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需求响应”收益知多少?——实例解读《四川电力需求侧市场化响应实施方案》

2023-04-23 09:19:20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充分调动电力需求侧灵活负荷资源,引导电力用户根据电力系统需要削减高峰用电需求,主动错峰避峰、主动调整生产或短...

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充分调动电力需求侧灵活负荷资源,引导电力用户根据电力系统需要削减高峰用电需求,主动错峰避峰、主动调整生产或短时中断生产,来促进负荷高峰时段全省电力供需平衡,正是开展需求侧市场化响应的核心思想。

(来源:微信公众号“硕电汇” 作者:小硕团队)

上一篇小硕团队图文解读了“【小硕研政】让负荷不再“负荷”——图文解读《2023年四川省电力需求侧市场化响应实施方案》”,接下来就随着小硕一起,通过实例的方式,了解需求侧响应收益是如何计算?以及用户通过负荷聚合商参与需求侧响应时,双方的合作模式和收益分配?

假设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发布,某天某一小时内为需要响应时段,某具备参与资格的10千伏工业用户积极参与并中标,且在实际响应中为有效响应。其相关信息如下:

电力需求侧市场化

则其收益如下:

1.计算实际响应负荷

响应负荷=基线负荷-实际负荷=10000-6000=4000(千瓦)

2. 计算有效响应容量

若实际响应负荷小于或等于中标响应容量的110%,则有效响应容量=实际响应负荷;

因 4000<5000*1.1, 有效响应容量=实际响应容量=4000(千瓦)

3. 计算响应费用

响应费用=有效响应容量×出清价格= 4000*2=8000(元)

4. 计算考核费用

考核费用对有效响应容量不足中标响应容 量90%的部分进行考核,考核费用按小时计算。

其中考核价格=1.1*出清价格

考核费用=MAX(中标响应容量×90%-有效响应容量,0)*考核价格=(5000*0.9-4000)*1.1*2

=500*2*1.1=1100(元)

5. 计算响应收益

响应收益=响应费用-考核费用=8000-1100=6900(元)

在上述例子中,若该用户为直接参与,则响应收益全部归用户所得为6900元;

若该用户需求响应由负荷聚合商代理,则需要对响应收益按约定进行分配,约定方式有两种类型:

第1种是:“保底+分成”模式

第2种是:“固定价格”模式。

(为便于理解,假设该负荷聚合商仅代理此用户)

1保底+分成模式

在此模式下,用户与负荷聚合商需约定:保底价格、分成比例α和考核分摊比例θ。

假设约定保底价格为0.5元/千瓦,分成比例为0.6,考核分摊比例为0.5。

则收益计算如下:

用户响应费用=4000*(0.5+(2-0.5)*0.6)=4000*1.4=5600 (元)

用户考核费用=1100*0.5=550(元)

聚合商响应费用=4000*(2-1.4)=4000*0.6=2400 (元)

聚合商考核费用=1100*0.5=550(元)

上述条件下,用户获得收益5050元,聚合商获得收益1850元。

2"固定价格"模式

在此模式下,用户与负荷聚合商需约定:固定价格和考核分摊比例θ。

假设此时用户与负荷聚合商约定固定价格为1.2元/千瓦,考核分摊比例为0.5

用户响应费用=4000*1.2=4800 (元)

用户考核费用=1100*0.5=550(元)

聚合商响应费用=4000*(2-1.2)=3200 (元)

聚合商考核费用=1100*0.5=550(元)

上述条件下,用户获得收益4250元,聚合商获得收益2650元。

电力需求侧市场化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用户直接参与需求响应,还是通过聚合商来参与响应,其可获得的总收益是固定的。其差别在于用户的收益和聚合商的收益分配;

对于“保底+分成”还是“固定价格”模式,其相关的主要参数,需用户与聚合商进行具体协商,上诉例子并不说明用户采用分成模式收益就高于固定价格模式。两种模式所针对的情况不同,其各有优势。

开展市场化需求侧响应,对用户侧的电力用户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需求侧响应市场重新定义了“负荷”在电力消费中的属性,即电力负荷不再仅仅是一种成本费用负担,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背景下正在成为一种获取额外收益的“重要资源”。

【小硕研政、持续洞见】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