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信息化现状及问题

2014-05-26 21:51:52 赛迪网  点击量: 评论 (0)
一、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化是21世纪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银行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

(二)、数据集中后,出现新的管理问题不容忽视
银行业的数据集中是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数据集中对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却存在着一个“矛”与“盾”针锋相对的过程。
1、数据集中激化了金融自主创新与创新安全之间的矛盾
虽然数据集中使得金融自主创新的冲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了可能,但是数据集中也使得金融自主创新的安全风险更为突出。因为数据中心既要承担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操作失误、系统软硬件故障等风险,还要面临诸如集中化风险、数据风险、生产运行风险、通信风险、交易量的峰值冲击风险、维护和管理风险、遭受攻击与入侵风险,同时还要承担规划与设计风险、工程建设风险、安全产品的可信度风险、lT外包风险等系统性风险。而类似rr外包之类的系统性风险则远远超出了金融范畴,更关乎一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2、数据集中激化了金融自主创新与陈旧的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
数据集中为金融自主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对技术、业务和生产运营的统一规范管理提出了更多要求,对软件开发和系统运行的质量要求也大大提高,对数据安全和灾难备份的保障要求更是刻不容缓。但陈旧的管理模式却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数据集中后,系统运行更加复杂,技术管理层次增多,反应速度可能变慢,信息沟通也困难了。如果业务部门不跟着调整,还按照集中前的模式“按部就班”,将难以进行金融自主创新。此外,各级管理
层如果还是习惯于以前的业务流程,而不能很好的利用数据集中的优势,“新瓶装老酒”将难以促进金融自主创新。
3、数据集中激化了金融自主创新与技术设备及人力资源的矛盾
在数据集中和金融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原来分散在各级数据中心的大量的技术设备被闲置,如果各分行业务上变化比较火,会使应用系统的需求复杂,难于开发和维护,缩短应用系统的寿命和灵活性,使得金融自主创新的成本增加;数据集中使得数据中心与前置端、客户端的物理距离拉长,不但使故障的应急反应能力降低,而且使现场服务成本大量增加,金融自主创新的实际效果有可能大打折扣;数据上收减轻了省级数据中心对数据维护与管理的压力,保障系统的安全生产运行成了主要任务,数据集中也使得总行、数据中心人员的职责发生了变化,总行科技部门与各分支行机构之间的科技管理体制需要完善甚至进行变革。
4、数据集中激化了金融自主创新与银行数据的有效利用间的矛盾
目前,大部分的银行的数据集中完成了分散数据的物理集中,从而减少了服务器的数量及种类,达到一定的资源共享;同时数据集中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整合,通过核心系统提高集成式的数据。但是数据集中的真正价值和含义还远没有发挥出来,“繁冗无效”的数据削弱了银行自主创新效能。数据集中后,银行的数据空前丰富,但哪些数据有用?哪些数据无用?哪些数据是正确定?哪些数据是错误的需要银行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甄别、剔除。此外,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金。融创新需求的“差别化”,使得如何用统一的系统功能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特征的需求成为银行自主创新的难题。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