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能源消费回暖 四行业放开发用电计划(能源舆情观察)
热门企业聚焦
2018《财富》世界500强出炉 上榜能源企业引发聚焦
7月19日,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中国企业上榜数量达120家,中国能源企业达27家,包括11家电力企业、8家煤炭企业和8家油气企业,累计营收20604.64亿美元。
排名变化是舆论关注的主要内容。国家电网、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分列第二、第三、第四名,3家企业位次相较去年没有变动。不少媒体聚焦于国家能源集团上升175位成为跃升最快的能源公司;山东能源集团上升138位,跻身名次跃升最快的10家公司之列。兖矿集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作为首次上榜的能源公司,以及排名居后的公司亦引起舆论注意。
企业盈利表现也引发了部分媒体和专家解读。国家电网营收为3489.03亿美元,中国石化营收为3269.53亿美元,中国石油营收为3260.08亿美元,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称,上述3家国企分别在电网和石油领域处于龙头地位,其营业收入非常高,说明中国的经济总量非常高。但也有观点指出,我国世界500强企业的销售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依旧略低于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且处于下行通道,这一情况应该引起各界重视,债务去杠杆、金融防风险十分必要。
另外,能源央企排名提升被视作央企重组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的印证。有媒体指出,今年500强里中国公司的变动情况很好反映了央企重组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重组兼并后的央企排名大幅提高。如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重组后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排名跃升175位,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重组)排名也从395名升至368名。
一年一度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为舆论提供了观察经济发展脉络的窗口。对于能源领域而言,多家企业上榜,展现其总体上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就具体行业来看,煤炭行业中出现落榜企业,电力企业盈利能力欠佳,其后续业绩表现是否能回弹,牵动舆论视线。对于名次较佳的企业而言,此次榜单发布成为宣传企业实力的绝佳档口,可抓住时机“蹭热度”;而对于表现平平的企业来说,当谨防此榜单对投资者投资信心的动摇,可视情况采取一定舆论引导纠偏措施。另外,从宏观角度,舆论还体现出一定的结合国企改革、能源体制改革等战略部署分析能源企业表现的解读惯性。
“两桶油”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 盈利可观激发舆论高度期待
近期,“两桶油”相继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中国石化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约为406.4亿元,同比增加50%左右;中国石油预计实现净利润261.74亿元至281.74亿元,同比增长107%到122%。两桶油业绩大幅回升,盈利可观,激发舆论较高期待。
两桶油分别从自身角度对各自业绩回升的原因作出分析,引发媒体的关注。中国石油称,本次业绩预增主要原因是本公司优化生产运行、深化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以及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等主要产品平均实现价格同比上升等综合影响。光大证券分析师裘孝锋就此作出详细阐释,首先,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和国际政治局势来看,受OPEC减产协议进展顺利、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等影响,预计2018年年底全球剩余产能将大幅缩减,原油价格或迈入中高油价时代,中国石油原油产量与储量均居于全球前列,成为油价上涨受益者;其次,在国内煤改气政策推进的背景下,国内天然气消费增长,供需持续偏紧,同时发改委调整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与非居民用气价格衔接,建立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机制,直接提高企业天然气业务利润;再次,企业炼化一体化升级,增强了炼化业务方面的市场竞争力;最后,中国石油作为国内成品油销售双寡头之一,在成品油盈利能力提升的有利形势下受益,销售趋势良好。
中国石化方面也给出相似原因,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同比增长,其上游业务大幅改善,同时中下游业务抓住有利市场形势、加大结构调整和优化力度,保持良好的创效水平,盈利能力同比增长。另外,因长期亏损备受舆论关注的中石化油服预计中期业绩由亏转盈,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亿元左右。分析指出,随着国际油价企稳回升,带动上游勘探开发资本支出提高,因此中石化油服主营业务收入获得增长,经济效益得以改善。
两桶油中期业绩预告均释放出利好声音,舆论对其业绩表现、经营效益等信心较为充沛,中期业绩发布势必成为下一阶段能源热点话题。同时,各企业与往年的业绩纵向比较、企业之间业绩表现的横向比较、就企业表现研判行业形势、企业业绩亮点与痛点等,或成为衍生舆情议题。
国家电投所属煤矿生态严重破坏 企地联合整改牵动关切
7月7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新闻《责任不落实 监管不到位 霍林河露天煤矿生态恢复治理严重滞后》,披露国家电投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公司存在占用土地面积大、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草原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
消息一公开,引发舆论轩然大波,指摘国家电投“挖掉一座中等城市”“复垦抠门”等声音高涨。有媒体刊文指出,国家电投在科尔沁草原40年“挖掉一座中等城市”,并将此戏称为该企业的“战绩”;围绕复垦资金投入问题,该文称“2013年至今,国家电投霍林河煤矿仅拿出419万元用于草原恢复;2017年,1吨煤平均投入草原修复的钱只有1分钱。在国家电投霍林河煤矿北矿区上端的3个平台修复治理了近10年,但至今几乎完全裸露。”
7月14日,内蒙古通辽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电投蒙东能源公司在会上就所属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整改工作提出“1年大变样,3年彻底整改,打造我国高寒地区绿色矿山标杆”的环保治理目标,承诺计划3年内投入约2.61亿元用于煤矿生态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相关消息受到不少权威媒体关注,国家电投网站也发布文章《国家电投霍林河煤矿将投入2.61亿元用于矿区生态恢复治理》。但就传播量级与舆论关注度来看,其与生态环境部披露“霍林河露天煤矿生态恢复治理严重滞后”一事相去甚远。
另外,生态环境部还对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问题予以通报批评,通辽及霍林郭勒市国土部门监管不到位,默许纵容企业长期违法违规;霍林郭勒市国土局百般应对督察人员,提供材料弄虚作假。对此,多家媒体刊文指出,科尔沁草原被破坏,表面上看是企业未尽到修复的主体责任,往深里则发现,监管部门及地方党委、政府均难辞其咎。
近年来,中央环保督察以雷霆之势,频频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亮剑”,环保类议题往往牵动社会舆论关切。对于问题企业而言,环保舆情压力倍增。
电改再进一步 煤炭等4行业率先放开发用电计划
7月1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 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并配套制定《全面放开部分重点行业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进一步提高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根据《实施方案》,2018年全面放开煤炭、钢铁、有色、建材4个行业用户发用电计划,用户全电量参与交易,具备条件的,同步放开发用电计划和电价,由用户和发电企业自主协商确定供电方式和价格机制。
《通知》明确,在发电方面,各地要加快放开煤电,有序推进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分布式发电参与交易,规范推进燃煤自备电厂参与交易。在用户方面,各地要放开所有符合条件的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用户,支持放开年用电量超过500万千瓦时以上的用户,积极支持用电量大的工商业、新兴产业、工业园区、公共服务行业等用户进入市场。
舆论关注全面放开4大行业用户发用电计划对于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人民日报》评论认为,《通知》及《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完善直接交易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又迈出了重要步伐。《经济参考报》称,这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再进一步。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4大行业放开发用电计划试点,可增加市场化交易电量,能够显著推动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
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努力降低社会用电成本,也受到舆论的积极支持。《上海证券报》认为,大力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减轻全社会特别是企业负担,对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效益大有裨益。
至于为何选择煤炭等4行业进行试点,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是由于这4个重点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试点具有较好基础。参与改革试点企业也被预期将尝到改革的甜头。但另一方面,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也引发了利益相关方的部分疑虑,用户和发电企业均有各自的担忧。发改委相关人士对此解释称,改革将坚持积极稳妥原则,《通知》明确了“兜底保供”的工作重点,将确保在改革推进过程中,用户安全可靠供电不受影响。
责任编辑:继电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