云传输数据的方式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个人多设备间的私有云联通方式。
在信息分享范围方面,私有云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多数人只是希望在个人可控的范围内分享信息。这个圈子可大可小,小则几个成员,大则上千人,私有云对于这种小规模的分享既迅速,又有效。而共有云最适合提供的是几百万人,乃至上亿人的分享服务,这种方式在小圈子的分享应用中同样不经济——要知道,服务器和带宽的成本一点也不便宜。对于私有云分享者来说,唯一的挑战是在分享圈子中保持一台终端在线——在今天,这似乎并不算是难题。
其次,私有云可以极大增强人们在安全和隐私方面的保护。前文我们说过,解决安全问题的最好方案是不要让自己成为被攻击的对象。相比于树大招风的公有云,私有云的隐秘性要高得多。攻击者没有时间,或者也没有兴趣对于一些价值不大的私有团体发起进攻,更何况他们可能都不知道“你是谁,你在哪里”。但公有云则不同,越是热门的网站,或聚集数据越多的应用,就越可能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他们想找的可能并不是你,但你却意外成了他们攻击成果的副产品。
其三,在技术层面上,私有云已经可以做到跨互联网的沟通。私有云已经不再是以往的信息孤岛,当需要时,通过协调服务器,“私有云”可以与外界发生沟通。
然而,在商业模式上,私有云服务面临创新。由于不再占有用户数据,私有云服务商目前仍然以传统提供服务收费的方式存在。虽然在成本投入上,私有云远低于公有云,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运营,但让习惯了免费的用户选择付费服务,那可能还有待时日。能否创新出适合私有云发展的互联网模式,将成为决定私有云应用能否被大规模推广的核心因素。
对于个人来说,未来互联网的“云”应该是“公私合营”的状态,而其中80%的信息应该存在于私有云中。如果你很关注你的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可能不得不考虑稍稍控制一下你的分享欲了!
责任编辑:和硕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发电电力辅助服务营销决策模型
2019-06-24电力辅助服务营销 -
绕过安卓SSL验证证书的四种方式
-
网络何以可能
2017-02-24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