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会像原子弹一样爆炸?吃碘盐能防辐射?误会大了!
核电站会像原子弹一样爆炸吗?核电站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辐射?吃碘盐能防辐射吗?想知道答案?继续往下看!
(来源:广东环境保护)
核电安全九问九答
1.核电站会像原子弹一样爆炸吗?
核反应堆是不可能像原子弹那样爆炸的。
这个结论的原因很简单:核反应堆的燃料是低浓铀,而原子弹用的是高浓铀,低浓铀没有条件产生原子弹式的爆炸。虽然核弹和核反应堆都是以铀为原料,但两者对纯度的要求完全不同,从地下挖出来的天然铀含99.3%的铀238和只有0.7%的铀235,而只有后者是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铀。生产核弹时,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去除杂质铀238,要求铀235的纯度在90%以上,而反应堆中一般只需要稍微3%左右提纯的铀,正如烈度白酒可以点燃,啤酒却不能点燃的道理一样,反应堆即使失控,也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
2.核电站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
一座百万级核电厂周围居民一年接受的辐照只有0.048毫希,与每天抽1/5支香烟的辐照量相当。专家测算表明:全人类集体辐照剂量中,3/4来自自然界,1/5来自医疗及诊断,核电的份额为1/400。假如全球人类的预期寿命为60岁。一个人每天抽一包烟的人将减寿7年,而核电的影响是减寿24秒。
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体对放射性损伤有自然抵抗和恢复能力。人体能够耐受一次0.25希沃特的集中照射而不致遭到损伤,但是国家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居民的身体健康,规定了特别严格的限值,即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每年不超过0.05希沃特,核设施周围居民每年不超过0.001希沃特,也就是每年不超过1毫希沃特,核电站对人造成的实际剂量比上述限量要小得多。核电站规定的管理标准,对周围居民的照射不得超过0.25毫希沃特/年。
3.核电厂与火电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在相同功率的情况下,核电站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比火电厂要少得多。核电站对周围居民的辐射影响,远远低于燃煤电厂和天然辐射,是安全而清洁的能源。
核电站与火电厂对环境影响的比较
4.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辐射?
辐射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月草木,乃至人的身体都存在着放射性。我国某些高本底地区3.7毫希/年;砖房0.75毫希/年;宇宙射线0.45毫希/年;水、粮食、蔬菜、空气0.25毫希/年;土壤0.15毫希/年;北京-欧洲往返一次0.04毫希;胸部透视一次0.02毫希。核电站运行对周围居民的辐射影响,远远低于天然辐射,可以说微乎其微。
目前按国家标准每座核电站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公众造成的有效剂量应小于0.25毫希/年,核电站运行对周围居民的辐射影响,远远低于天然辐射,可以说微乎其微。
5.核电站在设计上有哪些安全措施?
核燃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为防止放射性物质外逸,在建造时设置了四道屏障,包括燃料芯块、密封的燃料包壳、坚固的压力容器和密闭的回路系统,以及能承受内压的安全壳。
在控制方面有多重保护:在出现可能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情况时,可进行正常停堆;因任何原因未能正常停堆时,控制棒自动落入堆内,实行自动紧急停堆;如任何原因控制棒未能插入,高浓度硼酸水自动喷入堆内,实现自动紧急停堆。在核电厂设计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考虑了当地可能出现的最严重的地震、海啸、热带风暴、洪水等自然灾害,即使发生了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反应堆也应能安全停闭,不会发生爆炸。
6.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生了哪些重大核事故?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436(不是最新数据)台运行中的核电机组,核电站仅发生过三次大的事故。
1.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由于设备故障,仪表失灵和操纵员误操作,导致部分堆芯熔化,但是没有造成工作人员伤亡,根据事故后放射性检测结果,对环境和周围居民没有造成放射性危害。
2.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由于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判断失误,加上反应堆设计缺陷,特别是没有安全壳等原因,导致功率急剧增加,堆芯熔化,蒸汽爆炸,石墨燃烧。因为这个堆没有安全壳,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大气,造成核电站周围大面积的放射性污染。
3.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丧失厂外电源,海啸高达14m,淹没了柴油发电机组,导致全厂失电,超出电厂设计基准。无法人为操纵和控制冷却剂系统,导致堆芯裸露,锆水反应,剧烈的氢气爆炸导致厂房损害,造成核电站周围的放射性污染。
7.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是核爆炸吗?
不是。核爆炸是裂变反应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裂变能量瞬间释放;而核电厂的反应堆则刚好相反,能量以一定的速率释放出来。除了燃料不同,核电厂做的事情跟火力发电厂非常类似。核反应堆是不可能像原子弹那样爆炸的,其燃料铀不纯,它们不会产生原子弹式的爆炸。正如高度白酒可以点燃,啤酒却不能点燃的道理一样,反应堆即使失控,也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
福岛事故中是由于堆芯裸露,燃料元件开始过热,紧接着发生锆水反应。而锆水反应进一步加热堆芯,同时释放出氢气。排出的氢气聚集在反应堆厂房的顶部,发生了剧烈的氢气爆炸,而非核爆炸。
8.核事故时公众防护措施是什么?
一旦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第二件事是,迅速采取必要的保护自己的防护措施。例如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应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根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有组织、有序的撤离。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切记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防止食入污染的食品或水。
9.碘片能防辐射吗?
生理学上,人体碘的主要来源是甲状腺的吸收,甲状腺靠碘来产生甲状腺激素。KI是稳定性碘,它可以使甲状腺内的碘饱和从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切尔诺贝利的经验表明,放射性碘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导致超过5000个儿童甲状腺癌病例的发生,受照人群的年龄均在0~18岁之间,因此,KI分配的首要对象是幼儿和怀孕妇女。
碘片不能保护来自与体外的放射性和被身体吸收的除碘意外的放射性物质。这就是为什么碘甲状腺阻断在多数场合将于其他防护措(如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综合使用。
为了充分发挥稳定碘对碘甲状腺阻断效果的作用,需要在受照前或者受照后尽快服用稳定碘片。即使在事故后几小时,通过服用仍然可以阻止甲状腺对50%碘的吸收。为了防止吸入放射性碘同位素,通常一片剂量的稳定碘就足够了,它可以起到24小时持续保护作用,在含放射性碘同位素的烟云来袭时对甲状腺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
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是碘酸钾,在人体胃肠道和血液中转换成碘离子被甲状腺吸收利用,我国规定碘盐的碘含量为30毫克/千克。按人均每天使用10克碘盐计算,可获得0.3毫克碘。而碘片碘的存在形式为碘化钾(KI),碘含量为每片100毫克。按照每千克碘盐含30毫克碘计算,成人需要一次摄入碘盐约3千克,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远远超出人类能够承受的盐的摄入极限。因此,通过食用碘盐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是无法实现的。
责任编辑:电朵云